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活在当下” ——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创新和发展
来源:光明日报 | 曹宛彤 2018年05月22日15:16
偏向装饰画方向的木版年画尝试
朱仙镇木版年画又称开封年画,兴于唐宋,盛于明清。鲁迅先生曾评价说:“河南朱仙镇的年画,刻线粗健有力,不似有些地方印刷那样纤巧。这些木版年画不染脂粉,人物色彩浓重,很有乡土味,具有北方木版年画的独有特色。”朱仙镇木版年画于2006年入选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几年来,国家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以及社会各界的努力,使这项传统工艺美术得到了保护,但其创新发展仍面临困境。
如何让朱仙镇木版年画“活在当下”,笔者认为对外需要积极借鉴成功案例,对内要深度挖掘朱仙镇木版年画在其所属地域、消费人群、工艺技艺等方面的特点,提出量身化的发展建议,可供参考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打造朱仙镇专属名片,统一视觉识别系统。朱仙镇中有众多作坊,但是各家作坊之间没有统一性,无法以一个组织或是品牌的形象出现在大众视野之中,需要挖掘现有特色,提取大众对于朱仙镇年画感兴趣的契合点进行品牌专属打造,结合地域特色,围绕“精忠岳飞、千年古镇、世代相传、年画鼻祖、非遗宝地”进行定位。对于视觉识别系统,建议围绕朱仙镇年画套色中特有的“四色”进行,从视觉上打造应有的识别度。
转化年画功能性,注入新鲜血液。随着社会变革及新技术的冲击,原本年画用于过年时“驱灾辟邪,祈福纳祥”的功能性被弱化,取而代之更多的是审美性和收藏性。由此,可将“画版合一”,结合综合材料的运用,借鉴壁画、版画的艺术表现方式向装饰画方向靠拢,转化年画的功能性,降低因画种的局限所带来的市场适应能力弱问题。另外,可以结合古都开封的地域文化特色,与汴绣、开封草编、汴京灯笼等其他特色传统手工艺合作,例如用刺绣的艺术表现形式绣出朱仙镇年画中的人物及色彩。这样既可丰富年画视觉感受、增强文化意蕴,又能增加产品附加值。在年画意蕴与年画人物上,应当增加与现代生活相关联的元素,符合现代审美。
与各行业合作,打造专属产品。朱仙镇可以挖掘古镇、古建筑、古运河、古老手工艺特色,结合年画工艺,与电影行业和动漫游戏行业在取景取材方面对传统文化的需求对接。建议以门神画、童子画和独特的年画“四色”作为文创产品开发的亮点,与企业合作,打造专属的文创产品。结合在前文中提到的“装饰性年画”,家居装饰也是一个极有潜力与木版年画进行合作的行业,特别是当今家居装饰越来越朝文化性、审美性方向发展,更有传统文化价值的年画相比于普通装饰画,更能吸引大众目光。
与高校对接,吸收先进美学理念。苏州桃花坞年画与高校的合作十分值得借鉴。桃花坞年画通过与高等院校进行合作,使年画艺人不仅可以深入高校传授技艺、接收传承人,更能将学术研究与技术传承相结合,在技艺创新上探索新路。在调研的过程中笔者发现,部分传承人因为所受美术教育的限制,在年画创新的同时一味将现代元素进行添加和置换,制作出美观性与寓意都欠佳的作品。与高校合作可以增强传承人自身美学修养,也使高校在弘扬传统文化上更有落点,一举两得。
发挥传媒作用,增加社会关注度。2016年,佛山木版年画传承人刘钟萍利用“和合二仙”保佑家庭和睦、婚姻幸福的美好寓意,举办的“脱单专场”开放日活动,受到热烈追捧。此后,刘钟萍又举办了多场年画开放日活动,用现代人喜闻乐见的语言形式解释每张年画的美好寓意,如“五子登科”“状元及第”就是“逢考必过”,财神是“一个亿小目标”,门神是“Hold住全场”……以此为借鉴,朱仙镇木版年画可以从年画传统故事、典故来寻找与现代社会的契合点,寻找媒体合作,增加社会关注度,拓宽适应人群,扩大宣传途径和手段;可以与淘宝、微博、微信等传播平台合作,使大众更容易了解朱仙镇木版年画。
传统手工艺在当今的发展不能再是“自我陶醉的末路狂欢”,而应寻求与现代生活的联系。朱仙镇木版年画传承与创新仍然任重道远,但始终充满希望。我们相信,只要方法措施得当,朱仙镇木版年画一定会有新的发展。
(作者单位:重庆大学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