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报告文学《庄严的承诺》创作谈
来源:中国作家网 | 郑旺盛 2018年05月07日09:15
《庄严的承诺----兰考脱贫记》一书,是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7年重点出版作品、中国作家协会2017年度重点扶持作品、中原文艺精品创作工程重点扶持作品,本书曾作为向党的十九大献礼作品刊发于2017年第十二期《中国作家》杂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在审读此书和出版过程中,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此书是中国文学第一部全面书写一个国家级贫困县脱贫攻坚历程的长篇报告文学作品;是中国作家扎根生活、贴近人民、投笔脱贫攻坚之战的生动实践和重要成果,是中国文学以脱贫攻坚为主题,深情书写脱贫攻坚的历史性伟大成就的一部不可多得的长篇报告文学作品,是中国文学和中国作家献给党的十九大献礼和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特别礼物。该书在采访、创作和出版中,受到了何建明、李一鸣、施战军、王山、李炳银、李朝全、何向阳、徐坤、高伟、邢军纪、李佩甫、田中禾、王晖、丁晓原、李春雷、王守国、邵丽、何弘、乔叶等当代著名作家、评论家的关注支持,他们对此书题材的开掘、文本的书写、核心价值的表达,给予了很多热诚的肯定。目前,该书计划第三次重印发行。
一
时间,已经是2017年的10月了。
放眼望去,天高云淡,长空辽阔。金色的秋阳之下,大地郁郁葱葱,一片生机勃勃。
《庄严的承诺》这部长篇报告文学,至今已经七易其稿了,我的内心可谓感慨万端。有激动也有不安,有压力也有力量,有满足也有遗憾,有艰难也有担当,有煎熬也有荣耀。
因为,在采访创作这部作品和一次又一次修改这部作品的过程中,我一次又一次深深地为兰考人民在脱贫攻坚中所表现出的克难攻坚、愚公移山、众志成城的决心、信心、干劲和精神所折服、所感动。
我是把这部书当成一种责任、一种信任、一种艰巨而光荣的任务而深入兰考采访写作的。
此次采访和写作,使我耳闻目睹了兰考从县委书记、县长到乡村干部、工作队队员、贫困户,他们为共同战胜贫困而拼而干的最平凡而又最突出、最朴实而又最感人的奋斗历程。让我有幸见证了社会主义中国一个最贫困地区的广大干部群众蕴藏的摆脱贫困、向往幸福小康生活的巨大的勇气、信心和力量。
他们让我从内心到精神,得到了一次巨大的撞击,一次浴火的洗礼,让我的精神境界从此得到从未有过的提升。
当我得知兰考很多干部群众为我呕心沥血的采访写作点赞时,为《庄严的承诺》这部长篇报告文学作品点赞时,我倍感激动和欣慰。
我感受到的是兰考人民给予我的无上的荣光。
我为此而心潮澎湃。所有写作中的艰辛和煎熬,都在这种巨大的收获中化作了清风和白云;每一份曾经付出的心血都变得沉甸甸的,像秋天的阳光下闪耀的向日葵饱满的颗粒。
我初到兰考采访时还是有些寒冷的冬天,而在这部书定稿时,已经是又一年的秋天了。季节的变换,于我而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尽早完成这部有价值有意义的书,将它作为献给打赢脱贫攻坚战、践行“三年脱贫”诺言的兰考人民的一份礼物,这是我作为作家的一种责任和担当。
三年前,兰考县委、县政府代表85万兰考人民,向总书记向全国人民庄严承诺:三年脱贫,七年小康。三年来,兰考干部群众克难攻坚,众志成城,发扬焦裕禄精神和愚公移山精神,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向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作为一个作家,我看到的不仅是发生在兰考的这场扶贫攻坚战,我通过发生在兰考的这场克难攻坚的战役,更看到了兰考党员干部四风的转变,看到了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的转变,看到了许多曾经软弱涣散村的村党支部成为脱贫攻坚战桥头堡的转变,看到了百千万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战中磨练成长的转变,看到了兰考从脱贫攻坚中锤炼出的一支能打硬仗敢啃硬骨头的党员干部队伍,看到了兰考广大农村的生机勃勃和农民焕发精气神的巨大转变。我写这部书,就要写这些崭新的气象。
此书的写作,我深知时间之紧、任务之重、意义之大。如果不拼上去在兰考采访写作,要想写出令人满意的报告文学作品来,几乎是不可能的。惟赤心肝胆为之,以责任、良心、拼劲为之,才能不负兰考人民,不负历史机遇。
曾记得县委书记蔡松涛说过这样的话:实现脱贫是兰考当前最大的政治,我们要汇全民之智,举全县之力,实施脱贫攻坚战,坚决甩掉贫困县的帽子。
他的话不仅代表他个人,更代表兰考全县的党员干部和群众,代表他们的一颗颗火热的心。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
脱贫奔小康,是兰考人民共同的心声。
从现在到2020年,要让没有脱贫的5000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让社会主义中国从此不再有贫困,让全体中国人民一同迈向小康的征程。这将是中国历史上亘古未有的伟大跨越,是中国共产党为全体中国人民谋取的最大的福利,也将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最伟大的成就。
今日之兰考,以全体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共同努力,在全国592个国家级贫困县中率先打赢了脱贫攻坚战,提前四年摘掉了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实现了兰考几代人摆脱贫困的渴望和梦想。
一个生机勃勃的兰考,正以崭新的精神面貌走向奋战小康社会的伟大征途。
决战贫困,摆脱贫困,打赢脱贫攻坚战,让全体中国人民过上幸福美满的小康生活,这是多么伟大、多么壮阔的事业啊!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10月15日的全国文艺座谈会上说,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文艺创作的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
兰考大地火热的生活,轰轰烈烈的脱贫攻坚战,吸引我来到这里,让我在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中,感受到生活的丰厚和精彩,感受到人民群众无尽的智慧和力量。
听到了,让我心向往之;看到了,让我激动不已;感受了,让我心潮澎湃。
听到了,看到了,感受了,我就是兰考人脱贫攻坚的见证者,就有责任将这种感人的事件和人物写下来。
总书记说: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
我想,写兰考就是在写中国,写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兰考的脱贫之路,就是在书写2020年全国所有贫困县脱贫的光荣之旅。为人民抒写,为时代抒写,为社会主义中国书写,难道不是一个作家所应该自觉担当的光荣职责、历史使命?
既然有缘,便不能不写。是情不自禁,更是作家的良知和责任。
二
兰考以三年的时间,在全国率先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光荣地践行了兰考人民当年向总书记庄严的承诺。
兰考的脱贫探索、脱贫之路、脱贫模式,可以复制吗?可以学习吗?也许不能完全复制,但却完全可以学习,可以在学习中得到启发。 中国人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兰考人世代生活在那片由万古黄河泥沙淤积而成的沙土地上,没有山,没有海,没有矿藏,不可能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靠资源致富。但兰考人却满怀着除掉贫困根子、甩掉贫困帽子的渴望和向往,以总书记和党中央对脱贫攻坚的部署为指导,全体党员干部和群众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真干、实干、苦干,克难攻坚无数,硬是提前四年在全国率先脱贫,如期完成了自己庄严的承诺,打赢了脱贫攻坚战。
这样的典型来之不易,这样的典型值得在全国推广,在全国学习。
有人问:兰考是如何做到的?我们可以看到,兰考在脱贫攻坚的实践中,其实就是按照总书记和党中央所部署的扶贫政策,一项一项抓落实,在执行政策中发挥了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激发了广大群众巨大的内生动力,最后才有了众志成城、克难攻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胜利成果。
总书记说: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他提出了六个精准: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脱贫成效精准。
在脱贫攻坚中,兰考人想办法、出实招,将“精准”做到了极致,真正做到了“真扶贫”、“扶真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他们针对扶贫中存在的“手榴弹炸跳蚤”、“撒胡椒面儿”、“大水漫灌”的一些弊病及时纠正,使全县的扶贫工作做到了“精准滴灌”“明确靶向”。
兰考人汇全民之智,举全县之力,靠党员干部和群众,靠工作队和村两委,首先搞好“精准识别”工作,为“精准扶贫”奠定大局,然后调动全社会力量对贫困户进行政策扶贫、产业扶贫,很好地解决了“谁来扶”“扶持谁”“怎么扶”的三个关键性问题,实现了“输血”又“造血”的扶贫新路子,
焦裕禄当年在兰考曾经说过一句话:干部不领,水牛掉井。
兰考人在脱贫攻坚、精准扶贫中也经常这样说,从县委书记到驻村扶贫工作队干部,他们都不断重温焦书记当年的话。他们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我扎根在兰考的那些日子里,我听到了,看到了党员干部是如何拼着干、领着干的。兰考县针对全县的贫困村选派了115支驻村扶贫工作队,要求工作队实行”五天四夜”的工作方法,就是工作队每个星期吃住在村里五天四夜不能回家。这些干部原先都是县城机关干部,过去的日子都是比较轻松的,猛然这样要求,一部分干部刚开始就不适应,甚至做不到,但县委下了决心,不这样做就形成不了铁的纪律,形成不了战斗力、凝聚力,要求每个驻村干部必须做到。
为了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县四大班子领导也都分包了贫困村作为自己扶贫工作的联系点,每个星期都要去自己的包村联系点扶贫。
蔡松涛对这些规定不仅自己带头做到了,还努力监督其他县领导按照要求去做,甚至让督察局对县领导的扶贫工作笔记定期进行收集,然后交由他过目、检查。
由此可见兰考对脱贫攻坚的重视程度。
我去东坝头乡张庄村和长胜村采访时,群众干部给我讲了他们蔡书记在村里指导扶贫的故事,他们还拍了蔡松涛夜里在村里召集村干部、工作队座谈时的照片,告诉我说,他们的书记白天在县里工作,晚上还要驻村里扶贫,真是太辛苦了。
不管是贫困户,还是其它群众,不论走到哪里,他都能给老百姓平易近人拉家常。
蔡松涛是从基层一步一步成长起来,他熟悉农村,熟悉基层,他懂群众的心,知道老百姓想的是啥?要的是啥?盼的是啥?兰考人说,他这个人高高大大,淳朴厚道,做人做事有魄力,有远见,有一颗包容的心,做人做事特别实在,有亲和力,讲话也特别接地气、接人行。
不少干部群众说,他们的书记是说真话、办实事、能干事、会干事的人。
老百姓发自肺腑的话,赞美的不仅是他们的书记或县长,其实也是在赞美兰考三年来一心扶贫的广大干部,更表达了他们对党和政府朴素而深切的感恩之情。
了解兰考的人都知道,兰考的干部,干活真的很拼。脱贫攻坚,锤炼了一支能打硬仗的干部队伍,领导领着干,干部抢着干,群众跟着干,在兰考早已蔚然成风。
三
脱贫攻坚,让兰考由大干到大变,一个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兰考展现在中原大地上,广大农民焕发了几十年来从未有过的精气神,广大农村从沉寂中突然焕发生机而充满活力。
脱贫攻坚,让兰考万象更新。
今天的兰考,每一个村都开始发展村集体经济,使这些年崩溃、垮掉的集体经济慢慢恢复元气。虽然兰考的集体经济今天的发展并不平衡,有的村收入达到几十万元、几百万元,有的只有几万元,甚至更少,但毕竟村集体经济在县委县政府重视下、扶持下,开始得到重视和发展,每个村委会都有流转的土地,发展的项目,相信几年之后,村集体经济就会一派生机,助推农民发展致富奔小康。村里有钱了,村两委就再不会为不能为村民办实事而难堪了,村民也不会再说村干部只会说空话、不会办实事的难听话了。
今天的兰考农村,村两委办公的地方都扒掉了院墙和大门,设立了党群服务中心,老百姓有事就来找村干部,一找一个准,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干部,真正成了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的干部,村干部和群众的关系再不像从前那样的冷、那样僵。
习近平总书记说,广大党员干部在工作第一线,是推进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的重要力量,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没有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和执行力,再好的政策措施也会落空。
从村到乡,从乡到县,兰考正是有了这样一大批优秀的党员干部,兰考的脱贫工作,才能顺利开展,克难攻坚,他们将兰考县与乡、乡与村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发挥得非常到位,让广大农村重新焕发生机,让广大农民重新焕发精气神。
在脱贫攻坚中,兰考重树了“四面红旗”,以榜样的力量鼓舞人心鼓舞干劲。兰考涌现出了赵垛楼的干劲、张庄的道路、何庄的精神、耿庄的决心、乔庄的探索等脱贫攻坚的好榜样,兰考广大农村和农民的内生动力在脱贫攻坚中被党员干部引导出来激发出来,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力量,这种力量改变了贫困农民的命运,也改变了村庄的命运,让兰考这片充满希望的大地出现一个又一个生机勃勃精神焕发的村庄。
广大农村需要一个个村庄活起来,需要一个个农民活起来。农民需要一个充满生机的村庄、精神焕发的村庄,需要自己的村庄焕发无穷的力量。因为,这里是他们的家,是他们的根,也终将是他们的魂。
我在想,如果河南、如果中国的贫困县有更多这样的乡干部、村干部、驻村干部,那河南农村、中国广大农村将焕发出何等强大的力量?中国农村将有多少精神焕发的村庄?如果8亿农民都焕发昂扬向上的精气神,中国农村将是何等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
作为一个作家,我的探索、我的认知、我的思考和思想,让我坚定地认为:物质的贫困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精神的贫困。正是精神的贫困,束缚了一些贫困地方、贫困人口决战贫困的勇气和力量。在习近平总书记“最牵挂贫困群众”的伟大情怀引领下,在执政的中国共产党的引领下,今天中国的贫困群众已经打开了束缚自己精神的枷锁,全民族正一往无前地决战贫困、奋战小康,这是中华民族实现中国梦征程上多么伟大壮丽的事业啊!
兰考脱贫攻坚的实践有力地证明:贫穷并不可怕,贫穷也并不是不可改变;越是贫穷的地方,人民对决战贫困、摆脱贫困命运的渴望和向往就会更加强烈,贫穷有时更能激发人内心潜藏的无穷的精神和力量。
由此,我想说,我相信,人民群众中潜藏着巨大的内生动力,如果它们的内生动力爆发出来,那就是一个村、一个乡、一个县最大的经济增长点!甚至是一个省、一个国家最大的经济增长点!
四
在兰考的每一个贫困村,当贫困户最无助、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会有村干部、驻村扶贫的干部,或是乡干部、县里的干部出现在贫困户的面前。不用贫困户找干部,干部就会找到他们,帮他们解决最无助、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事情。
这是多么温暖人心的事啊!
在兰考广大的农村,贫困户的苦和难,群众的苦和难,有人管,有人问,有人去解决,党和政府的温暖,会在贫困群众最需要的时候送上门。特别是2016年春节前后,兰考在全县开展了全社会帮扶贫困户的“春风行动”,成千上万贫困户吃的、住的、用的这些基本温饱问题都被解决,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惠及最基层的老百姓的具体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说: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如果贫困地区长期贫困,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变,群众生活长期得不到明显提高,那就没有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那也不是社会主义。
因为脱贫攻坚,兰考的每一个贫困户都在党和政府、在扶贫干部的帮助下,在对贫困户实行的“两不愁,三保障“政策下,有了房,有了粮,有了钱,有了生活的保障,就算是老弱病残这些失去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政府也会采取兜底的政策,让他们有基本的生活保障,让他们有尊严的在这片土地上生活。
也许,这些贫困户们并不能说出这就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最好的体现这类话来,但他们以亲身的体会和自己所在村庄的巨大变化,一定能感受到党和政府带给他们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感受到这个国家对待像他们这样生活在最基层的劳动人民的最深情的关怀。
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2月1日至3日在江西井冈山曹坪乡神山村考察时曾说: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
总书记的这个要求,兰考人不仅做到了,而且做得好,做得让老百姓很满意。他们心怀感恩,从心里感谢党和政府的恩情。
今天的兰考大地上,贫困户们几乎家家有产业,户户有项目,只要他们有一双勤劳的手,他们就能靠劳动致富,靠劳动奔小康。人民群众对习近平总书记、对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充满了感恩之情,对兰考县委、县政府和广大党员干部有了越来越多的信心和理解。
从兰考的脱贫攻坚中,我看到了很多,听到了很多,感受到了很多,更想到了很多。我的内心,激荡起伏,感慨万端。
回望历史,中国共产党建立之初,就是为解救天下的穷苦人而奋斗的,从共和国建立以来,社会主义事业确立以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成为党和政府的根本宗旨。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是中国共产党向全体中国人民许下的誓言,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全体中国人民的庄严承诺。
让全体中国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这是世界上最大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的伟大追求,是共和国建立以来始终不变的发展道路,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最重要的治国理念。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唯有坚定不移地为人民的幸福而奋斗,唯有让全中国所有的贫困人口早日摆脱贫困、全面实现小康,中华民族才能拥有一往无前的力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真正实现,一个强大的前所未有的中国,才能崛起于世界的东方。
让我们在此重温习近平总书记铿锵的话语:天上不会掉馅饼,撸起袖子加油干!
五
兰考只是中国的一个县,或者说只是中国592个国家级贫困县中的一个县。兰考的率先脱贫,为中国的脱贫攻坚战,树立了一面红旗,树立了一个榜样,它让更多的兄弟贫困地区看到了脱贫奔小康的美好前景,将使全国正奋战在贫脱贫攻坚中的贫困县备受激励和鼓舞,它的示范和典型作用,必将在中国2020年前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最后的胜利中产生巨大的榜样的力量。
让许多人感慨的是,三年前,兰考还是闻名全国的贫困县,三年后的今天,兰考一跃而成为了在全国率先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脱贫先进县。仅仅是三年的时间,兰考就发生如此沧桑之变,兰考究竟是靠什么神奇的力量改变了他们多年来的贫困命运的呢?
深入的采访、写作和思考、让我坚定地认为,兰考之所以能践行庄严的承诺,如期脱贫,与党和国家有力的扶贫政策和来自河南省各界的关注支持分不开,但这些条件其它地方也一样会有。兰考成功脱贫应该还有如下三个方面的重要因素:
一是兰考锤炼了一支能打硬仗的干部队伍,党员干部的思想得到了洗礼和提升。在脱贫攻坚之初,兰考通过连续召开的兰考县委常委民主生活会,以“火辣辣”的“红红脸”“出出汗”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式,“真刀真枪”提出了震撼人心的“兰考之问”,如锤如鼓地触及了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和灵魂;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兰考将这种民主生活会在全县各个部门推广,引导全县党员干部树立担当意识、扛旗意识、标杆意识,以信仰的力量激发他们的奋斗精神、奉献精神,使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得到洗礼和提升,锤炼出了一支能打硬仗的干部队伍。脱贫攻坚中,转变作风、扎根群众、学习焦裕禄“干部不领,水牛跳井”精神、带领群众决战贫困成为这支队伍的正气之歌,比思想坚定、比工作成绩、比脱贫干劲的比学赶超精神在兰考蔚然成风。
二是重视发挥农村基层党支部的重要作用,筑牢了共产党在广大农村、广大群众中的执政基础。在脱贫攻坚中,兰考县委特别重视农村基层党支部的建设,在全县450个村开展了大规模的“阵地建设”,通过在焦裕禄干部学院普训村干部、调整充实村干部队伍、投资建设党支部、重树“四面红旗”等措施,将农村党支部真正建设成为了能够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领头雁、先锋队,桥头堡。可以说在精准脱贫中,整个兰考广大农村群众的内生动力,在党支部和工作队的引领下爆发出来了,产生了势不可挡的脱贫攻坚的强大的力量。
三是激发凝聚了贫困群众决战贫困的强大力量。贫困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精神的贫困。兰考的贫困群众在党员干部引领带动下,在政府的多项扶贫政策帮扶下,他们对生活有了希望,对未来有了信心,对脱贫有了动力。还是原来的土地,还是原来的农民,因为有了党员干部的带领和政府的帮扶,这片土地和这片土地上的农民就充满了活力,就产生了“赵垛楼的干劲”、“张庄的道路”“耿庄的决心”“何庄的精神”等众多的脱贫示范村。正因如此,兰考人民最终从精神上战胜了贫困,最终以真干、实干、苦干的精神和力量战胜了贫困,打赢了脱贫攻坚战。
我认为,这三个因素,在兰考的脱贫攻坚中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最为可喜的是,兰考人脱贫不松劲,兰考人知道脱贫奔小康的路任重而道远。今天,他们又在全县大规模开展了“支部连支部,加快奔小康”的活动,并于2017年4月18日召开了由全县7000名党员干部参加的“稳定脱贫奔小康誓师大会”,打响了脱贫奔小康的又一场战役。
既然我与兰考有缘,既然我有幸见证了兰考的脱贫攻坚,我就有责任为兰考人民书写奋斗之歌,让兰考人民为脱贫而奋斗的干劲和精神跃然于文学广袤的世界,让他们斗志昂扬、砥砺奋进、荡气回肠的奋斗历程和精神世界以文学的力量广为传颂,向全中国传递鼓舞人心的关于脱贫奔小康的正能量,
脱贫攻坚不仅是兰考一个县宏大的事业,更是中国人民决战贫困的一项伟大而壮阔的事业,是特别值得作家去投笔书写的有价值有意义的宏阔题材。我有幸参与其中,我必奋然而前行,这是我人生的精神,也是我创作的精神。
作者简介:郑旺盛,1966年出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鲁迅文学院第二十四届高研班学员,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河南省文学院签约作家。著有女杰系列长篇历史小说《大晋女杰荀灌娘》《大唐女杰花木兰》《辛亥女杰刘青霞》和长篇报告文学《中日民间索赔第一案》《震撼日本列岛的中国英雄》《劳动者的荣光》《悟通真佛》《觉悟者佛》《阳光的声音》及大量中短篇文学作品。曾荣获《人民文学》报告文学奖、中国短篇报告文学奖、第二届“中山杯”世界华人长篇文学奖、首届中国工业文学作品大赛长篇报告文学奖、河南省首届报告文学奖、河南省第十届“五个一”工程奖等多个奖项。
电话:15938790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