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读杨闻宇的《金钱二喻》

来源:中国作家网 | 温圣巍  2018年02月23日08:43

品杨闻宇《金钱二喻》之后,总觉得又甘又苦,耐人寻味。“金钱”是个中性词,“金钱”就其本身而言没有好坏之分,人们之所以会对金钱产生一系列是是非非的认识,形成褒贬不一的看法,主要是人们对金钱的认识不同,从而产生感受上的不同。有人谈“金钱是万能的,有钱是甜的,是幸福的”;也有人说:“金钱是魔鬼,是苦的,是万恶的深渊”,我想这两种看法都有些极端。而《金钱二喻》谈得较为全面客观,《金钱二喻》是人们从对“金钱”辩证认识的角度来谈人生取舍得当,取用有度的问题,文章折射出二个大道理:其一“视钱财重者,味甘、大热”,“大热,则有毒”;其二:“视金钱重者,如战场辎重,致成拖累,招殃取祸”。二喻确切精准,一剂猛药,醍醐灌顶。读后,我从“视财,取财,用财”三财的角度,谈谈自己对钱财的认识。

视财。我想:人们对钱财大致有二种认识,其一就是:“视财如命,钱就是命”;其二就是:“钱就是粪土,是狗屎”。谈钱谈财,不能离开一个人乃至一个国家所处的现实环境来认识,如果一个人生活极其困难,生命垂危,在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那么钱显得确实很重要,没钱就无法治病,从这种意义上来说,“钱就是命”。三年困难时期,我们的国家饿死了许多人,说到底,就是没钱,国家不富裕,经济落后就要挨打,这是硬道理。后来,邓小平同志提出改革开放,致力发展经济,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站”起来到“富”起来,中国人开始在世界上有了话语权,最重要的就是我们有了强有力的经济支撑做后盾。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也曾说过,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也就是说,经济能决定人们的思想行为,有什么样的金钱观,就有什么的思想行动,离开经济基础来谈文明进步,谈社会发展,谈提高人的素质,那简直是一句空话。上世纪八十年代,大部分中国人生活困难,国人的卫生习惯都是乱扔垃圾,因为没钱,买不起垃圾袋。两千年以后,人们开始用塑料袋盛装垃圾,乱扔垃圾的现象减少了,中国文明进了一大步,再到现在,人们生活富裕起来了,国家重视环境保护,从地上整治“脏乱差”现象到天上打好“蓝天保卫战”,人人都认为环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了,垃圾不仅盛装而且分类集中处理,爱护环境卫生已基本成了人们的自觉行为。所以人的素质、国家的文明程度有时候也与钱密切相关,至于认为“钱就是粪土,是狗屎”的人,颇有点阿Q的自我安慰。

取财。有钱爱钱并没有错,关键是你的钱财是不是来得正道,孔子说过:“富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这句话意思就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只要是勤劳辛苦,合法取得的财富,国家都给予保护,个人都有支配钱财的权利,不管你多么吝啬,多么大方,别人都是无可厚非的,但如果是通过贪污受贿、巧取豪夺、拐卖哄骗取得的钱财,始终是不能保全的。取之正道的钱财,人们才知道珍惜,才知道用之有度;相反偏道取财的人往往也会用财用偏。

用财。一个人有了钱,关键是看你怎么用。有了钱,有的人吃喝嫖赌,花天酒地;有的人扪门小气,视钱如命;有的人则献爱心、做善事;有的人则重在花钱提高自身文化修养,追求生活的质量和品质。钱用得恰当,往往能促进社会进步;用得不当,惹火伤身,走向邪恶,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其实钱并不坏,是人坏。正如:“钱,味甘,大热”则“有毒”也。一个人钱太多,供几代人吃不完、用不完,其实那钱仅仅是饱饱眼福罢了;一个人钱太多,哪怕你的钱来之正道,如只积而不散,则有水火盗贼之祸灾生;一个人钱太多了,仍悭吝成性,一昧做钱的奴隶,则终生为钱所累。晚清时代,胡雪岩出身贫寒,开始只是一个钱庄的小伙计,然而在短短的十多年里,却变成了富可敌国、显赫一时的大财神,在全国建立了自己庞大的金融帝国,被清廷授予“头品顶戴,穿黄马褂,准紫禁城骑马”的“红顶商人”,除其圆世之智,结交之术,用势之妙,谋划之策等经商智慧外,更重要的是,他富起来之后,富而有德,乐善好施,为民造福。据说其一生贡献了80%的财富给国家和民众,其善于赈济和施舍的智慧之举,受众人敬仰。故有钱行善积德,此乃用钱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