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凝聚力量绘力作 专访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徐里

来源:美术报 | 夏超  2018年05月15日22:02

近年来,我国主题性美术创作取得了丰硕成果。从“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美术作品创作展”到“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再到“最美中国人——庆祝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大型美术作品展”,在中国美术家协会精心组织下,诞生了一批表现主旋律的精品力作。广大美术工作者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可歌可泣的人物和事件,彰显了自身的社会担当与艺术使命。

主题鲜明的美术活动掀起了一波波新的创作热潮,受到了社会各界的热捧。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主题展览”开幕之际,本报记者围绕主题性美术创作、改革开放40周年等热点话题,对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徐里进行了独家专访。

记者:近年来,中国美协先后组织了“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美术作品创作展”、“最美中国人——庆祝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大型美术作品展”等主题性美术创作活动,涌现了一批有温度、有筋骨的作品,您如何看待主题性美术创作在当下中国美术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徐里:改革开放以后,受到西方价值观的影响,一段时期以来,中国美术界存在着“去思想化”、“市场化”、“低俗化”的现象。党的十八大以后,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之后,将文艺界存在的问题说得非常清楚,为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中国美协进行认真学习、贯彻和落实,在各省区市举办了37场专题学习活动,把大家的思想统一到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上来。这些都为大家积极参与到主题性美术创作中来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围绕重要的时间节点和活动,组织主题性美术创作,推出一批“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是中国美协践行总书记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

一件优秀的美术作品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再加上美术家个人独特的艺术语言。要创作好一张主题性美术作品,不仅需要美术家有深厚的艺术功底,更需要他们对所要表达的历史事件有深入的了解和感悟。唯有如此,才能创作出接地气、有情怀,打动人心的作品。通过一次次主题性美术创作,扭转了过去中国美术界存在的脱离时代、脱离人民、迎合市场、闭门造车的现象。美术家在艺术创作的方式方法上、思想上和行动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党的十八大以后,是中国美术历史中在主题性美术创作上收获最大的一个时期,共为国家创作了200多幅作品,很多都是代表我们这个时代最高水平的美术作品。通过一次次的组织创作,中国美协也培养了一支创作队伍。美术家参与主题性美术创作,对自己来说也是锻炼和突破,总结了创作经验,丰富了艺术人生,思想得到了升华,技法得到了提升。

记者:相比于之前的几次主题性美术创作,这次全部是围绕马克思生平和马克思主义传播来取材,在组织创作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难点?最终呈现效果是否达到了预期?

徐里:最终呈现效果超出了大家预期。这次创作时间非常紧,只有3个多月,马克思的形象大家都很熟悉,每个画家如何表达,用什么风格来表达就显得尤为重要。此外,24幅作品所呈现的场景也不能重复单一,要有区别,这些对美术家来说都是挑战。美术家们在有限的时间里,通过有限的资料,查阅了大量有关马克思生平和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资料,每幅作品都有各自的风格。王嫩的《终生伴侣》用写实风格来表现马克思和燕妮作为战友、伴侣、同志的一生,从画面中可以感受到燕妮对马克思的无限崇敬和爱。刘健的《晚年关注俄国和东方经济落后国家的发展道路》用了洞窟壁画的表现形式,带有象征、装饰、构成的感觉。大家对马克思的理解也非常到位,虽然都是画马克思,但都是各个不同时期的,有在会议中的,有在写作中的,有和家人在一起的,有和恩格斯在一起的。

这次创作的选题确定之后,所有参与的美术家坐在一起商量,根据自己的意向和特长来选择题目。创作过程中,中国美协组织党史专家进行了多次看稿,提出修改建议。大家非常用心,春节都没怎么休息,抓紧时间在创作。上世纪80年代,也曾经组织过一次马克思题材创作,这次创作从内容、形式到表现手法和尺幅,都完全超越了过去。

记者: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美协拟举办哪些活动来进行纪念?在您看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美术的发展有哪些亮点和成就?

徐里:中国美协将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展览。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省委宣传部将和中国美协共同主办此次展览。展览中将有近百幅新创作的作品,来表现改革开放40年来的重大事件。这个展览和“真理的力量——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主题展览”,是中国美协本年度最重要的两个展览。

改革开放前,中国美术受苏联影响较大。改革开放后,中国美术家可以更多接触到世界艺术大师的作品,能够走进世界各大美术馆和博物馆,开拓了大家的视野。之后,经历了从模仿学习到自主探索的阶段。再到今天,用艺术的语言将中国精神、中国元素表现出来,又是一个飞跃。中国美术家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有自己的话语权,形成了自己的审美追求和标准。党的十八大以后,广大美术家坚定文化自信,在作品中更多体现中国元素中国精神,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当下的中国美术家已经不会再以西方标准来评价自己的作品,这是质的变化。

记者:明年就将迎来第13届全国美展,目前筹备进展如何?相比往届有哪些亮点?

徐里:第13届全国美展的筹备工作已经启动,中国美协近期先后在北京、杭州、贵阳举办三场研讨会,听取了各地美术家们对于第13届全国美展的相关建议。在评选方式上,我们会有更加严格细致的要求,不受干扰,公平公正公开地选出优秀作品,可以全天候让媒体和社会各界来监督。在评委选择上,要选择德艺双馨、公正公道的人,初评评委作品将单列出来,与他们选出的优秀作品一同参加更高一级的复评,作品信息将被遮盖掉,用仪器来投票,以作品说话。第13届全国美展会对一些之前新设的展区进行加强。比如实验艺术展区,第12届全国美展是第一次设置,参与的规模和影响力都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实验艺术如何吸引更多的当代艺术家参与进来,我们也会进行引导。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大多依赖于西方的观念和审美视角,我们的当代艺术现在面临着如何体现中国元素和中国精神的问题。

记者:今年下半年要召开5年一届的美代会了,您如何评价过去5年的美协工作,未来有哪些计划?

徐里:过去的5年,给大家印象最深的就是中国美协充满正能量,带领全国美术家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正能量、凝聚力、影响力、创造力,在过去5年中得到了彰显。针对美术界存在的“市场化”、“低俗化”、“去思想化”的现象,我们发布了《中国美术工作者自律公约》,组织大家参与了主题性美术创作,用正能量进行引领。此外,为了鼓励广大美术家走出画室,深入到火热生活中去,中国美协每年多次组织“深扎”活动,让大家在生活中汲取灵感,并将活动常态化。为了推动基层美术建设,中国美协先后在山西、贵州、广西、云南、福建等省区举办了美术公益培训班,数千名基层美术工作者和美术爱好者参加培训,在基层播撒了艺术的种子。

在会员管理上,我们通过网络来进行申报,全民公开,全民监督,坚决杜绝一切“走后门”现象。未来中国美协不仅要继续吸收“高精尖”人才,也会更多关注和服务体制外的美术工作者和青年美术家。中国美协建立了新社会阶层和人士的展览中心,地点是在北京恭王府。过去都是美术工作者来找我们,现在是我们主动去为大家提供平台。恭王府的展览场地将专门用来免费为体制外的美术工作者举办展览,大家可以自由申报,各省美协也可以推荐。在北京时代美术馆,我们也有一个场地,专门为青年美术工作者举办展览。从今年开始,中国美协将启动建党100周年美术创作工程,100年的光辉历程通过100幅画表现出来,让广大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中国美术在新时代的新变化、新举措、新成就,为建党100周年献上新时代的美术史诗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