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李桂秋老师
来源:中国作家网 | luolining 2018年03月27日22:55
我中学学业,是在田东县一中完成的。在我的老师中,李桂秋老师留给我的印象最深。
李老师教语文课。她个子瘦小,脸上布满皱纹,乍一看,更像是一个普通的小老太,不怎么起眼。她还抽烟,而且抽得很厉害,只要不是在上课,她总是要抽,不时的还要咳上一两声。
其时老师,刚从“文革”的“臭老九”队伍中被解放出来,可能是失去了太多时间的原故,她上课很认真,非常卖力气。也许有人会问,哪个老师上课不卖力气的?我说不一定,那时候“文革”尚未结束呢,在学校的教学里,教和学没有联带责任,教师对学生的升学不用负职责。中学毕业上不了大学,学生读书也看不到前景,因此双方都会存在一点消极情绪。李老师是很负责任的。她讲解一篇课文,总是要把它所产生的时代背景交代清楚,循循善诱,深入浅出。她教学不死板,放得开。为了管控学生对学习的消极情绪,她还经常会提问学生,给学生制造一点小压力。那时候学校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学工学农看电影,李老师都不会放弃让我们练习作文的机会,要我们把感想写出来。例如看电影,老师就布置我们写一篇观后感,在布置作文的同时,她还会提出一些问题,让大家去思考,比如“三人行”是怎么来的,“一江春水向东流”又是出自于哪里等等,并强调:“这不是电影编导编出来的词语,它们都是有出处的。你们自己去查一下,谁知道了,以后告诉我。”这么一来,对有求知欲的学生是很刺激的。
老师会时常给我们讲些小故事,以激发我们的学习热情。记得有个故事是这样讲的:从前有个农民,过年时也想贴副对联喜庆一下,因为不识字,就去求一位财主,结果被财主所戏弄,写下“全家生无底,合宅午出头”这样的联句,这农民不知道自己被污辱了,还欢天喜地的拿回去贴上。我想老师是想要通过这样一个故事告诫我们,不读书,会被人欺负的。
李桂秋老师对我个人帮助最大,让我最难忘的一件事,是她曾经借过一本《世界文学名著杂谈》的书给我,她把书递给我时,还顺带着说道:“我知道你爱读点书。你把这本书拿回去看看,循着这本书去找,逐步扩大读书的范围。”这是一本谈论欧洲古典文学名著的书,透过这本书,让我“认识”了许多世界级的作家。
老师经历过不少磨难,“文革”中曾经遭受过“造反派”的批斗,失去过教职。“文革”末期,她才得到了“解放”,恢复教师的资格。这时的老师,已是过了知天命的人,背也有点驼了。她并没有因为“文革”中的遭遇而有所怨恨,始终保持着一个教师守职敬业的品质,凭着丰富的教学经验,把自己所学,尽可能多地传授给学生,使我们在那样的一个年代里,也能够学有所获。
更为可贵的是,除了教学之外,老师还主动配合班主任协管班事。那时的课堂纪律还比较松懈,学生难以安静下来,老师对此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故而每次上课,她都要强调课堂纪律,有违犯者必受其严厉训斥。说来奇怪,学生在她面前,总是要守规矩一点。
李桂秋老师只教了我们两年的课(其时的初、高中学制都是两年),很快我们就要毕业,下乡插队去了。离开学校之前,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要下乡了是吗,不要灰心,下去锻炼一下也不是什么坏事,但你要记住了,不论你将来做什么,都别忘了读书,它会使你终身受益的。”老师这一席话,一直鼓励着我,也一直鞭策着我。尽管我后来要到处的奔波忙碌,却从来都不敢忘记了老师的这番叮嘱,一有闲暇,就尽可能找些书来读读,多积累一点文化知识和人生经验,不至于在以后要走的路上迷失自己。
我毕业离校后,因工作而难得空闲,未得回学校探望过老师,对老师一直心存着歉疚。如今老师已经作古,我只能把这歉疚放在心里,化作对老师深切的纪念。但愿老师曾经播洒过辛勤汗水的这片土地,能够给予她最好的安息。
作者单位:广西田东县农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