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新时代的现实生活与审美实践

来源:文艺报 | 方忠  2018年03月09日15:31

如今,我们正生活在一个伟大的时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正创造着伟大的事业。在这个新的时代,理应出现一大批为人民抒写、顺应人民意愿、反映人民关切、传达人民心声、表现人民创造的历史伟业的精品力作,融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于一体的文艺杰作。我们文艺工作者应自觉地承担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创造出新时代新的文艺高峰。

当今中国的文艺正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一个新的伟大时代,我们的文艺肩负着新的使命。

新时代的文艺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

为什么人而创作,这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问题。毛泽东同志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在1979年召开的第四次全国文代会上,邓小平同志代表党中央在会上致祝辞,提出要继续坚持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文艺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首先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回答这一问题时,鲜明地提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他提出要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从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我们既可以深切地感受到党的几代领导人对为什么人而创作这一问题的认识一脉相承,有着历史的继承性,同时又显示出鲜明的时代特点,蕴含着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期盼,以及共筑中国梦的时代强音。这必将鼓励和引领广大文艺工作者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人民创作出更多具有时代精神和民族风格的精品力作。

新时代的文艺有着极为丰富的创作源泉。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近代以来中华儿女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的伟大历程,新时代中国人民的生产生活实践,所有这些都为新时代文艺创作提供了极为肥沃的土壤。其中,新时代13亿中国人民正进行着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尤其是值得文艺工作者奋力发掘的富矿。

进入新时代,中国社会正经历着一系列深刻变化。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全社会充满发展活力和创新活力,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人民的创造力、凝聚力显著增强。党中央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获得感显著增强,正能量更加强劲,文化自信得到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各项事业发生着历史性变革。在这些历史性变革中,人民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的精神风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因此,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首先就要求文艺工作者积极投身新时代洪流,把握新时代特征,熟悉社会现实生活,真正把人民当作源头活水,自觉地扎根人民,服务人民,将自己的创作与人民的事业紧密融合在一起。其次,要充分了解人民在新时代的思想、感情、意愿和梦想,深切了解和体认人民的喜怒哀乐,与人民思想相通、情感相融,像柳青、路遥等人民作家那样真正做到与人民心连心,同群众打成一片。再次,要在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深入开掘,汲取营养,体悟生活的本质,吃透生活的底蕴,不断进行生活和艺术的积累,不断进行美的发现和审美创造,从而创作出无愧于伟大时代、无愧于伟大人民、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优秀作品。正如习总书记所说的,文艺只有植根现实生活、紧跟时代潮流,才能发展繁荣;只有顺应人民意愿、反映人民关切,才能充满活力。

新时代的文艺是讴歌民族复兴的文艺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宣告近代以来曾经饱受欺凌和屈辱的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1978年开始,中国走上了改革开放道路,中国人民逐渐甩开了贫穷的帽子,富起来了。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的航船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扬帆起航。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到本世纪中叶,我们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既是中国的壮举,也是人类的伟业。这是我们此时此刻正经历着的极为丰富生动的现实生活。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呼唤着与之相适应的优秀作品,伟大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杰出的作品去呈现。文艺工作者应从中受到巨大的鼓舞和激励,用手中的笔去抒写和表现这一伟大的实践,去讴歌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新时代的文艺是向世界展示中国形象的文艺

新时代的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世界主要国家中名列前茅,国内生产总值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百分之三十。 “一带一路”建设,得到了国际社会广泛的响应,在世界上正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我国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国际影响力、感召力进一步提高,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新时代我国的文艺应该具有与我国的经济、政治、综合国力相应的地位。一个国家的文艺反映着一个国家国民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表现着一个国家的历史传承、风俗习惯、民族特性,体现着一个国家的文化创造能力和水平,是软实力的具体表现。一方面,伴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中华文化需要走出去;另一方面,和平崛起的中国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世界目光,人们想更多地了解中国。文艺是促进民间交流,展示国家形象的最好方式。文艺作品可以自身特有的魅力去吸引人、感染人、打动人,引发共鸣。而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也惟有依靠优秀的文艺作品。因此,我们要创作出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将思想性、艺术性有机统一的优秀文艺作品,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中国形象、中国智慧。我们文艺工作者要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发中国文化和中国精神,让国外民众在审美过程中真切感受中国文艺的魅力,加深对中国文化、中国经验的认识和理解。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与此紧密联系,新时代的文艺面临的主要矛盾也正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文艺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里的不平衡既表现为区域的不平衡,也表现为文艺门类和品种发展的不平衡。而不充分的问题表现得则更为突出,即为人民喜闻乐见,能够坚定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信心,让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迈上新台阶的优秀作品,目前还不够充分。随着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日益增长,人民对文艺作品的质量、品位、风格等的要求也更高了。人们希望在文学、戏剧、电影、电视、音乐、舞蹈、美术、摄影、书法、曲艺等各个文艺门类都能欣赏到更多的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的精品力作。

这些精品力作应该是反映时代呼声、展现人民奋斗、振奋民族精神、陶冶高尚情操的优秀作品,能够为人民昭示更加美好的前景,为民族描绘更加光明的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我国作家艺术家应该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通过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这“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正是对新时代文艺的一种具体而生动的概括。曾几何时,一些文艺工作者忘却了自身的时代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或沉溺于物欲之中,为金钱利益所惑,或过于留恋自我,迷失在个人的小天地里。于是,我们的文坛上,大气磅礴、充分表现民族精神和人民奋斗历程的史诗性作品少了,低俗、庸俗、媚俗之作多了;正面表现和讴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的作品少了,孤芳自赏、无病呻吟、不知所云的作品多了。“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就是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高擎民族精神火炬,吹响时代前进号角,把艺术理想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之中,做到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用各种文艺形式反映时代精神和民族浩然正气,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现社会主义的道德美、人性美和人情美,让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鼓舞人们在黑暗面前不气馁、在困难面前不低头,用理性之光、正义之光、善良之光照亮生活。这样的文艺作品才能真正产生影响,并传之久远;这样的文艺作品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一时代有一时代的文学。在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诗经》、先秦诸子散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等彪炳史册的不朽作品。20世纪以来,五四文学开辟了一个新的文学时代,鲁迅等文学巨匠大师已成为现代文学的丰碑。如今,我们正生活在一个伟大的时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正创造着伟大的事业。在这个新的时代,理应出现一大批为人民抒写、顺应人民意愿、反映人民关切、传达人民心声、表现人民创造的历史伟业的精品力作,融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于一体的文艺杰作。我们文艺工作者应自觉地承担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创造出新时代新的文艺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