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的歧路
来源:文艺报 | 石华鹏 2018年01月03日07:18
当前长篇小说面临的首要歧路是越写越小家子气。我们发现,如今长篇小说虽然越写越长,动不动就写成一块厚砖头,但小说的气魄和胆识却越来越小,十几二十万字的小说像一个得了软骨病的人,肉有一大堆,就是坐不起来,立不起来,所以我们也读不起劲来。小说的气魄和胆识是小说的“魂”,是支撑小说行进下去的“精神动力”,长篇小说丢了“魂”失去了“精神动力”,实际上是写作者在小说中失掉了基本的人生态度,我们捧起一本小说的本意是向它寻求积极的人生充实感,它却让我们早已疲惫不堪的身心又一次坠入云雾里,不知所措。一句老话讲“文学是人学”,但当前70%的长篇小说中“人”的判断和情感都没了,哪里还有什么“文学”,一个词似乎可以形象地概括当前长篇小说在“精神动力”方面的缺失,那个词叫——行尸走肉!作者在长篇小说里边基本的人生态度退隐之后,就只剩下琐碎的日常生活了,一些毫无悬念的吃喝拉撒、打情骂俏披着小说的外衣在字里行间大行其道,一股透着小心眼和自私的小家子气便氤氲于长篇小说中。
我重读了沈从文先生的《边城》,每一次读来,我的心都因为与在孤寂中期待的翠翠不期而遇而变得感伤起来,她让我的情感像雨季来临一样湿漉漉的,这是《边城》赐给我的一份阅读的幸福感。我们为什么会被触动?就是因为作者的“不可言说的温暖”,作者的“这点感情”通过翠翠的故事触动了我们。《边城》是一部扫光了小家子气的“大”小说,大悲怜、大温暖、大希望便是这部小说的“魂”和“精神动力”。
对于长篇小说的气魄与胆识,还是伟大的托尔斯泰说得简洁明了,他说,一个人想要创造出真正的艺术品,需要的条件很多,但基本的就是三样:这个人必须站在他那个时代最高的世界观水平上,这个人必须深刻地体验过某种感情并希望将它传达出来,这个人必须在某种艺术领域具有非凡的才能。
如果说短篇小说是一个智慧,中篇小说是一个故事,那么长篇小说则是一个世界。长篇小说应该像波澜壮阔的浩瀚大海一样,对每个读者产生磁石般的吸引力。
(摘自《批评之剑》,石华鹏著,作家出版社2017年11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