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罗晋:我还没有“大器晚成”

来源:北京晚报 | 邱伟   2018年05月29日16:37

在电视剧《归去来》中,罗晋饰演的“棱角少年”书澈是一个在海外学习生活多年的“官二代”,由于六年前父亲解决车祸事件时对他包庇的态度,让他渴望摆脱父亲的管控,学习自己承担一切。六年后,当再次面临逃避责任和承担责任两难的抉择时,他终于鼓起勇气正视自我,坦白一切。从六年前的胆小害怕、不知所措,到六年后的沉着冷静、勇敢坦白,书澈的成长和改变,在罗晋的演绎下真实灵动。

不想磨去自己的棱角

此次出演《归去来》中“逆时代潮流而行”的留学生书澈,是罗晋一次全新的表演尝试。对书澈而言,如何建立独立人格,选择用何种方式度过自己的一生是他的人生命题。书澈的身上,不仅有成长的迷茫与疼痛,还有一系列价值观的撕裂与抉择。面对父辈间的交易,他从最初的逃避、听任,逐渐转变为拒绝和坚持,最终涅槃重生。在罗晋眼里,“人如其名,清澈如斯”的书澈“低调、从小很有教养,很有内涵,凡事都是靠自己”。罗晋觉得,这个人物除了是一个“干净明朗的人”,还是一个“拧巴的人”,演起来“一点都不比其他角色轻松”。

《归去来》已播出的剧情中,罗晋所饰演的角色书澈的“顶包案”是观众热议的一大焦点,部分观众认为他无照驾驶一开始让萧清顶包,后来又坦荡承担责任,“有点矛盾”,对此罗晋在采访中回应表示,确实角色有点矛盾,是因为“现实生活当中很多人都是矛盾的,这才是人性,很真实”,关键点是“在整个事情过程当中,书澈认识到了应该做什么,什么是对的,收获了自己的成长和正确的认识。”作为一个还在成长中的青年,书澈尽管也曾胆小、迷茫、犯错,在父母的庇护下逃过了法律的审判,但他始终心存忏悔,致力于摆脱出身自带的特权,希望自食其力,过上自己主宰的人生。

罗晋也表示,书澈是个努力并且成长明显的人,这一点和他本人也有些相似,“我自己也是一个非常耿直的人,有时候特别执着。我在沟通上不会绕弯,生活中我是一个完全不会演的人,做事情比较坚持,也比较轴,自己觉得对的事情就会一直坚持努力做下去。”曾经有人劝诫罗晋身上棱角太多,但他坚持认为,作为一名合格的演员不该磨去自己的棱角,而这种先天的相似性,成为罗晋塑造角色时的有力助推。说起此前热播的《真爱的谎言之破冰者》中的角色性格差异,罗晋表示 ,“靳远因为是卧底,所以拼命隐藏自己,书澈则是尽量展示自己,他不希望大家戴着‘官二代’的有色眼镜看他,希望大家看到真正的他,他自己不是一个没有能力的人。”

一演戏就变身“完美主义强迫症”

“与角色共情”是罗晋对自己的要求。为符合角色藤校精英的身份,更好地演绎出留学生的状态,在拍摄期间,罗晋曾多次和身边有留学经历的人探讨交流,“其实留过学的人都知道,在国外过的有多么艰难。他们的生活其实过的极其自立、独立,而且很懂事。因为一旦出去了,身边没有爸爸妈妈的照顾,也没有那么多文化上的共识,在那样的环境下真的很难,所以我会更加真实地去体现出国留学的人。”在拍摄现场,罗晋还会经常与导演沟通,添加一些自己的“创作”,“每个人看待一件事的角度不一样,观点会有不一样,但原则是在不影响导演想要表达东西的情况下,我会加点自己的理解。”有时候导演已经通过的拍摄,罗晋会主动要求再来一条。为此,导演刘江还给了罗晋一个“完美主义强迫症患者”的称号:“罗晋是一个非常用功的男演员,而且戏非常好,举手投足几乎就是我原来看剧本的时候想象中书澈的样子,充满书卷气那种小生,有点忧郁、敏感。”

剧中,罗晋和王志文通过电话“越洋开战”,有观众评价王志文“连背影都是戏”,罗晋也非常认同,并分享了和王志文合作的感受,“王志文老师演的细节比剧本更丰富,每一场戏都在给原本文字加分,这是我们年轻演员要去学习的地方。”在拍戏时,罗晋很认真地向王志文学习,“不管戏里戏外都在用心沟通,能够跟这样的好演员在一起合作,对于我们年轻演员来说确实是幸运的。”罗晋打趣说,在片场与王志文老师的相处,仿佛看到了自己父亲,“在片场快杀青的时候,突然一下我看见他的一个侧面长得有点像我爸。我爸也是个特别严厉的人,他们的年龄也差不太多,感觉挺亲切的。”

罗晋饰演的书澈是一位在读学生,这个人物的年龄设定也引发了观众的热议,罗晋表示,“剧里书澈是在读第二个研究生学位的人,差不多快三十岁了,而不是十七八岁的少年,所以不会不适应。”对于外界关于自己“大器晚成”的说法,罗晋表示自己“还没有成大器”,“对于我来说,我可能永远都成不了,但是我一直为了‘成’努力,因为我心中这个‘成’的标准很高。我当下的目标是,做好自己眼前的事,尽量拍出好的作品去回馈给那些喜欢看我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