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磅宇宙与神奇心智
来源:解放日报 | 杨雄里 2018年04月20日10:04
《三磅宇宙与神奇心智》顾凡及 著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顾凡及教授在离开耕耘多年的计算神经科学领域之后,并未解甲归田,颐养天年,而是潜心脑科学科普读物的著译,佳作迭出。《三磅宇宙与神奇心智》是他最近的精心力作。
两耳间的三磅小宇宙(大脑)所产生的“心智”是何许东西?科学界对如何准确定义它颇费周章,但说白了,心智无非就是大脑的高级功能,诸如感知、思维、意识、智力、语言、情绪等等。人类独特的心智是人类超越其他动物的最重要的标志之一。因此,对心智的研究,其意义非同寻常,对此众说纷纭固不足为怪,而成为当今科学的核心挑战,也是当然的事。
近年来,脑科学研究愈益强烈地吸引着公众、社会的注意,多国政府纷纷制定各自的脑科学计划即为明证,而脑计划中,心智研究无不被列为重点。凡及教授这一新作的问世,正当其时。
与这样重大的科学问题打交道,既要保证科学上的准确性,又必须把趣味性和普及性熔于一炉,绝非易事。但凡及教授举重若轻,以其在脑科学领域深厚的学术底蕴和对主题融会贯通的理解,爬梳材料,精心组织,认真撰写,把整个故事讲得有声有色。他从较易理解的感知觉入手,笔触随后伸向记忆、情绪、智力、语言等方面,最后以难解的“世界之结”——意识收尾,为读者展现了一幅人类在探究心智奥秘的跋涉中,充满了艰辛、曲折和奋斗的历史画卷。行文时旁征博引(许多材料引自英文原著),挥洒自如,不徐不疾,夹叙夹议,显现出一种大家风范。
作为一本科普读物,作者巧妙地采用了读者喜闻乐见的讲故事的方式,来叙述科学家探索心智奥秘的历程。在书的首章“打开心灵之窗——感知觉探秘”中,对视觉感受野发现之旅的描述,便是一则佳例。在介绍休伯尔和威泽尔(1981年诺奖得主)如何应用一台简单的仪器,发现了视皮层神经细胞特殊的感受野时,对发现过程的一波三折、跌宕起伏,凡及教授以绘声绘色的语言,作了细致的描写,且在若干细节上不吝笔墨,以烘托气氛,令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作者成功地把妙趣横生的故事和对科学内容的阐述联姻,丝丝入扣,不露痕迹。故事讲完了,科学现象的画面变得清晰,而其中又真切地交融了科学家在探索过程中所显示的无与伦比的睿智和坚韧不拔的努力。作者在最后一章关于意识问题的讨论时,动情地描述了克里克(1962年诺奖得主)沉疴罹身,仍然孜孜不倦地钻研意识研究的重要问题,并且发表了不少真知灼见,展现了一位伟大科学家对科学的献身精神,读来令人动容。
凡及教授具有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通览全书,他经常从容地、恰到好处地变换文字的风格。在阐述科学问题时所表现出的文字的严谨,反映了一名终身从事科学研究的科学家的优良素质;而他又善于用通俗的语言阐明复杂的科学规律,这无疑得益于他多年的授课经验;而讲述故事时,他的语言不仅生动活泼,有时还带着幽默色彩。这种文字的恰当变换显著增加了作品的可读性。
作者几乎在每一章节都会沿着历史发展的脉络,做自然的引申,介绍在某一研究方面近期的一些突出的研究成果。在意识的研究中,他介绍了科赫和格林菲尔德之间就意识体验作为大脑涌现性质来源于何种机制的争论,尽管专业性较强,可能曲高和寡,但这对于有意于了解研究态势的读者提供了方便。此外,在结语中,以“极目眺望新大陆”为题,展望了心智研究的未来,也颇有见地。但是,依笔者管见,这一方面阐述似稍嫌不足。特别是对心智的特殊性带来的研究上的困难和复杂性,可能需要着墨更多一些。
心智的研究反映了物质世界运动升华成精神现象(心智)时的新的现象和规律,而如今几乎还没有能触及问题本质的有效的研究工具。目前,我们对心智的认识只是冰山的一角,在我们面前展现的,不过是一些孤立的岛屿,广阔无垠的大陆基本上还是一片未开垦的处女地。探索心智的奥秘将是一条漫长的道路。对这一点作更清楚的阐述,对于读者和公众应该说都是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