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以个体生命情怀感悟书法 ——观宋华平行草书

来源:中国艺术报 |   2018年05月14日13:12

王冕《墨梅》(书法) 宋华平

郑燮《竹石》(书法) 宋华平

书法与中国文化相表里,具有深厚的文化意味,蕴藏着中国文化内涵和中国哲学精神。书法艺术的载体是汉字,汉字则是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依托。自古至今,我们的先人对汉字的敬畏之心无以复加,这种敬畏与其说是对知识的崇尚,毋宁说是对于先贤文化的敬仰。宋华平,这位有着深厚人文素养的书法家,对书法的人文精神有着深刻的认识,亦对汉字有着深深的敬畏。

锤炼笔墨技巧 感悟经典内涵

从宋华平创作的行草书作品来看,其创作将古典神韵与当代书法审美进行了融合。随着对传统文化艺术的理解和体悟,宋华平的创作越发注重发掘书法经典中沉积的古意与古气,在锤炼笔墨技巧的同时,注重用心灵去感悟经典作品中的精神文化内涵,并融入他的笔墨情怀和审美观念。

他的创作审美理念主要体现在其对点画、笔法和结字的塑造中。在笔法上,将雄强有力的笔法引入行草书之中,使行草线条更具张力;在墨法上,将碑的生涩老辣引入行草书创作中,使行草墨色更丰富。其行草书章法奇正相生、疏密得当、虚实变化丰富,可谓风神洒落、稳中寓奇,由此形成了一种雄强豪迈的书法风格。

宋华平行草书风格的形成,主要得益于“二王” 、王铎、米芾诸家。他将“二王” 、王铎、米芾诸家字形结构打散,按照自己的艺术审美进行取舍、穿插、挪移、糅合,并将字法空间扩张为章法空间,以宏观角度谋篇布局,纵横穿插。其行草书笔法逆入平出,回锋转向;将内擫、外拓结合,藏露互用,方圆并施。其运笔速度疾缓结合,提按转折,牵连映带,蓄势充分,发力自然。在此基础上,他还吸取张瑞图的风格特点,以增加作品局部的精道细腻。他的行草书充分继承并发扬了王铎书风气息绵亘、起伏跌宕的特色,更有意在墨色轻重干湿、浓淡枯润的搭配上下功夫。将浓墨、淡墨和枯墨对比运用作为章法的组成部分,是宋华平营造通篇气势和节奏的方式。水墨关系实为用墨之道,而墨色变化乃出此机杼。灵活掌握水墨调和之态,做到浓而不板滞,湿而不漫漶,淡而不轻薄,枯而不浮躁,方臻妙境。因此,在宋华平落笔作书之际,横竖波磔,圆中寓方,枯润相间,轻隽求挺而不失之野,爽然求润而不失之媚,时而苍雄若古,时而雄秀华滋,神完气足,展现了其精湛的笔墨驾驭技巧。在宋华平看来,笔墨是书法的有形展示,而且具有一种活态而又深沉的生命意味。

碑帖之争由来已久,对于碑帖的笔法与取法来说,合之双美,离之两伤。宋华平认为:“学碑者大多关注碑之质厚,却少轻重缓急;主帖者多能得流畅之势,而乏凝重之质。运笔节奏越快,线质越难以凝重;结构越是端庄,节奏越难展开” 。细细分析他对碑帖取法的阐释,笔者认为其碑帖相融书法创作观的审美境界,已超越了狭隘的碑、帖观念。因此,其书法重气势、尚苍劲、守浑厚,呈现一种融会诸家的气象;其书法既有帖的流畅,也有碑的浑穆,意之所适,奇不失正,正能含奇。从其行草书创作审美理念和创作实践中,可以看出他向帖学经典回归的努力,他的这种回归是在沉入经典和文化认同的基础上,融合“二王”今草研美与颜鲁公正书雄浑博大气象,将韵与势、神与意进行有机融合。除此之外,他的行草书线条还追求强烈的塑造感,努力将帖学与当代审美精神相结合,将自己的艺术情感表现融入帖学。其行草书通过字形强烈的大小对比,点画的参差错落,通篇之中,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大小穿插,聚散开合,疏密虚实,呼应顾盼,既处理好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关系,又显得生动奇妙,别出新意。在这里,其对传统经典的理解、选择,以及个人审美情感自然和谐地融入其中,构成了艺术风格的内涵。

心手相师 情意相从

一个书法家的人文精神应当与所处时代的文化审美观念相合拍。当代行草书创作审美,追求以情统篇,以意生趣,以气作魂,以势解力,酣畅淋漓而沉厚苍莽,用以古为基、古今互用的时代眼光来审视传统、深入经典,追求技巧的精湛与意味的隽永,在挖掘传统资源的同时,不断注入新的艺术元素,演绎符合当代时代审美的形式语言。宋华平书法人文精神胎息于深厚的传统文化,其行草书创作,追求一种“心”与“手”相师而作书,“情”与“意”相从的审美追求。其行草书既有晋人的简约,又不失唐人的庄重,用笔在王铎浑融朴厚、气力中含的基础上,增加了米芾的奔腾跳掷、八面出锋,以及颜真卿的纵横使转,乃至张瑞图、黄道周等人的方棱峻折。在点画锤炼、造型审美上用意犹深。他以不激不厉的审美意境、多样变化而又和谐统一的形式,汲取晋人的流畅潇洒和北碑意趣,体现出一种含蓄博雅之美。

宋华平行草书蕴涵着无限的生机和激情。行草书线条若没有抒情的成分,其外形将了无生命气息,徒有空洞的技巧表现及看似完美的形态特征。笔墨的形状、大小、方向、位置、空间、重心占据空间的方式等都直接影响到作品的视觉美感。宋华平的行草书有意强化点画之间笔势的往来控制,表现线性的丰富美感,比如刚与柔、重与轻、快与慢、徐与疾、紧与松等,用相反相成的用笔表现形式,凸显线条节奏感,在墨色变化、抒情性上寻找表达与突破,在变化的点画之中构建新天地。为了使整幅作品显得灵动多变,其作品采取斜势,这些取斜势的字,与取正势的字相互依托,在整幅作品的章法上起到了恰到好处的协调作用,化解了作品的板滞之气,达到线性的灵动与抒情唯美表达。

当代书法创作观的发展,需要当代书法家具有开阔的艺术视野,将书法置放在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传统的大背景之下,将历史意识、个人情感与时代审美有机结合,以个体生命的情怀感悟书法,以书法自信和文化自觉,与当下国人的精神气质和当下的现实生活恰切地、自然地糅合在一起。数十年的砚田辛勤耕耘,使宋华平的书法审美内蕴更加丰富,其行草书将晋人之韵、唐人之法、王铎之骨尽挟笔端,以积极有为的创作激情投身于当代行草书创作,进而实现当代书法的历史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