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红绣荷》序

来源:中国作家网 | 李亚民  2018年05月07日09:17

窃以为,写小说的人,多数是内心沉静的,不然写不成,最少写不好。

我自从十几年前重拾文学,再次开始写小说,除了一些文学活动,也不愿多与外界交往。但生活总会给我们留一些遗憾,不是自己想如何便如何得了的。我喜欢写小说,喜欢清静,却有一个非常不匹配的职业——记者。做记者,必须是外向的,与各类人打交道,结交各种朋友。正是缘于此,我在省内文坛虽无扛鼎之作,亦不名声大噪,却与很多文坛名家师长相熟,也算混个脸熟吧。

几年前,省作协一位领导致电,向我介绍一位女作家——她就是灵宝市作协主席李亚民女士。最初的交往,与亚民女士并未谋面,只是电话或网聊,可谓之神交。异性相吸,又同为60后,交谈甚欢。后又了解到亚民女士“被人们称之为追梦文学的女强人”,“经常活跃在基层,开展各种采风创作活动;邀请文化名人,举办文学讲座、文艺笔会,使灵宝市的文学创作风生水起”(摘自人民网《河南灵宝作家李亚民:追梦文学是我的终生愿望》),素有“文学女伯乐”之称。由此,便知亚民女士是个对文学事业颇热心的“播火者”,也是个拜倒在缪斯门下的虔诚者,不由不心生敬意。

今年初春,因公差赴灵宝,与亚民女士方得相见。约文友十余者,春日畅谈,花下漫步,营造了浓浓的文友相聚之诗意。晚餐红酒佐食,虽无畅怀痛饮,却也觥筹交错,伴以文学话题,甚是热烈。此一面,亚民女士给我的印象是:热情豪爽,率性洒脱,不仅有巾帼之英气,亦颇具须眉之情怀。遂慷慨不已,惊叹实乃高人是也。

有了此番盛情,自然彼此相熟,亦便有了受之相托作品出版、作序。余虽不才,难堪重任,却又难辞美意。顺其俗语“恭敬不如从命”,硬着头皮而为之。倘若留下贻笑大方之柄,也是真诚所致,不以为耻。

闲言少叙,书归正传。下边谈谈《红绣荷》作者和她的作品。

李亚民早已加入河南省作协、中国散文学会,又扛灵宝市作协帅旗,作为一名业余作家,实属不易。这部长篇小说之前,即有《花开之声》、与人合著长篇小说《布谷催春》出版,还主编过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之作《见证》一书、灵宝《优秀作品选》一书等,有300余万字的作品问世。这些成就的取得,足见她的创作实力之雄厚。

李亚民的《红绣荷》,是一部纯正的“红色”小说,以荷花从一个乡绅闺秀逐渐成为一个红军战士的历程为主线,呈现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革命红军在豫西那片红色土地上艰苦斗争的感人故事。呈现灵宝当地的革命历史,这无疑会为灵宝的红色文化添彩。作者的学养、对故事的讲述能力,都颇见功力。

小说主人公荷花,出生在“赛扁鹊”这样一个中医世家,这就需要作家对中医文化有深入的了解。同时,对中日关系、历史典故、党建党史等方面的内容,作品中都有涉及。尤其是在徐子春特殊身份与情感处理的矛盾,特殊时期的纯真爱情和抗日事业之间的权衡冲突,爱情让一个山里姑娘成长为红军战士、仇恨让她勇敢蜕变等故事的叙事上,处理得自然流畅,水到渠成。

能把战争题材的小说写得如此饱含温度和人情味儿,有艰苦斗争却不见血雨腥风,无疑是作者能力的支撑。乡邻情、医患情、儿女情、姐妹情、军民情,处处以“情”字贯穿,让人倍加感动。而对环境描写的诗意语言,飘荡着“荷花淀派”的纯真和美好,如“那一树的缤纷洋洋洒洒,仔细端详那枝干上,那饱满冒绿的叶芽正在蓄势萌发。望着这满树的美丽,荷花连日来胸中的疑虑和烦闷竟然一扫而空”、“霁雨初晴,披着芳草的清香,踏着一路的潮湿,沿着蜿蜒的小路盘旋而上,只见万木葱茏涌绿泼翠,满眼的新绿令人心旷神怡”。

值得称道的是,作家在人物、情节上的处理也恰到好处:一是把当了匪首的玉禅,写得非常鲜活,一个美丽、刚烈、善良、可爱的“女匪首”跃然纸上。二是徐子春在临终前得知妻子怀孕时的情景,作家没有刻意渲染牺牲的悲痛,给人一种即使为革命牺牲也并不悲情的感受。

总之,李亚民的这部小说,知识面广,语言美,感情充沛,把战争题材的小说写得温润动人。无论中间有多少矛盾冲突,最终均走向了美善与真实,给人以“坚持革命即道路宽敞而明亮”的希望与力量。

最后,也对作者说点心里话:《红绣荷》作者当下的创作虽然日臻成熟,却仍有提升空间。因此,我愿与君共勉,在创作的道路上继续努力,力争更上一层楼。

友情第一,心照不宣。是为序。

2017年8月25日 郑州 谋心斋

八月天,本名尚伟民,中国作协会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河南省文学院签约作家,主任记者。在《山花》《莽原》《雨花》《北京文学》《散文》《长江文艺》《山东文学》等文学期刊发表长、中、短篇小说《中原狐》《遥远的麦子》《惑乱》《父亲的王国》《苣荬菜》等100多万字,散文《父亲的家庭图书馆》《看病记》《冬殇》等多篇;出版有中短篇小说集《现实书》《永远的村庄》;长篇小说《城市的月光》(获2012年河南省“文鼎中原”长篇小说精品工程奖,并入选河南省农家书屋)等;有中短篇小说多次获过全国大赛奖项;曾在《郑州晚报》开设文化专栏“乡村记忆”;独立编剧的大型廉政系列动画片《警醒》(45集)获第十届全国法制漫画动画微电影作品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