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王刚鉴宝在意真假护宝更重内涵

来源:北京晨报 | 冯遐  2017年12月13日09:38

央视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上周迎来第二期节目,湖北省博物馆的三件国宝“越王勾践剑”“云梦睡虎地秦简”“曾侯乙编钟”接连登场。化身“国宝守护人”的王刚和2400年前的曾侯乙来了一场隔空对话。节目中,张国立爆料称,王刚第一眼看到曾侯乙编钟时大气都不敢喘,“恭敬地鞠了个躬,然后脱了鞋,几乎是爬进去的。”多年老友看似调侃的话语却透出王刚对国宝的敬畏。“作为国宝守护人,与其说是能对公众有什么影响,我觉得首先是对我自己的影响很大。只有自己被感染了被震撼了,你才能通过你的形体、表情、语言去感染、震撼其他的观众。”王刚近日接受采访时说。

■对话

相比《国家宝藏》 鉴宝节目相差甚远

北京晨报:最初参加这样一档节目,最打动您的是什么?

王刚:当然是那一件件的国宝。因为我也介入收藏界不少年头了,我觉得这些东西都是非常珍贵的,像有些手可盈握的一件小小的瓷器、一件雕件儿,我们都非常珍惜,更何况这是国家宝藏。

北京晨报:您做了这么多年鉴宝类型节目,参与《国家宝藏》和其他节目有什么不同吗?

王刚:过去,比如说我们强调去伪存真,我们强调一般的文化内涵,我们要说到它的价值乃至价格,不能说不对,但是觉得现在看起来一对比国家宝藏,也不能说是微不足道吧,就真的是相差甚远了。这真的不是一般电视台能够做到这一点的,这样一个伟大的文化工程不是那么简单的事。

北京晨报:您对文物古玩算是非常了解了,在录制这个节目之前会再做功课吗?

王刚:当然要做!其实我跟很多观众或者藏友一样,对曾侯乙编钟并不陌生,但是深入了解它的前世今生,那真的只有通过这次做节目,因为我参与到了这么一个了不得的节目,这样重量级的文物,对我来讲是多么大的荣幸啊,多么难得的经历啊,我要珍惜它,不能浪费。在有限的时间内不把你最好的一方面展示出来,对不起观众,更对不起这些文物。

北京晨报:《国家宝藏》一经播出就被誉为“爆款”之相,你认为它受到广泛好评和关注的原因是什么?

王刚:我想还是国宝本身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我想到了有人会很有兴趣,但是没有想到的是如此的火爆。不管是豆瓣的评分,还是观众的反馈,包括我周遭这些朋友,我的朋友圈,说老实话,一般我是不好意思给自己参与的节目做宣传,而这次是唯一的例外。我三五次地在我的微信朋友圈里告诉大家,我说今天晚上七点半一定要在中央三收看《国家宝藏》,我觉得不是在给我自己做宣传,而是给我们的“国家宝藏”,给我们辉煌的历史做宣传。这些年,可能有些节目失之于肤浅,这也是必然的一个阶段,当这些东西慢慢地沉下来以后,大浪淘沙,最后还是金子沉了下来。真正有文化价值、有艺术价值的那些美好的东西就都凸显出来了。所以有的时候真的不应该怪观众,尤其不能让年轻的观众朋友来承担这个。我们作为媒体、我作为一个演员,有没有责任呢?你的供给做得怎么样?

守护国宝 从心里敬畏传承

北京晨报:对于您和张国立老师的同台,网友会说“和大人与纪大人再次同框了,满满的回忆”。两位私下也会一起讨论文物吗?

王刚:我跟国立上台大家就想起了和大人和纪晓岚,这是难免的。我们私下里会讨论文物,国立曾经对古代丝织品很感兴趣,我还曾带他在拍卖会上举过一件缂丝的龙袍,清代的。

北京晨报:您平时会去逛博物馆吗?

王刚:逛博物馆大概是从小养成的习惯,我们家是吉林长春的,住在长春朝阳区,那时候叫崇智胡同十二号,胡同口儿往左去就是朝阳影剧院,演各种电影、各种戏剧,往右不过五十米就是当时的吉林省博物馆。所以,国立开玩笑说我是收藏家里的著名演员,我就是演戏主持、喜欢收藏,大概跟小时候成长的环境有关。后来我当然也经常去博物馆,还是那句话,咱们大家都去博物馆走一走看一看。

北京晨报:您是如何理解“让国宝活起来”?

王刚:《国家宝藏》这个节目本身就是让国宝活起来的一个样板。当然还有其他很多形式,比如我不管是去北京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还是首都博物馆,还是《国家宝藏》里介绍的各大博物馆,我们经常看到的是有的博物馆门可罗雀。而如说大英博物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包括以色列博物馆,经常有孩子们席地而坐在听长辈讲述着文物的前世今生。尤其我在以色列,不管是特拉维夫也好,还是耶路撒冷也好,我觉得这就是最好的爱国教育了吧。作为中国人,所谓我是谁?我从哪儿来?只有徜徉在博物馆,看到一件件文物的时候,我才知道,除了我的生命是爹妈给的,更多的是了解你的文化基因。这时候你才知道,做一个中国人都意味着什么,你的生活、你的生命才变得更加有意义。

北京晨报:此次您那么近距离地接触曾侯乙编钟,感受是怎样的?

王刚:我想说这是一件伟大的作品。这个六十五件青铜编钟,音域就跨了五个半八度。过去都知道中国是五声音阶,西方是七声音阶。他们曾一度觉得五声音阶显然是落后于七声音阶的,然而两千四百多年前的曾侯乙编钟出土之后,当西方人亲耳聆听到我们敲响它的时候,震惊了,拜服了,可以说改写了世界的音乐史。音域跨了五个半八度啊,我相信这在两千四百多年前绝对是一件超级乐器,是世界第一。由此,我们难道不该从心里感觉到文化的自信吗?

北京晨报:在节目中看到您鞠躬,是代表您对国宝的敬畏之心吗?

王刚:这完全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几乎是下意识的。其实大家如果真的到湖北省博物馆亲眼目睹一下编钟,比屏幕上展示的那个仿品要高大许多,非常之震撼,就觉得没的可说了,说什么都无法表达这种震撼和崇敬。

北京晨报:作为“国宝守护人”,您最想对大家说什么?

王刚:我们对国宝的守护不仅仅是形式上的,更重要的是我们在心里要爱护它、传承它,甚至可以说我看了这期《国家宝藏》以后,对我个人收藏的观念都是一次提高。以往,我们可能关注文物是哪个朝代的啊,品相怎么样啊,真的假的呀,值多少钱呀。而《国家宝藏》更关注的是文物的文化内涵、精神内涵、历史内涵,包括科技、艺术等方方面面的这些元素,都是我们应该关注的。我觉得做一个中国人,我们真的感到非常幸运、非常幸福。我希望更多的朋友有时间到家附近的博物馆去看一看,像我们这些中老年人也多让自己的后辈到我们的博物馆去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