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染长子李玉双办画展
来源:中国新闻网 | 马海燕 2018年04月21日21:36
李玉双在大自然中作画。主办方供图
中新网北京4月21日电 “李可染说,画所见,所知,所想。我先画所见,最基本的东西。人观画之后,如听了一场施特劳斯的新年音乐会一样。至于画所知,画所想,那是以后和后代的事。”说这话的是国画大师李可染之子李玉双。
“画我眼中所见——李玉双绘画艺术展”研讨会21日在北京举行。李玉双1935年生于徐州,母亲苏娥早逝,自小艺术因子在外祖父(著名戏剧理论家苏少卿)的熏陶下逐渐萌动。他于10岁回到父亲李可染身边,21岁支援三线建设到河南工作,即使工作之余也没有放弃在山里写生,1986年退休后回到北京,对绘画又有诸多探索与创新。
李玉双之女李冬梅说,父亲一生,经历了诸多坎坷。很早以前,父亲讲祖父李可染的故事,他说祖父喜欢摩崖石刻,其中有“坐忘”二字,他父亲喜欢,他也很喜欢。父亲从画60余年,无论速写、还是作品,皆在自然中完成,人生也在“坐忘”中恢复平静。
1971年,理工出身的李玉双开始研究人类视觉与艺术的关系,制作相关模型并尝试视觉试验,逐步形成一套独特的观察方法和绘画体系,他称之为“光编码”画法,从而摆脱绘画对“形”的依赖,直接进入到自然万物最本质的状态。
李玉双的画作《艳芳走过的路》 创作于2016年。主办方供图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邵亦杨表示,李玉双画写意风景,初看像印象派风格,细看笔触又像中国水墨,既有光影变幻的色彩,也有洒脱灵动的笔触。他原本学习理科,并非美术科班出身,因此特别注重理性的科学精神,努力钻研视觉观看的方式,寻求观察自然、描绘自然的科学方法。
策展人智吉第一次见李玉双,是在望京一个街心公园的草地上。他坐在柳荫下,用色粉笔与丙烯颜料交替在粗纤宣纸上作画。后来在布展中,智吉也以流畅自然的布景营造出充满生机的“自然”,并以生活美学的思维复制艺术家的创作场景。
智吉说,李玉双告诉他,在自然环境中画画,先坐下来,看着风景,先把自己的“小我”放下,接着还要把“大我”也放下,最后达到“无我”了才开始画起来。“无我”状态中,“我”和自然界就融合在一起了,这时候画就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