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城》2018年第2期目录
来源:《花城》微信公众号 | 2018年03月07日15:40
精 彩 预 览
长篇小说
一种快要消失的职业 / 残雪
残雪,是中国文学界一个极为独特的存在,她的叙事自成一格,带着湘楚地域神秘的巫性色彩。她曾经当过铣工、装配工、赤脚医生和裁缝,这部最新的长篇就是以赤脚医生而展开的。
小说描写了一群生活在乡村的赤脚医生,他们有的从事这份职业多年,一直帮助四邻乡亲,为人诊病;有的是受到某种神秘之力所召唤而开始接触这个职业的年轻人;有的则是德高望重的、形影无踪的老医生,给众人带来内心的安定与平和。他们对疾病和生死有着超越肉体的豁达态度,他们和山里自然生长的各种草药形成内在的律动,化成一张无形的生命之网。
在残雪笔下,赤脚医生这个即将消失的职业,带着神性的光芒,唤醒的则是被现代生活忽视和隐藏的人类自然天性。小说异于常规而高于世俗的书写,建构了残雪的灵性文学世界。
中篇小说
慌张 / 余一鸣
张红英的父亲出外务工,与丁兰兰的母亲结成临时夫妻,闲言碎语传回乡里,引起了两个女儿的不满。正处于青春叛逆期的两个女孩,联手演绎了一个测试父爱的恶作剧,却因此激发了隐忍克制而濒临爆发的家庭矛盾,酿成了无法挽回的悲剧。小说于偶然与必然之中,描写生活的平衡与失序,更深思流动家庭的婚姻伦理、教育等社会难题。
△ 本期封面设计元素:苏式园林
如果末日无期 / 王十月
当人类踏进永生大门,世界将颠覆还是就此延续。物理学家罗伯特意外获得了神秘组织赋予的永生机会,才发现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两个世界的生存夹缝。一方面,永生人得到了肉体修复的高科技技术,继续乔装自然人,但必须严守永生的机密,另一方面,自然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仍经历着生老病死。面对亲人的无知和相继离世,罗伯特逐渐感受到永生的痛苦,成为了永生的背叛者。小说透过对未来景象的想象来审视人性和社会法则,思考人类存在的终极意义。
鲜花丛中的丁小可 / 李西闽
生命已经进入倒数阶段,女画家丁小可对此一无所知,对她来说,好好活着已是艰难。在这最后的256天里,她失去了仅有的体面,挣扎着挽救自己的人生。她看遍形形色色的嘴脸,声称可以捧红她的艺评家,似乎只是个骗局;曾经要包养她的土豪,早已有了新欢;而毁灭她生活的男友,已逃无踪影。困顿将她逼入绝境,讽刺的是,丁小可得到了一个鲜花簇拥、熙熙攘攘的葬礼。
短篇小说
剃刀 / 王啸峰
每个少年成长的内心里,都有一个记忆中的少女。建民的少女是老理发匠家的女儿。女孩,在最美的年龄遭遇了命运的冷酷和锋利,开始痴傻,最终死在了父亲的剃刀之下,成为了建民和我不可磨灭的生命印记。
耳朵 / 严敬
同样是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在瞬息万变的时代之中,我们的成长是如此迅猛而不自知。
女孩寄养在养父母家一段时间,为其暖床招子,回到自己家中时,情感上已与亲生父母疏离。父亲被人削掉的一只耳朵以及关于那只耳朵的隐秘故事,成了女孩心中乃至整个家庭的一个梗刺。青春叛逆的女孩常常流连于录像厅、舞厅和男伴之中,却无意中得知了父母的往事,解开了内心的枷锁。
花城关注
本期关注以“诗,造物的纯真”为关键词。
春天,是诗歌的时刻,我们选取了一部电影长诗剧本和一组短诗,邀请了五位女性诗人,来寻找诗的起点。诗是相遇,是激荡,是聚集与爆发,又是稍纵即逝的偶然事件,它永在又不复存在,等待着某刻灵性的降临。而这些,都源自我们那颗造物的纯真之心。
人间三月,唯有诗歌不负春光。
废墟的十二种哲学 / 冰逸
长诗从十二个层面来建构废墟的哲学想象,将诗的意象和电影镜像层叠,化成自由不拘的叙事。
诗一组 / 余真、孙秋臣、康雪、周欣祺
四位年轻诗人的最新诗作,同源异流的青春带来一代人的诗歌理解。
本期点评:“听说长安遍地都是诗人” / 何平
散文随笔
在同行和朋友们中间/西川
诗人西川的拉美之行,徜徉于诗意的天堂,记录了拉美国家的社会现状和民族特性,寻访那些独具代表性的文学地标:聂鲁达、博尔赫斯故居等。拉美人苦难深重却又洒脱浪漫的性情,让诗人随时准备着迎接意想不到的风土人事,将拉美的日常之美变幻成他眼中的奇迹。
迁徙,一场不散的宴席/王明明
一个家族的迁徙史,几代人的人生悲欢。祖父因战火从胶东半岛跋涉到朝鲜谋生,而后又艰难回国;父亲自小被寄养他家,我因求学从北方到了南方……家族的过去与现在,其实是一个迁徙的过程。在迁徙中,由一个大家长掌管着一切,家人团结在一起,而一旦走到一处稳定了下来,当大家长不在了,家族便又开始分崩离析。文中描写的虽是普通人的家庭,但真挚动人,反映了历史侧面。
蓝色东欧
《壁画》(节选)/[匈牙利]萨博·玛格达 著 舒荪乐 译
萨博·玛格达是当代匈牙利最具海外影响力的作家,对中国读者来说,这个名字有点陌生化,但在国际文坛,她早已享盛誉半个世纪。作品《门》荣登2015年《纽约时报》年度图书榜榜首。她的作品已被翻译成三十多种文字广为流传,是匈牙利作家作品翻译版本最多的一位,但至今未被译介到中国。“蓝色东欧”译丛将于2018年推出她的长篇小说《壁画》和《鹿》,首次与中国读者见面。
萨博·玛格达的处女作《壁画》,1958年出版之时便一鸣惊人,一举夺得匈牙利文坛最高奖项——科苏特奖。小说描写了二十世纪上半叶匈牙利一个新教家庭:专制守旧的老教士,患病几十年的教士夫人,自私自利的老教士岳母,谨慎顺良的大女儿和独具反抗叛逆精神的小女儿。三代同堂的家庭生活,矛盾暗潮涌动,更因为教士夫人的去世而步入转折。萨博·玛格达将三代人的命运凝聚在教士夫人葬礼前后的十三个小时中,艺术地呈现了匈牙利的历史现状和社会心理。
本文选自第十二章后半段:葬礼已经结束,老教士宣布不再供养岳母,老岳母负气夺门而出,故事随之进入最后的时刻,也是故事矛盾的最终焦点。
思无止境
有关海子鲜为人知的一本刊物、两个笔名、三篇轶作 / 姜红伟
在一本鲜为人知的大学团刊《蓝天与宝剑》上,海子使用了两个罕见的笔名——小楂和海生,并登载了其创作的一篇散文和四首诗歌。经过作者严谨考证,确认了其中三篇作品属于海子的轶作,既从未在任何公开发行的文学报刊上发表,更是被西川主编的《海子诗全集》漏收。
在海子逝世29年之际,这三篇轶作得以重现于世。
域外视角
欧美小说极简风——肮脏现实主义,闪小说与后启示录小说 / 凌岚
80年代末开始,由雷蒙德·卡佛带起来的极简主义文学风格,从美国一直火到中国,卡佛小说以底层生活为题材,惜墨如金的文字叙述,引来了一大波追随者。随后挑起“极简”大旗的,还有以写“闪小说”成名的翻译家莉迪亚·戴维斯,她的微型小说突破了纯男性视角,形式将“极简”推向极致;《老无所依》原作者科马克·麦卡锡,在西部疆域小说和后启示录小说采用极冷涩的男性叙述,突破了现实主义文学的题材框架。
文章通过对三种极简风格的文学脉络梳理,引发了大众思考:当小说在剧本的召唤下越来越简,文学的传播和理解越来越依靠影像文化,对写作者来说是忧是喜?普通读者阅读小说的传统,会不会被影视取代?
封二三·他们是来自星星的孩子
杜刘阳作品
杜刘阳,1995 年出生于内蒙古,4 岁8 个月时诊断患孤独症。15 岁起正式学画,作品曾参加法国里昂“界外艺术双年展”、意大利米兰世博会中国馆展览、“爱在蓝天下”学术展等国内外展览。
学画伊始,他专注于排列每一块砖格,像盖房子一样,最终形成一个建筑群。随后,他打破对于“建筑一定是立体楼”的固有认知,只截取他喜爱的烟囱局部,把画幅扩大。杜刘阳的艺术意识成长迅速,烟囱群俯视图渐渐走向抽象, 色彩由严肃进入浪漫。
《花城》2018年第2期目录
长篇小说
一种快要消失的职业/残雪
中篇小说
慌张/余一鸣
如果末日无期 / 王十月
鲜花丛中的丁小可/李西闽
短篇小说
剃刀/王啸峰
耳朵/严敬
花城关注
本期关注以“诗,造物的纯真”为关键词。
废墟的十二种哲学/冰逸
诗一组/余真、孙秋臣、康雪、周欣祺
本期点评:“听说长安遍地都是诗人”/ 何平
散文随笔
在同行和朋友们中间/西川
迁徙,一场不散的宴席/王明明
蓝色东欧
《壁画》(节选)/[匈牙利]萨博·玛格达 著 舒荪乐 译
思无止境
有关海子鲜为人知的一本刊物、两个笔名、三篇轶作/姜红伟
域外视角
欧美小说极简风——肮脏现实主义,闪小说与后启示录小说/凌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