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驿站驿路文化是当务之急
来源:中国民族报 | 曹保明 2017年10月31日10:39
在考察中,我们发现,中国境内的驿站驿城,有的不见了踪影;后建的古城古驿站究竟是否准确,也缺乏比照和借鉴。东北亚丝绸之路文化应是一门综合学科,它要与民俗学、社会学、民族学、环境地理学、考古挖掘等方面结合起来才行。
另一个艰难的现实问题是:在中俄《瑗珲条约》和《北京条约》签订之后,俄人全面毁掉了地表以上的驿站驿城遗址和遗存,俄境内的驿路驿站文化更是踪迹难寻了。
满族文化学家富育光,曾就自己的说部《天宫大战》中的自然和历史文化发生地——锡霍特山遗址,派人前去寻访,但发现已经荡然无存。他还曾委托一位美国朋友在俄境内寻访《天宫大战》中文化发生地的背景和空间,却发现遗迹不是早已毁掉,就是已建了楼房、牧场,或各种基地,一般人已无法走进了。
此次一带一路民间文化探源工程,让我们充分意识到,一带一路文化保护工作是一项持续的长期的工作,更应是全球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共同的行为和愿望,单靠一国或单边努力是很难进行的。必须加强联手合作,各国共同去实施,让丝绸之路历史文化遗产融入社会,发挥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的社会效用。
我们要细化先期考察发现的重点驿站驿路文化,如驿站景观的恢复将是一个很好的旅游项目。修复好的驿站可供人参观,游客可参与遗产地的各种生产、生活、文化活动等等。
这次考察,我们制订了“驿站遗产地回头看”的计划,黑龙江民协制订了12个选题,如重点回访依兰刘忠生口述满族说部《乾隆秘访三姓》,渔皮服饰的制作及艺术品的制作、渔皮画的制作技艺等深度考察,赫哲族伊玛堪的口述记录文本的重点抢救挖掘等。其中,抢救正在消失的驿站驿路文化是当务之急。
最后,建议把东北亚丝绸之路文化作为中国近代爱国主义教育的珍贵教材,发动志愿者积极参与对东北亚丝绸之路的考察,让更多的青年学生了解这段珍贵历史,了解地域文化、乡土文化,增进民族情感,完成历史赋予我们的文化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