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与坚持催生“白玉兰” ——访北京京剧院荀派青年演员王岳凌
来源:中国文化报 | 罗 群 2018年05月23日08:40
前不久,第28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揭晓,北京京剧院荀派青年演员王岳凌凭借京剧《勘玉钏》摘得主角奖。
王岳凌不是那种一入梨园就大红大紫的演员,而是勤恳耕耘、不断进取的演员,每一出戏、每一次演出,都带着她深深的思考和满满的诚意。此番获奖,王岳凌收获了许多点赞和祝福,人们多看到她家庭美满和睦、事业蒸蒸日上,她为艺术所付出的汗水和艰辛却鲜为人知。
千锤百炼《勘玉钏》
王岳凌决定赴上海演出《勘玉钏》,最初的目的并不是参与评奖。她的恩师、京剧名家孙毓敏常说,一名戏曲演员如果没有跑过北京、上海、武汉这几个“大码头”,就不算“全国红”。王岳凌一直希望演一出自己的拿手戏,接受上海观众的检验。
《勘玉钏》是荀派代表剧目,主演要一人分饰重情重义却惨遭不幸、愤而自尽的俞素秋和天真烂漫、单纯可爱的韩玉姐两角儿,分别以花衫、花旦应工,这其中的转换考验着演员的能力。“我现在可以在六七分钟内比较好地转换情绪,这是在不断演出中锻炼出来的。”王岳凌说。
王岳凌在《勘玉钏》上下了很大功夫。她饰演俞素秋,从头面到服装极尽素雅,不用一点亮片,表演上也力求沉稳。在她看来,脚步不够稳重、动作过于灵活、水袖舞得太快,都有失大家闺秀风范。而到了韩玉姐,她不仅扮相上光鲜亮丽,而且连出场都是跳着亮相。“荀派最大的特点应该是‘媚’,用灵巧的表演方法塑造年龄偏小的人物,韩玉姐恰好是典型代表。”王岳凌说,“前后人物反差足够大,这出戏才会好看。”
感情对了,人物都对了
过去,王岳凌主要以唱腔好不好听、身段好不好看、扮相漂不漂亮来决定是否学演某出戏。而现在,她的首要标准是自己是不是喜欢故事、人物,进而生发出创作冲动。这种变化是从荀派名剧《霍小玉》开始的。
王岳凌决定学演《霍小玉》后,第一件事不是学唱腔,也不是走身段,而是报了个美术班。她说:“这样做一来是为了完成霍小玉台上作画的表演,二来是为了尽量贴近古代才女的状态,以便更好地塑造她。”
王岳凌说,如今她演戏牢牢把握人物的特点,而不是按照严格固定的程式,更不是模仿某一位名家。就拿《红娘》来说,岳惠玲、宋长荣、孙毓敏3位京剧名家对该剧的精彩演绎,王岳凌都学过,但她演出来与哪一位都不一样,而是塑造独属于自己的“红娘”。“红娘是单纯善良、年轻可爱的小姑娘,而不是一个拥有掌控全局能力、老谋深算的人。只要抓住这一点,我就可以尝试用我自己的体会去塑造她。”王岳凌说。
从注重技术到注重人物,这对王岳凌来说是缓慢而深刻的变化。“当人物的情感达到顶峰,甚至任何表演都是多余的,这也是为什么荀慧生先生在《杜十娘》一剧中,演唱表现杜十娘内心痛苦绝望的唱段时,只是把身体倚在桌上,别无其他动作。”王岳凌认为,这种进入人物内心后的“不演而演”,是一种极高的表演境界。
努力让自己慢下来
王岳凌深感人生阅历是演员的财富,尤其是那些并不愉快的经历,更是一种历练和洗礼。生病、回戏、手术……过去的一年多对王岳凌来说过得并不容易,这些经历都是春泥,催开了“白玉兰”。
2016年底的一天上午,王岳凌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响排《党的女儿》时,突然腹中剧痛。当晚入院检查,医生告知疼痛是胆结石引起的,由于早前忍痛排练、处理不及时,已经波及肝脏。即便如此,她还是在输了护肝药之后,参加了当晚《党的女儿》的演出——对王岳凌来说,总是戏比天大。
王岳凌的生活简单而平静,京剧几乎是唯一的主题。而胆结石正像是平静生活中一颗危险的“炸弹”。2017年王岳凌即将演出《玉堂春》前夕,“炸弹”再次被“引爆”,王岳凌不得已回戏。“不能总让它影响我演出。”这次王岳凌下定决心做手术。
就在疼痛得到控制等待手术期间,王岳凌还向医生请假,在北京大学演了一场《红娘》,到上海参加了一场重要的学习活动。圈内朋友给王岳凌取了个绰号——“王铁人”。王岳凌说,此次获奖很激动,因为“王铁人”的辛苦、疼痛和坚持,只有自己知道。而经历了病痛,王岳凌的第一反应是,以后再演《霍小玉》,霍小玉临死前的唱腔和表演要换一种方式,过去的处理还不够真实、到位。
对于今后的从艺之路,王岳凌希望能放慢脚步,对艺术更多些揣摩和思考。“希望自己每一天、每一次演出、每一出戏都在进步,把更好的艺术奉献给观众。”王岳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