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打通角色与自我的通道

来源:人民日报 | 丁柳元  2018年03月29日07:45

图为演员丁柳元饰演江姐的剧照

今年2月初,以原新疆军区后勤部部长甘祖昌和爱人龚全珍先进事迹为素材创作的电视剧《初心》,在中央电视台一套播出。

该剧讲述了“农民将军”甘祖昌为穷人翻身得解放而参加革命,新中国成立后又始终不忘当年参加革命时的初心,毅然请辞职务,带着妻子龚全珍和孩子回乡,带领乡亲们艰苦奋斗、改变家乡落后面貌的故事。而甘祖昌将军逝世后,龚全珍秉承甘将军的遗志,传承老红军的精神,努力为人民群众服务,将甘祖昌的精神发扬光大。全剧讴歌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不忘初心、一心为民的高尚情操。

非常荣幸,笔者在该剧中饰演甘祖昌的夫人龚全珍一角。剧中龚全珍的人生跨度从27岁到近70岁,其年龄差异和历史时空的转变,对我而言是一次不小的挑战。因此,兴奋有之,敬畏亦有之。在剧组和导演的启示和安排下,我开始了剧本之外的学习,了解“将军农民”甘祖昌、“全国道德模范”龚全珍的事迹,多次到龚全珍老人家里,近距离地感受她内心的温度。与龚老相处的过程就是灵魂净化的过程。在她漫长的风雨心路中,我不仅看到一位老党员对祖国和人民的忠心与赤胆、小我服从于大局的高风亮节,更感受到人性的光芒和平凡中的伟大。

我作为一名军队的文化工作者,工作近20年,主演了40余部影视作品,饰演过杨开慧、贺子珍、江姐、汪霞、孙维世等经典红色形象。这些革命女性都有一个共同的理想坐标,就是党和人民的事业。在龚阿姨身上,同样也集合了这些革命女性的精神气度与人格风采。而完成从“角色”到“本色”的重塑,是我们这个时代每一位文艺工作者心灵成长的必由之路。

2010年7月,在江姐90周年诞辰之前,30集电视连续剧《江姐》在中央电视台首播。继于蓝、宋春丽之后,我接过她们手中的接力棒,在剧中饰演江姐,并被观众亲切地称作“第三代江姐”。这对我而言,是期待,更是鞭策。遥想那些日子:从熟悉剧本到实地拍摄,从文字描述到置身其中,一个始终萦绕在我脑海中的问题是:究竟是什么让江姐舍家离子,不怕牺牲,在非人折磨下保持着钢铁般的意志?在这样一个娇小的身躯上是怎样生发出如此感天地泣鬼神的力量?随着更深入地走进角色,我领会到,这种英雄情怀绝不是演戏时的刹那状态,而是从一种恒久的信仰和价值观念中生发而出的精神力量。她是女儿、妹妹、妻子、母亲,作为地下工作者,她是战友、她是老彭的下级,她是随时可能牺牲的革命者。情感和角色的打通,是我们迈向准确塑造的第一步。

此外,我在电影《我最好的朋友江竹筠》和话剧《大地铭记》中多次再现江姐的形象。江姐那句“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台词,在我看来并不仅仅是豪言壮语,而是发自肺腑和来自信念的庄严誓词。从扮演到走进,从角色到本色,江姐强大而纯洁的内心,也唤起我们对信仰的无尽思考。

蓦然回首,在近20年的表演生涯中,我已经塑造了众多军人和英雄的形象。《八路军》中的冯玉兰、《淬火成钢》中的贺子珍、《敌后武工队》中的汪霞等,还有《风云1927》《八月一日》《生命密码》《兵峰》中的女性角色。这些不同时代的军人形象穿缀起我们共和国的光荣和梦想。这些不平凡的女性,无一不是为了信仰、在追求真理路上振臂高呼的先行者。这些英雄的人格风范、精神风骨都深刻地影响着演员的心灵状态和品质。一旦打通了在角色和自我之间的通道,这种表演意义上的升华就会作用于自我意义上的人格超越。真诚的人生态度和职业操守,其实不正是英雄精神的初心所在?一个演员的敬业态度和思想深度,也是对角色把握的基本保证。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我觉得不是我在演英雄(角色),倒是像英雄(角色)在塑造我。这确实是作为演员最幸运不过的事。

2008年,汶川地震的第四天,我主动请战到赈灾第一线拍摄纪录片。当时觉得确实有一种精神在敦促我前行的脚步。作为全队唯一的女性,每天负重徒步7小时以上,足迹踏遍除青川之外的所有震区。2012年,我也是只身一人,自发到最高海拔近5000米的西藏阿里地区10多个哨所慰问,与战士同吃住。同时,也坚持到贫困边远山区开展扶贫工作。长年深入校园,足迹遍布香港、台湾、四川、云南、北京、天津、重庆等地的大中小学,与学生们座谈互动,从演员的视角去讲述所扮演过的英雄角色的意义和精神。

我深知,我在演艺生涯中的点滴进步与成绩来源于这些英雄志士身上所散发的光芒。未来,我依然愿意借助它的照耀走好今后的艺术之路,争做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时代军人,成为一名无愧于时代的人民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