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二泉映月》慰灵韩中杰 中国音乐界送别指挥泰斗

来源:北京晨报 | 李澄  2018年04月10日10:05

(左起)李南、王西麟、谭利华前来送别。柴春霞/摄

指挥家韩中杰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举行。柴春霞/摄

(左起)郭淑珍、李滨、周广仁来到现场。柴春霞/摄

昨天(9日)上午,98岁著名指挥家韩中杰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举行,中国音乐界同行、好友、晚辈为韩老送行。在告别大厅门前,“留芳千古 欣慰后世辉煌,地上九八 谱写交响乐章”的对联寄托着中国音乐界对韩老的敬仰和哀思。前去告别的人群中,记者看到了周广仁、郭淑珍等与韩老同代的音乐教育家,以及谭利华、邵恩、胡咏言、李心草等韩老的指挥界晚辈,曾受韩老“恩惠”的著名作曲家王西麟也出现在送别的队伍中,人们手持鲜花一一向韩老作别。一曲二胡协奏曲《二泉映月》轻声伴随着整个告别仪式,像是在述说着韩老不平凡的音乐人生。

回忆韩中杰 “推动中国作品,韩先生做的是最多的。”

谭利华对韩老的印象是,“一代大师,平易近人、严肃认真,还和蔼可亲。”谭利华回忆,“第一次跟韩老上课是1981年,我跟李德伦先生学习的时候,他说我太粗,要我‘找韩先生上课。好好学习一下如何做案头准备工作’。我真是学到了很多东西。李先生最大的一句名言就是,‘毛主席说: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最讲认真。’韩先生就是这样的人。”

“对中国作品的推动,韩先生做的是最多的、最实在的,这点上后人是应该向他学习的。”谭利华感慨,“当年,推动中国作品是非常艰难的。当年中国乐团的概念就是世界经典要好好演,中国作品怎么都能糊弄过去。但韩先生不这样看,他绝对不妥协。其实,很多的中国作品不是水平不够,而是在第一次试奏时就没有达到作品应该有的效果和水准。但是,很多中国作品在韩先生手里第一次演奏时就已经非常像模像样的了,这一点体会最深的就应该是王西麟了,当年他的《云南音诗》是李德伦先生推荐给韩先生,由韩先生首演的,这首作品在第一届全国交响乐作品比赛上获得一等奖。从此,这首作品就立住了,第四乐章《火把节》至今是经常上演的曲目,非常受欢迎。”

说到第一次与韩老的接触,李心草说,“我上大学时,我的第一个比较大的勤工俭学的活儿,是韩先生给我找的。他不认识我。韩先生帮助西班牙一家歌剧院新创作的芭蕾舞剧的管弦乐总谱缩编成钢琴谱,肯定中国的人工费要比欧洲低的多嘛!韩先生找到我的老师,老师就推荐了我。改编后对方很满意,于是又接着改编了好几部,我就耍了点儿小聪明,因为是以页数结算的,给的又是美元,我就把音符逐渐扩大,把所有需要简化的都不简化了去充页数,结果韩先生把我训了一顿:‘干活儿不能这么干!’”

“跟韩先生接触最多的时候就是1996年中央乐团改组国交期间,”李心草说,“韩先生是评委,我是最小的评委,还有陈佐煌老师,我们在国交附近的一个酒店,一关就是几个月,天天在一起,可以零距离接触韩先生。平时韩先生给人的印象比较严肃甚至刻板,但那一次发现韩先生有幽默和让人特别亲近的那一面。”李心草还透露,“那一次,韩先生流利的英语深深地刺激了我。因为还有很多外国评委,韩先生平时说话总是慢慢的,反倒是他的英语说得又流利,语速又快,而且他说了很多我都听不懂,我暗下决心,人家这么大岁数了英语说得还这么好,我就完全没有理由说不好英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