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陈秋盛之“盛”

来源: 北京日报  | 蒋力  2018年05月24日10:05

韩中杰先生去世后6天,2018年4月9日晨,台湾指挥家陈秋盛先生在睡梦中辞世。海峡两岸,虽有距离,心之相通,或也有一点唯心甚至唯灵的意思。1990年9月9日,陈秋盛客座中央乐团,音乐会的曲目是:柏辽兹的《罗马狂欢节序曲》、柴科夫斯基的小提琴协奏曲和柴科夫斯基的第五交响曲。在他音乐会的前一周,乐团上一台音乐会的指挥就是韩中杰,而且,两台音乐会的前两个曲目是相同的。陈先生到北京客座的音乐会,列在“亚运会艺术节”的范畴内,中央乐团为他的到来与合作,特意在北京饭店举办了新闻发布会。我当时是个记者,有幸受邀,席间与陈先生还有几句问答。

陈秋盛1990年的大陆之行,是有划时代意义的。他临时起意再去一个大陆的城市。时任上海交响乐团总经理的钱世锦听说陈秋盛的这个意向后,立刻向他发出了邀请,于是,又有了陈秋盛与上海交响乐团的合作。那时钱世锦只能负责陈秋盛从北京到上海的机票和在上海的食宿,演出费是支付不起的。陈秋盛表示理解,欣然前往。

那年,陈秋盛不到50岁。他生于1942年,曾留学于德国慕尼黑音乐学院,主修小提琴。1969年学成后回到台湾,既在乐团里拉琴,也教学,更对指挥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的指挥之路始于自学,一有机会,他就协助指挥去担任乐队的分声部排练。1971年,陈秋盛再度赴欧洲深造。在维也纳音乐大学,他旁听了著名指挥教授斯瓦洛夫斯基的指挥课。有旁听的机会,已属幸运了,因为阿巴多、梅塔、西诺波利这些大名鼎鼎的指挥大师,都曾是斯氏的门徒。在意大利热那亚歌剧院,陈秋盛有机会观摩了多位指挥大师的演出,还接触了大量的歌剧剧目,对他掌握指挥的技术和规律,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973年回台湾后,不久就转到台北市立交响乐团,从指挥做到了团长,一直工作到2003年。

1995年,陈秋盛应邀担任中央歌剧院新年音乐会的特邀指挥。歌剧院的经济状况比几年前的“上交”强不到哪去,只能支付他的食宿行,但这并未影响他与歌剧院的合作,而且一连合作了三年的新年音乐会。歌剧院乐团团长金纪广和陈秋盛一见如故,不仅请他到家里吃饭,还陪他逛古玩市场,选购了几方他心爱的砚台。

1998年,陈秋盛率领台北市立交响乐团来到大陆,分别在京沪两地举行了交响音乐会。

陈秋盛还是“台北市音乐季”的策划者和推动者之一,经他力荐,1998年4月-5月,中央歌剧院携《图兰朵》和《马可·波罗》两部歌剧赴台北参加音乐季。其间,陈秋盛还指挥歌剧院演出了威尔第的《安魂曲》。那年台币贬值,为保证接待中央歌剧院近200人的队伍到台湾演出,陈秋盛力主取消了美国匹兹堡交响乐团的访台计划。在接受歌剧院中提琴演奏员、乐评人景作人的采访时,他对中央歌剧院的合唱团和乐团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评价,并希望他们能有更多的实践机会。谈到王世光作曲的歌剧《马可·波罗》时,他说:这部作品写得很出色,有大量具有丰富情感的旋律,民族性、戏剧性都很强烈,对于中国民族歌剧的发展,这样的作品是更有价值的,它是扎根在民族的土壤当中,是中国民众易于接受的。

退休后的陈秋盛,曾在多所大学任教,也曾客座台湾的几个乐团。在他人眼里,他不再是那个严厉的指挥家,变成一个和蔼可亲的老头了。2016年,金纪广赴台参加艺术节的活动,专程从宜兰赴桃园去看望他。两位老友,一壶老酒,开怀畅谈,相期再见,未料竟是永别!

投身、推进两岸文化交流,促进两岸人民加深相互了解,是台湾指挥家陈秋盛先生在他的艺术盛年做出的盛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