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京安:三部话剧,三个迥异的角色
来源:中国艺术报 | 岳南 2017年12月18日15:07
吴京安在话剧《白鹿原》中饰演白嘉轩
电视剧《天下粮田》正在中央电视台一套播出,作为主角刘统勋扮演者的吴京安十分喜爱这部作品。也正是在他的力荐之下,才有了同名话剧《天下粮田》 。纵观吴京安近几年连续出演《红旗谱》 《白鹿原》和《天下粮田》三部话剧作品,塑造了一个个时代不同、官阶有别、性格有异、命运千秋,但皆不愧为“硬汉”的舞台形象。
火热的《红旗谱》
2014年春,为纪念河北籍作家梁斌诞辰一百周年,天津人民艺术剧院欲根据他的红色经典小说《红旗谱》改编话剧演出。该剧集结了天津人艺强大的创作班底,由著名剧作家卫中携青年编剧王晓龙联合改编,天津人民艺术剧院院长钟海执导。在选择主角朱老忠这个人物的扮演者时,导演钟海自然地想起十年前曾在电视剧中饰演过同一角色的吴京安,于是决定邀请他助阵。二人见面,一拍即合。
《红旗谱》是梁斌于1958年开始陆续出版的多卷本长篇小说,以清末至20世纪30年代前后的历史为背景,生动地再现了农民土地革命从自发到自觉斗争的历史进程。
此次天津人艺改编的话剧《红旗谱》 ,与时俱进,采用全新的视角重新解读这部红色经典,保留了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以“反割头税”为主线,讲述了朱老巩、朱老忠、朱大贵和严志和、严运涛两家贫苦农民三代人,与恶霸地主冯兰池一家为代表的土豪劣绅两代人,围绕土地问题进行的“霸占与反霸占” 、“剥削与反剥削” ,你死我活的尖锐斗争,并在共产党人贾湘农的带领下,取得了“反割头税”的胜利。
在改编、排练的过程中,吴京安对这一宏大的革命题材既慎重又想突破创新,他说:“这个戏,我是站在巨人肩膀上开练的,只能向上奋进,不能从巨人肩上溜下来。因为梁斌的原著和崔嵬在电影中的出色演绎,都已成为经典。时隔将近半个多世纪,如果我没有自己的理解和思考,没有对一部优秀作品在今天的社会中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种思考,这个作品就失去了历史和今天相勾连的作用。这也就是我与同事们当初排练的时候所强调的:怎样才能关注当下?这确实是一个问题,如果你仅仅是关注过去,今天的观众可能不会认可。 ”
在《红旗谱》的创作感想中,吴京安写下了这样的文字:“我就是朱老巩、朱老忠。或者说,朱老巩、朱老忠就是我。灵魂、心魄的完全契合。撞开人物的心灵之门,一种一泻千里的澎湃激情汹涌着。穿越时空,和80多年前为吃饭、为土地、为生存和自由敢于抗争的农民英雄心灵对撞时,我是真爱那个年代的他们。他们侠气古风,仗义豪迈,大义凛然,视死如归。 ”
继电影版诞生半个世纪后,话剧《红旗谱》上演再度引起轰动,而这一切,吴京安的贡献巨大。
吴京安在话剧《红旗谱》中饰演朱老忠
我的家在渭河白鹿原上
正当《红旗谱》在全国巡演红火之时,一部《白鹿原》再度吸引了吴京安的目光,激起了他多年埋在心中的愿望,燃起一个久远的梦想。
2005年,北京人艺要排演话剧《白鹿原》 ,曾相邀吴京安出演二号男主角鹿子霖,但吴京安却独钟情一号主角白嘉轩,加之正在拍摄一部电视剧,档期难改,就此错过。另有一制片人找吴京安参加电影《白鹿原》的拍摄并演男一号白嘉轩,但后来因各种原因不了了之。两次机会成为泡影,对于热爱《白鹿原》男主角白嘉轩的吴京安来说,此事一直在心中留存,挥之不去。冥冥之中,吴京安感觉自己应有机会实现这个梦想,出演心中一直钟情的白嘉轩。没想到,十年之后,命运之神再次敲响了他的心灵之门。
2015年初春,陕西省文化厅决定把《白鹿原》改编成话剧演出,遂与西安外事学院院长兼出品人黄藤、西安外事学院影视艺术学院院长赵思源一起找到吴京安,希望其加入该剧出演白嘉轩,同时兼任导演、演出剧本改编和指导学生、培养后进等一摊子事宜——因为此前吴京安已被聘为影视艺术学院的客座教授,自应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和义务。当时吴京安正在横店外景地拍摄一部电视剧,很难分身。然而,对《白鹿原》和男主角白嘉轩的热爱,最终让他决定加盟演出,用拍摄电视剧的间隙完成这一任务。
当时只有50万制作费。小说作者陈忠实表示免费赠予版权,分文不取。吴京安认为自己很早就有以戏剧形式报效家乡、服务乡梓的愿望,自己是西安人,又是影视学院的客座教授,有此机会,当竭尽绵薄之力,以报答养育了自己几十年的秦川大地与父老乡亲。于是,吴京安表示,不但自己分文不取,零片酬出演《白鹿原》 ,同时还从北京邀请空政话剧团的战友,及天津人艺的艺术家,以微薄的酬劳加盟剧组,克服经费的短缺之困,排演出一部优秀的剧目。
当吴京安将原著读了四遍,并详细观看了此前的话剧和电影版之后,忽有一种拨云见日的感觉,对题材雷同,无法突破的担心瞬间打破。他回忆:“当时整个剧组的想法与我一致,都希望呈现一个不曾在以往版本中看到的《白鹿原》 ,那么这个不一样的关键点在哪里?我认为是剧中人物既有遏制不住的对土地的挚爱,更有深沉的老道和凝重的禅意。就我个人而言,我对舞台、对剧中人物和土地的那份难以割舍的痴迷,除了已演遍全国的《红旗谱》 ,更源自一个陕西娃的乡愁。我希望在甲子之年用当年自己叩开艺术大门的形式来回报家乡。 ”
从读原著到创作剧本,再到改编用于实际排练的演出剧本,即台词的修订,再到舞台设计、风土人情、人物装饰、言语表情等等,以吴京安、赵思源领衔的剧组人员在陈忠实的文字语境里,再次感受着它的温度与厚重。吴京安如是说:“苦难挣扎中的原上人,有罕见的理想、浪漫、坚实的信仰、生愣的筋骨,和黑暗血泪中的永远存活在心里的阳光。提升人物内心的亮度,告诉观者说不尽的故事,不仅仅是说不尽的苦难。未曾熄灭的人性光辉,在纠结挣扎中,依然闪耀着悲喜的光芒。所以,我们激情磅礴地颂扬我们先人的真实。这是忠实原作,区别于其他版本的根本所在。 ”
剧中的白嘉轩是恪守祖训的决绝之人,有着西北汉子的生冷倔,唯一的柔情给了女儿白灵。按照吴京安的理解,“白嘉轩是一个符号,是历史老人,更是一个碑文,但我要让他喘息才能有那种原上的味道。陈忠实特别希望后人解读时能够走出他,而不是沉浸在苦闷、挣扎和绝望中。 ”于是,几句点题的台词都极其到位:“要想在这原上活人,心上就得插得住一把刀。 ”当女儿白灵死后跟父亲说:“这不是梦。 ”白嘉轩说道:“这咋就不是个梦呢。 ”寥寥数语,增加了戏剧的情怀,更增添了人物和故事的浪漫。
这是吴京安在《白鹿原》于西安索菲特大剧院首演后的日记:“2016年元月7日晚,在这个暖暖的冬夜,朝圣般地遥望白鹿原……几个月的辛勤劳作,进德修业,终于修成正果,可以面对和告慰小说作者与万千观众。 ”
吴京安在话剧《天下粮田》中饰演刘统勋
忧郁的《天下粮田》
吴京安出演的大型历史话剧《天下粮田》此前是一部电视剧,乃著名编剧高锋继2002年轰动一时的电视剧《天下粮仓》之后,历时十三年创作的又一部力作,现在正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间播出。该剧的主角刘统勋由吴京安饰演,拍摄过程中,吴京安感到此为一部关于江山社稷、民生问题的大戏、重头戏。剧中台词“句句扎人、字字见血,演起来极有快感。若把故事精华放到戏剧舞台上,从感受上说,剧场的‘杀伤力’和魅力当更强烈。 ”于是,吴把剧中的台词,推荐给因《红旗谱》结为好友的天津人民艺术剧院院长兼导演钟海。
钟海看罢,凭着多年的艺术创作经验,感觉这部作品非常有格局,并有一股震撼人心的力量。虽然戏中讲述的是古代官场和民以食为天的平常故事,但平常中暗含了不平常,在今天有非常鲜明的现实意义。“粮田和吃饭的问题,从来都是稳固江山不能被忘记的。吃饭种田是老百姓的根,也是立国根本。 ”于是决定以话剧形式改编排演。这便有了今年3月,在天津光华剧院大剧场首度与观众见面的话剧《天下粮田》 。
既名为《天下粮田》 ,自然要与土地、粮田、民生紧密相关,即有“天下” ,更要有“粮田” 。经过原编剧高峰、钟海、吴京安等主创人员的改编创作,话剧剧本终于得以通过排演。该剧内容分为几个板块交叉进行,故事讲述清朝乾隆十年,皇上采纳户部尚书刘统勋的建议,密派禁卫军奔赴十八省捕捉田鸟,试图通过检验田鸟腹中食物解开天下粮田之谜。一场“金殿验鸟”引出匿灾不报、贪绩敛财的惊天巨案,暴露了大清国粮田萎缩、粮仓空匮的危机。刘统勋等一批大臣临危受命,在执行开荒增田大策的同时,剑指百年皇庄之弊。然而,以皇族讷亲为首的贪腐集团,政商勾结、朝野夹攻,借垦荒之名升科征税,残酷盘剥乡民,挑战新修的“禁丈”律例,使乾隆的保田增粮大业功亏一篑。因妄议朝廷特别是皇庄废弛被贬为庶民的刘统勋再次置生死于度外,面对各方邪恶势力的疯狂绞杀和学生杜霄的可耻背叛,展开了一场接一场无比惨烈的生死较量,命寄沃野,血洒田畴,坚持以法护田、以律治田,最后在与盘踞朝廷中枢的“铁帽子王”讷亲的大搏杀中,经历九死一生,终于胜出,保住了大清国的耕地红线,粮食安全被确立为国家第一要务,确保了所谓乾隆盛世的宏伟开局。
在人物布局上,与《红旗谱》《白鹿原》不同的是, 《天下粮田》主要人物和戏剧冲突都围绕着男性展开,是一部“爷们儿戏” 。台词以政论、思辨性语言居多,此为与电视剧大为不同的地方,也是该剧独特的魅力所在。扮演户部尚书刘统勋的吴京安,称刘的性格很像山东大葱,又辣又直,自己尽可能把这些特点融进剧中,以此体现一位能臣廉吏刚正不阿、嫉恶如仇甚而视死如归的凛然之风。
饰演刘统勋的吴京安,他在舞台上慷慨激昂与敌人或对手斗智斗勇之际,无论是暂时败落还是取得新一轮胜利,从没有开怀大笑或显示出内心的大欢喜——因为,他的角色根本就没有,也不敢有酣畅淋漓的大欢喜、大喜悦。作为一个位高权重又具有文化良知的朝廷重臣,刘统勋流露的眼神和情绪,总有一种挥之不去的压抑、忧郁、尴尬、纠结、不甘心又无可奈何的大悲苦。吴京安正是通过大巧若拙的表演,令人惊叹地透出了这种深藏于内心的痛苦,出神入化完成了他塑造的主人公吞吐乾坤正气时的复杂形象。这便是吴京安作为一名艺术家对历史人物深切的理解和他的高明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