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围绕诗歌产生的争论,都与诗歌本身无关

来源:凤凰网文化(微信公众号) | 欧阳江河  2018年03月12日14:05

“没有诗歌和诗人的种族和文明是非常可悲的,某种意义上讲是可耻的。”在满屋子的书中听到这句话,有种特别的感触,其中流露的文人豪情与责任感,打动了现场的所有人。诗人如何为稻粱谋,欧阳江河援引了美国、欧洲、拉美的示例,而他接下来对食指与余秀华之争的解读,以及个人写作的舍得之道,也让我们看到了当代诗人的睿智与素养。

汪国真的“假诗”,只用来致青春

汪国真去世时,欧阳江河曾抛出汪国真的诗是“假诗”的观点,此次再度面对发问,欧阳江河坦言当时并非刻意去说些什么言论,而是接受媒体电话采访时自己的一些真实想法。时至今日,在他看来,汪国真的诗更准确应该是“歌词中间比较流行的歌词”。因为汪国真所使用的语言是流行性的、中学生毕业时互相写在本子上的赠语,而这种语言是一种假的语言,没有生活的具体性,没有事物的及物性、精确性,一定程度抹杀了人们对诗歌的想象力拓展。

食指有一种圣愚的力量,但不应强加于人

欧阳江河表示他理解食指的愤怒,因为他是“从那个时代走来的人”,他对诗人的使命感和天职有自己的界定方式,他不允许诗人变得跟普通人一样。在欧阳江河看来,食指的固执有他“厉害的地方”,那是一种类似于宗教中“圣愚”的力量,但是,食指不应把这种圣愚强加到余秀华身上。

欧阳江河认为,余秀华在成名后想要变、想过上好日子的诉求是“符合人性的”,只不过它不符合食指所理解的诗人意义上的天职,食指与余秀华之间的分歧是在这里,而不是诗歌本身,只是诗歌在这里背了锅。

舍弃追求肤浅的美感,得到诗歌本身的成熟

在写作中,欧阳江河坦露道自己舍弃了让所有人喜欢的、容易流传的、容易感动人的诗歌,虽然他的诗,也会打动人,但却是一种要经过复杂转换才能进入到的感动。于是,他舍弃的第一步就是浅显的、直接打动人的东西,而这也让他的诗与大多数读者之间竖起了一道障壁。而与此同时,他认为自己得到了诗歌本身写作的成熟、深刻和复杂,而这些成熟、深刻、复杂,带来了写作中特别深度的乐趣与幸福感,那是一种自我泯灭的幸福感。

AI写作不会取代诗人,诗歌中有人类的未知

在主持人问到如何看待人工智能微软小冰写的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时,欧阳江河的笑容中流露出“兴趣”与“淡定”,他觉得AI是有趣的话题,同时也肯定人工智能在很多领域确实很有未来,但不包括诗歌。因为“诗歌是关于人的生命深处的一个自我深处界定”,是有“不可知”、“原创性”的,AI永远无法取代诗人。而诗歌亦然,除非人类消失,否则诗歌永远存在。

伴随音响中时而有力时而舒缓的古典音乐,当主持人胡玲与欧阳江河谈到诗人作品中的生活与真实的生活时,欧阳江河笑称,诗人过的日子跟他的写作不是一回事,人不能像自己写的那样去活,所以时代的变化一定会被他最大程度地吸取,而不是抵制,这些变化都会引起他对世界的好奇、对诗歌的狂喜,它是融为一体的,这亦是舍得的智慧。

(本文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