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建明:文学要努力反映时代
来源:文艺报 | 何建明 2018年04月23日07:56
新经济文学是一个大概念,是一个有意思的创新,是具有独创意义的学术问题,值得我们文学界高度关注。
当下的中国经济有几种新的形态:一是特区式的经济新形态,以最早、最有影响的深圳为代表,还有珠海、浦东等。二是像天津滨海新区这样的工业园区式的新区。第三个特别需要关注的形态,是西部的崛起。这三个形态之外,最近我一直在写作和思考的,就是国家用几年时间完成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这也是前所未有的新的经济形态。每个形态都可以提供很多新的思考。
那么,作家在新的经济形态中应该如何面对,我一直有深深的危机感,中国很多作家与现实生活、跟经济生活是脱节的,是门外汉,没有能力融入当下的经济大潮。现在社会发展迅速,一些作家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远远跟不上这种飞速的变化,也没有能力适应飞速发展的时代,他们缺少对中国新的经济形态的了解,这是致命弱点。
作家常常拿出自以为是的理由安慰自己:要跟生活保持距离。我们与其追忆远去的时代,不如感受我们今天的生活。今天我们来研究新经济文学是特别有意义的事,这个时代赋予我们很多东西,而我们的文学假如对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没有感情,也不去关注,那我们将有愧于这个时代。
四个新的经济形态中,脱贫攻坚也在其中。2017年我写了《那山,那水》,我写的浙江安吉的变化让我吃惊,那个地方离我老家苏州非常近,在那之前我不知道安吉是非常穷的山区县,这十几年在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的引领下,变成了一个如诗如画的新天堂。最近我一直在贵州毕节最穷的地方采访,我们多少年没有完成的扶贫,最近两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想不到这么落后的地区经济发展如此迅猛。这些变化都值得我们去关注、去书写。所以,书写新经济文学,是今天历史、时代赋予我们作家的特别重要的课题。
任何新的经济形态都跟文学有着紧密的联系。改革开放初期,出现了两种文学作品,一种是表现思想解放的优秀作品,比如《乔厂长上任记》等。还有一种是像《哥德巴赫猜想》这样的报告文学作品,一部作品促使中国一个科学春天的到来。这体现了文学对经济的影响,文学对整个社会的影响。所以文学和经济是互动的关系,今天我们既研究新经济形态下的文学现象,还要回过头来研究文学对这个时代起到的先导作用。在新的时代,这样的思路依然适用,给我们的创作带来很大的思考。
中国新的经济形态带给中国文学一个很大的宝库,文学要积极参与进来,关注经济社会的新发展新变化。新经济文学是一个很好的概念,我们要把它做大做扎实,做出成果。新经济形态是中国文学的一个大课题,值得作家们去研究去书写,这是我们时代的需要,也是文学的需要,是作家们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