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扶贫”的新探索 四川召开阿坝州深度贫困地区文化扶贫现场推进会
来源:中国文化报 | 付远书 2018年06月07日08:52
壤塘县壤巴拉藏式陶艺传习所学员正在进行陶艺制作 付远书 摄
6月5日,由四川省文化厅、四川省扶贫移民局指导,阿坝州人民政府主办,阿坝州文广新局、壤塘县人民政府承办的“阿坝州深度贫困地区文化扶贫现场推进会”在阿坝州壤塘县召开。会议推进文化和旅游部关于“非遗+扶贫”工作要求,推广壤塘县文化扶贫经验,对调动深度贫困地区群众的主动性创造性,引导社会各界参与支持四川省贫困地区文化建设,促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据壤塘县委副书记、县长张德发介绍,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壤塘县近年来采取“政府扶持、传承人自主创办”的方式,鼓励扶持传承人创办传习所26个,涵盖觉囊唐卡、藏族石刻、藏香、藏医药、藏茶、藏式陶艺、觉囊雕刻、摩尼喜旋传统服饰、藏纸等。促进了1400多人从事非遗生产性保护,带动了众多贫困户孩子就业创业。
截至2017年底,26个传习所中实现利润的有15个,累计实现近500万元的经济效益。如宗科石刻传习所20人,年均业务在60万元左右,实现人均增收3万元。与此同时,投资1亿元建设非遗传习创业园,并以此启动了以中壤塘为核心、以南莫且湿地和则曲河风景名胜区为双翼的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园建设。
在对外文化交流方面,壤塘将上海、浙江、绵阳作为文化发展“桥头堡”。于2016年在上海金泽工艺社成立了觉囊唐卡、觉囊梵乐、觉囊试轮藏香、觉囊雕刻艺术等9个非遗项目传习基地,100余名传习人员入驻其中。
会议现场,四川省文化厅副厅长窦维平表示,近年来,四川省利用非遗资源优势实施精准扶贫取得了显著成效。充分发挥蜀绣、羌绣、竹编、唐卡等非遗资源优势,带动群众居家就业、增收致富;实施人才培养、技艺创新,组织深度贫困地区非遗传承人成建制地到省内外高校参加学习培训,提升非遗传承人的传承能力和水平,增强非遗项目的发展后劲。深入挖掘开发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等非遗项目的多重价值,聚合创意设计、运营管理、营销推广和金融投资等方面的资源,推动非遗与文化旅游、文化产业融合发展。
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规划处副处长张雪英对近年来阿坝州运用非遗改善当地经济所做出的努力表示肯定。她说,近年来,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也开展了诸多和扶贫相关的工作,包括传统工艺振兴、非遗保护利用设施建设、文化生态保护区等方面。她建议,未来,阿坝州要根据各县情况,因地制宜地进行“非遗+扶贫”工作,同时,加大宣传力度,积极推广先进典型,提高非遗扶贫效率,运用互联网平台传播非遗,从而达到创造品牌效应、多渠道销售的目标。
四川省阿坝州州委副书记、州长杨克宁表示,壤塘县的实践经验,为阿坝全州脱贫攻坚、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提供了有益借鉴。下一步,阿坝州将进一步提炼总结,在全州推广壤塘文化扶贫经验,充分发挥文化在脱贫攻坚中的“扶志”和“扶智”作用,努力实现贫困地区群众“口袋”和“脑袋”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