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曲艺小书如何传唱下去

来源:中国文化报 | 王学思  2018年05月21日10:26

展演开幕式上艺术家献艺

上个世纪20年代,鲁迅在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小说史”课程的讲授中,专门将属于曲艺曲本的宋元话本纳入了知识传授和学术研究的视野。他指出了曲艺与古典章回体小说形成的直接文化渊源,第一次在学界确证了曲艺与文学的血缘关系,确立并提升了曲艺的文化价值和学术地位。

缘分有时很微妙。近百年后,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中国说唱文艺学会和浙江省文化厅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中国浙江·全国曲艺传承发展论坛及观摩交流展演”活动,将一大批当代曲艺人召集在鲁迅的故乡浙江绍兴,通过开展学术交流和艺术观摩活动,聚焦曲艺保护,激发曲艺创演活力,培育曲艺传承新人。

传承长篇见筋骨

中华曲艺按审美功能划分,可以分为说书、唱曲、谐趣三大类型。其中的“说书”一类,按照表演方式的不同又分为徒口讲说的“大书”,如北京评书、扬州评话等;说唱相间的“小书”,如苏州弹词、湖南渔鼓等;韵诵吟诵的“快书”,如山东快书、四川金钱板等。

随着社会现代化的不断加速,娱乐方式和欣赏习惯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传统曲艺的“能见度”和接受度不断下降。特别是以长篇和说表为基本节目形态的曲种,如说讲王朝兴废的“大书”和讲述才子佳人的“小书”等,都极少受到关注,取而代之的是大量急功近利的短平快式创演。

为了引导正确方向、凝聚业界共识,自去年开始,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中国说唱文艺学会和浙江省文化厅启动了一个“五年计划”,即在2017年至2021年的5年间,共同在浙江各地联合主办“中国浙江·全国曲艺传承发展论坛及观摩交流展演”系列活动,全面持续推动浙江乃至全国各类曲艺的传承与发展。首届活动的主题便是曲艺大书(评书、评话)传承发展,今年则聚焦曲艺小书(弹词、走书)的传承和人才培养,从这一层面可以看到主办方的良苦用心和责任担当。

“对于我的学生,我要求他们一定要从头到尾学习完整的曲目,因为没有了长篇,四川扬琴的许多特色都将被淡化。”参加了此次交流活动,四川扬琴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刘时燕更加坚定了自己培养传承人的信念。

培育新人多历练

如何培养曲艺传承的接班人一直是业界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在由工作经验交流、艺术传承体会和学术理论探讨3个板块构成的传承发展论坛上,曲艺保护工作者、传承人和专家学者就此充分交流了经验。

据绍兴市非遗保护中心主任俞斌介绍,绍兴在没有市级专业曲艺院团的情况下发展出一条阶梯式培养业余传承人、组建业余表演团队的探索之路。他们通过开设曲艺普及培训班吸引了许多市民参与,慢慢积累了一批曲艺爱好者,在此基础上建立传习班,通过持续的培训、考核和汇报演出等方式培养了许多准专业的演员,同时以这一群体为力量组建表演团队,不断复排和创排节目,不仅服务于当地的百姓,同时还在各类演出比赛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广东省东莞市非遗保护中心专业干部黄凤琼表示,东莞在培育地方曲艺木鱼歌传承新人的时候将目光投向了校园。他们将木鱼歌的培养教学纳入当地中学初中部的音乐课程,学生们在第一学期学习木鱼歌的唱法,在第二学期学习木鱼歌的创作,学期结束还会举行木鱼歌演唱大赛,从中筛选出表现突出的学生进入传习所进行重点培养。经过12个年头的不懈努力,如今东莞已培养出一支以年轻人为主力的木鱼歌演出团队,经常参加当地的展演活动。

谈及培育新人,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所长吴文科说:“曲艺传承人的培养最核心的问题是对曲艺艺术技巧、技能的传承,关键的问题是人才储备机制的建立。光传本子、背台词当不了艺术家,年轻人必须要学到窍门,然后再到舞台上去磨砺。此外,各地应该在用人政策和机制上向那些真正具有传承曲艺文化资质的年轻人倾斜,强化人才储备。”

构建生态促发展

汲取首届活动的成功经验,今年活动的展演模块更加丰富饱满,7场演出接连上演,聚集了来自上海、山东、新疆、河南等12个省区市的150多位传承人,演出的50多个节目囊括了28个曲种。名家的领衔示范让观众饱览了曲艺大家风范,“传承中坚”和“新秀展示”专场演出呈现了行业发展的新希望。

对于促进曲艺行业的健康发展,专家们表示不仅要培养传承人、演员,关键还要培养观众、爱好者,形成一个良性的文化生态环境。

陕西省曲协副主席薛志章说,如今有不少陕西说书艺人走进了网络直播间,通过新媒体的手段在网络上获得了很高的关注度。新的传播平台的使用,不仅让说书艺人的腰包更鼓,同时也让曲艺以年轻人更易接受和熟悉的方式走进他们的生活。

对此,杭州滑稽艺术剧院院长董其峰十分认同:“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自媒体的宣传手段来主动推广。通过杭滑自有微信公众号和观众的互动、宣传,70%至80%的年轻人走进我们的剧场,喜欢上了我们的非遗演出,许多时候这种自发的宣传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