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去中国科技馆看柏拉图闹钟

来源:人民日报 | 喻思南  2017年11月08日07:32

采取展览互换方式引进国外优秀展览

去中国科技馆看柏拉图闹钟

观众在参观安提开塞拉机械装置。 本报记者 喻思南摄

“只要点燃神殿前的祭坛火,供上祭品,神殿的门就会自动打开;祭坛火一灭,门就会再次关上。”古希腊希罗自动神殿门有何玄机?

原来,人们在神殿门下面安装了一个机械装置,利用气体在祭坛下加热膨胀的原理,气压迫使液体从一个固定的容器流向另一个可移动的容器中,再通过激活滑轮和砝码,从而带动神殿门的转动。

希罗自动神殿门是中国科技馆“古希腊科技与艺术展”的一件展品,该展览由中国科技馆和希腊赫拉克莱冬博物馆共同举办,从11月3日至明年3月7日的4个多月时间里,免费向公众开放。

本次展览的主旨是“EUREKA”,在希腊语中,它的含义是“我发现了它”。展览围绕建筑与公共建设工程、时间与空间的测量、机械工程、自动装置等9个主题,复原了帕特农神庙建设工地、柏拉图闹钟、希罗自动神殿门、安提开塞拉机械装置等53件模型,展示古希腊人的探索精神,以及在科学、技术与艺术方面的辉煌成就。

在展览中,你将明白帕特农神庙的巨大圆柱是怎么搭建起来的;了解古希腊人如何预测日食和月食、确定奥林匹克运动会举办的日期;看到古希腊海上作战和攻城的武器装备。从中观众可以感知到古希腊人的智慧。

希腊赫拉克莱冬博物馆创始人保罗介绍,本次展出的展品很好地体现了科学与艺术的融合。“模型‘可移动的侍者’,侍者雕像本身制造很精美,同时里面还有平衡枢轴和弹簧锁等机械装置,具有很高的艺术和技术造诣。”

保罗说,本次展览的每一件模型,都是根据专家的考古挖掘、分析研究,并结合了文献资料记载加工而成,力图复原这些物品在古代的原貌。为了让公众原汁原味地体会到古希腊人生产和思考过程,复原团队没有使用现代的工艺,完全按照古代的生产方式制作。“做出相互连接齿轮的结构,用现代机器很简单,但我们宁愿慢一点,用我们的手去感知古希腊人的生产过程。”

中国科技馆馆长殷皓介绍,本次展览是中国科技馆首次采取“展览互换”的形式引进国外优秀展览。此前,2017年9月21日,中国科技馆“中国古代科技展”赴希腊雅典展出,纳入“2017中国希腊文化交流与文化产业合作年”框架内重要活动,展览得到了当地人民的欢迎和广泛关注。

“以往和国外科技馆交流,我们都是单方向的引进来或走出去。中国科技馆作为国家馆,‘展览互换’的尝试将在科技馆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殷皓说。

殷皓说,通过与不同展馆之间的交流,对办好我们的科技展很有启发。本次展览为中国人民了解、欣赏古代希腊的科技文明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会。保罗认为,中国和希腊政府间的学术交流已经很多,但人民之间的交流还很少,通过民间展览互动,能给两国人民了解彼此提供交流平台。

据了解,今年是中国希腊文化交流年,中希双方主要博物馆之间在今年都建立了合作关系,同时还启动了在文物修复、戏剧、歌剧、电影艺术、书籍和翻译等领域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