郑雁雄:从文化自信、人民情怀到创新创造 ——兼谈习近平文艺思想的划时代贡献
来源:南方日报 | 郑雁雄 2017年10月16日19:46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文艺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文献,形成了立意高远、论述系统、内容丰富的文艺思想,对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和文艺事业发展影响巨大、贡献杰出,尤其是创造性地摆正文化自信、人民情怀与创新创造三者的辩证关系,这是习近平文艺思想的一个划时代贡献。
一、一个美术展览带来的思考和启迪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时近三周年之际,广东省组织了一场题为《其命惟新——广东美术百年大展》的展览,历时50多天分别在中国美术馆、广东美术馆、深圳关山月美术馆开展,500多幅精品力作展现了百年广东美术的发展历程和艺术成就。展览期间,京、穗、深三地参观者达24万多人次,创历次美术展览观众纪录新高;业界高度评价百年广东美术是百年中国美术的“缩影”,是领风气之先的“排头兵”;三地市民热议美术话题、点赞“广东美术”成为今年仲夏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这引发业界的深度思考,广东何来如此百年“现象级”美术成就?展览引发的轰动给我们带来什么启迪?
综合五场研讨会、上百篇评论文章的观点,大致有三点共识:第一,坚定自信的审美理想。作为迁徙人群为主体的广东人是祖系文脉的坚定传承者,一路坚守中华传统审美理想,这是艺术兼容最大的底气,是艺术创新最大的本钱。第二,热爱生活的人民情怀。在风云变幻、沧桑巨变的百年历程中,广东美术工作者毅然站立时代潮头,热情讴歌人民追求美好生活并为之奋斗的壮丽图景。第三,创新创造的革新精神。百年来广东美术开风气之先、领时代之新、走变革之路,致力于中国画的现代转型,致力于西方绘画语言的中国化,致力于美术创作的时代化。总结这些经验,我们不难发现,它们都是在文化自信、人民情怀中致力于美术的创新创造的。从原理上看,这与习近平文艺思想关于文化自信、人民情怀和创新创造的相关论述是高度契合的。
二、从文化自信、人民情怀到创新创造,是习近平文艺思想的重大创新
近代以来,我国在坚守与创新、人民情怀与艺术想象的关系问题上走过不少弯路,曾经在闭关锁国中固步自封,也曾经在国门洞开中迷失自我;曾经对人民性有过颇极端的固执,也曾经对艺术想象有过很天真的幻想。习近平文艺思想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第一,用文化自信审视文化传承,习近平文艺思想引领了文艺发展的至简大道。一直以来,文坛一些人士要么大讲传承甚至陷入民粹主义,要么大讲革新甚至陷入民族虚无主义。“文化自信”的提出,站到了一个历史的、辩证的、思想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艺工作者“要善于从中华文化宝库中萃取精华、汲取能量,保持对自身文化理想、文化价值的高度信心”。文化自信是对传统优秀文化价值的充分认同和持久坚守,是一种“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自觉和习惯。这是一种推动发展的无穷动力,也是一种克服困难的内生定力。为什么中华民族能够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呢?习近平总书记归结为“中华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并提示我们“中华美学讲求托物言志、寓理于情,讲求言简意赅、凝练节制,讲求形神兼备、意境深远,强调知、情、意、行相统一。我们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展现中华审美风范”。这为我们正确对待和弘扬传统文化提供了根本遵循。
第二,以人民为中心审视艺术立场,习近平文艺思想回归了文艺发展的历史本源。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家一贯坚持文艺的“人民性”。但在现实生活中,还是有一些人执迷于西方所谓“纯艺术”思潮,指望单靠想象力解决艺术创作问题,与艺术原义南辕北辙。中国古训讲“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想象力与人民性是辩证统一的。习近平总书记倡导“以人民为中心”,是对文艺立场的本源回归。“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在遵循艺术规律中,不能孤立地“放飞想象的翅膀”,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在落实人民情怀中,不能停留于标榜“人民”,而是要把“扎根人民”与“扎根生活”一致起来,热情拥抱生活、直面当下、讴歌人民。
第三,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审视艺术创新,习近平文艺思想解决了文艺发展的一个重大困惑。“革新”不是个时髦词,有些所谓“革新”只是新瓶装老酒的花哨,有些所谓“革新”是在破坏,乃至于“革故鼎新”的思维也往往陷入凡“故”必“革”的惰性而忘掉“激浊扬清”的理性。习近平总书记富有创见地提出“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要求“我们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在继承中转化,在学习中超越,创作更多体现中华文化精髓、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又符合世界进步潮流的优秀作品,让我国文艺以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屹立于世”。这一论述阐明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命题,就是创新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也不是仅仅为了创新而创新,而是一种“创造性”“创新性”的发展转化过程,创造、创新是主动力,统一于转化、发展的总过程,服务于“在继承中转化、在学习中超越”。就像广东美术的百年发展过程,文化自信是底气,创新创造是动力,构成了广东美术百年辉煌的基本形态。
第四,以文化自信走入人民、从人民中出创新创造成果,习近平文艺思想指引了文艺发展的基本路径。习近平文艺思想中的自信定力、人民情怀、创新理念,是一种高度一致、有机融合、辩证统一的理论体系,逻辑推演丝丝入扣,研机析理发人深省。首先,文化自信来自人民。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建设者,文化价值是全体人民一致形成的价值认同,审美理想是全体人民共同形成的评判标准,只有从人民中来,从生活中来,才会有真正的文化自信。其次,向人民学习需要文化自信。自信者最谦卑,越是对传统文化价值高度认同、高度自信的人,就越有对族群成员的敬畏心、谦卑感,越有向人民学习、拜师的自觉。再次,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才能出创新创造成果。实践出真知,生活中有最广袤的创新土壤和最闪耀的灵感火花,人民群众是艺术创新创造的评判者、鉴赏者。而且,创新创造是恒久自信的压舱石。没有不断创新创造,不可能有我们文化宗庙中的黄钟大吕、鸿篇巨制,也不可能有我们今天中华文化中的精神旗帜、中国看法。没有继续不断的创新创造,文化自信必将难以持久、无法永恒。
三、习近平文艺思想的划时代贡献
不论是摆正文化自信、人民情怀、创新创造辩证关系的重大创新,还是对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时代发展,抑或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的体系完善,乃至于对当下文艺发展的实践,习近平文艺思想的贡献都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精神层面上。当前,我们正处在历史性飞跃和历史性变革的重要节点,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我们迫切需要一种引领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旗帜。文艺是时代精神的形象标识,文艺要不负时代,迫切需要一种引领文艺发展的精神图腾。习近平文艺思想一个显著的特点,是深藏一种根植性的文化自信,弥漫一种情怀味的人民崇拜,彰显一种相容性的创新创造,极具举旗定向之正确、振聋发聩之及时、直指要害之精准、把握规律之科学,具有文艺旗帜、文化号角的鲜明属性,是指引我们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精神力量、行动指南。
思想层面上。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文艺发展,有什么样的文艺思想,就有什么样的文艺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是作为党的领袖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背景之下深刻论述文艺发展的,他对文化自信、人民情怀、创新创造的科学论述具有思想层面的思辨性、哲学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道路、方向、原则、方法、要求等基本遵循作了系统而深入的阐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博大精深的哲学高度和唯物史观的理论品格。因而,习近平文艺思想是当今乃至今后长时期文艺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
理论层面上。习近平文艺思想科学摆正文化自信、人民情怀、创新创造的辩证关系,解决了文艺主体、创作主体、发展方向等文艺发展核心关系问题,卓有成效地将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推向实践化、时代化、中国化。同时,习近平文艺思想还系统论述了文以载道的道义担当、文以化人的传播意识、和而不同的互鉴理念、两个效益的价值追求、打造精品的工作取向、德艺双馨的人才标准、党的领导的政治保障等,将社会主义文艺理论推向体系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体系由此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
实践层面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习近平文艺思想由于针对现实问题、强调问题导向而愈加焕发出真理的光芒。在当今网络时代、自媒体时代,在全球化的话语环境、文化形态大变革的全新历史时期,各种文艺思潮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各种急功近利的浮躁情绪弥漫网上网下,这样的时代更迫切需要具有强大针对性、先导性、创新性的思想引领。习近平文艺思想给出了文艺发展的思想方法和实践方向,既是引领我们选择师门正道、进入广阔天地的金钥匙,也是我们鉴别、抵御各种错误思潮的清醒剂。
(作者系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郑雁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