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以刀代笔,自成一派 ——访刻铜(杜氏刻铜)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杜平

来源:中国文化报 | 郜磊  2018年05月28日08:44

杜平在创作中

近日,得知自己成为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刻铜(杜氏刻铜)”的代表性传承人时,杜平正在山西平遥授课。当弟子们向他祝贺,他说:“这不仅是国家对我个人刻铜技艺水平的肯定,更是对我们传承这项民族艺术的肯定。刻铜技艺已有千百年历史,是老祖宗留下的瑰宝,我们师徒要共同努力,把这门技艺发扬光大。”

5月18日,杜平刚赶回老家安徽阜阳,便立刻通知在当地的3名弟子开会,马不停蹄地准备起了5月底赴美国开展文化交流活动事宜。怎样才能让美国民众认识和爱上中国刻铜艺术?杜平思索再三,决定此番赴美一定要带上两类作品:一是以山水花鸟为主题的传统刻铜作品,让美国民众领略原汁原味的刻铜艺术之美;二是反映美国著名总统林肯等历史人物和形象的作品,希望这些艺术作品能够得到大洋彼岸民众的喜爱。

杜平1960年出生于书香世家,其父杜鸿年为中国著名版画家。杜平自幼受父亲熏陶,酷爱书法、绘画、雕刻等艺术,尤其擅长山水人物和花鸟鱼虫。后来,在父亲的鼓励和支持下,杜平走上了继承发扬刻铜技艺之路。

刻铜工艺最早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錾铜艺术,题材广泛、内涵丰富,汇诗、书、画、印于一器,花鸟鱼虫、人物山水、历史典故以及乡土民俗等均可錾刻。

杜平在传统刻铜技艺基础上,借鉴吸收了竹刻、镶刻、篆刻等的技法,在雕刻器物上,以墨盒、镇尺、插屏等最为驰名;在雕刻内容上,以山水最为见长,融清初四王山水之形、借宋人郭熙山水之意,以金属为纸、以刀代笔,气韵婉丽,线条流畅,有宋元古意。如代表作品《松泉云壑》,构图缜密,麻绳刻、牛毛刻、深刻、浅刻交替使用,刻法精细,线条遒劲;画面上层峦叠嶂,山丘连绵;山峦尽处,百川汇流蜿蜒而来,汇成山脚下一望无际的烟波碧水,水鸟翩翩,渔舟摇曳,近处屋舍俨然、山民荷锄……整件作品波澜起伏,有静有动,主次分明。

经过多年艰辛探索实践,杜平的刻铜作品打破传统局限,跳出文房用品的狭窄范畴,创造了一种以刻铜语言为主的绘画形式。截至2016年底,杜平的多件刻铜作品被日本、韩国、葡萄牙、英国等国家和地区相关机构收藏。杜平已获得国家级金奖14项、省级金奖6项,被评为全国文化行业高技能人才、安徽省民间工艺大师。

杜平很看重作品的社会效益,有些重大历史题材作品即使不赚钱,他也努力创作。如2015年,杜平耗时5个月创作了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大型刻铜作品《民族魂》。杜平始终认为“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一直致力于刻铜艺术传播和传承。作为江苏理工学院刘海粟艺术学院特聘教授,杜平在课堂上传授铜刻艺术;安徽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的学生也时常到他的工作室观摩和实习。如今,杜平的弟子中已经有两人被评为市级民间工艺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