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申人民的诗学
来源:文艺报 | 道辉 2017年12月01日06:52
诗人艾青曾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在艾青的诗句中,诗人的眼泪为何而来,不是因为个体的悲伤,而是来自对祖国和人民的感怀。我们这个时代的诗歌写作也应该如此,诗人应聚焦脚下的土地,反映这片土地上的人民群众的心声。
诗人在创作诗歌时,经常从一个小的切口(可能是个人的经历、经验、情感)进入,以生动的细节和形象来感染人。但我们不能够仅仅局限于此,“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任何个体都与广阔的时代社会相联系,我们需要把视野打开,增大诗歌写作的“胃”,在书写中消化更博大的时代命题。
这让我想起新诗发展中那些作出重要贡献的诗人,比如艾青、郭小川、贺敬之等。个人与时代的辩证关系,在他们的作品里得到了很好的处理。他们投入时代的洪流,让自己真正成为人民群体中的一员,感受时代和社会带来的悲欢。他们保持了个体的强烈的生命意志,但又与人民的心声紧密相连。
在当下,诗歌写作的个性化需要加强,人民性更需要加强。我们看到的很多诗歌没有个性,只是罗列一些生活的细节,没有进行任何诗意上的提升。这些像日记一样的作品,看似“及物”、“口语化”,但却缺少诗味。现实生活固然丰富、精彩,但如果没有进行诗意的转化,就不能在诗作里得到很好的呈现。更重要的是,诗歌书写的不一定是奇崛的现实,更多的时候是写普通的生活现实,但如何在作品中让普通的细节凸显出诗意,这实在是考验诗人的本领。至于如何在作品中凸显人民性,更是值得诗人们深入思考的问题。所谓的人民性,不是在作品里强化道德逻辑,喊口号、站队伍,而是真正地反映出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诗人要有慈悲之心,常常进行换位思考,在丰富的现实生活细节中感悟人民的心声。
每个诗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但诗人要走出自我的小空间,面对广阔的社会生活。这个时代的网络如此发达,我们打开电脑、手机,各种信息纷至沓来,天下大事尽为我知。然而,我们往往只知道了信息,便急着去表态,去做审判者,却没有耐心去了解其中的真相和事实。这是一个快节奏的社会,大家都是如此匆忙,可是诗人必须沉淀下来,仔细倾听这个时代的脉搏、人民的呼声。我们要耐心地拾捡这个时代的创作素材,并进行深入的书写。社会现实如此丰富,只要做一个耐心的人,总会有机会写出好的作品。当然,我们也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诗歌创作水平,用高超的写作技巧来表达时代本质和人民心声。
总之,新的时代给诗人们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要创作出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进而被人民大众真正喜爱的诗歌作品。我们要从身边的小事写起,但又要融入时代和人民的要求之中,处理好个人创造性与人民性之间的辩证关系,在新时代写出更多更好的优秀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