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近百件档案见证上海改革开放多个“第一” 市档案馆陆续向社会开放第30批档案,共计8300多卷

来源:文汇报 | 李婷  2018年06月14日09:41

此次展出的宝钢建设档案图片。本报记者叶辰亮摄

上海市档案馆联合本市部分区档案馆,日前在外滩馆展出近百件改革开放时期的珍档,展示上海人民在党中央领导下敢为人先、开拓进取、攻坚克难、奋发有为的历程。

同时,按照 《档案法》有关规定,上海市档案馆将陆续向社会开放第30批档案,共计8300多卷,其中部分涉及改革开放初期。截至目前,该馆已累计向社会开放改革开放时期档案5.4万余卷,内容涵盖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个领域。

我国第一条高速公路——上海市沪嘉高速公路的通行证,我国第一座斜拉桥——南浦大桥的档案,上海第一家农民自筹资金开办的旅馆——江湾旅馆的情况汇报……在“档案见证改革开放——上海档案系统珍档联展”展览现场,上海的多个 “第一”引人关注,涵盖了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上海市档案馆研究员黎霞告诉记者,十一届三中全会闭幕后第二天,我国第一家现代化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上海宝山钢铁总厂便正式动工,这是上海贯彻工作重心转移的重要举措,也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冲锋号。为此,上海宝山钢铁总厂的建设,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一号工程。

在展馆内,记者看到了国务院1986年10月批复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方案与规划图。该规划首次提出了要创造条件开发浦东,调整城市布局,建设浦东、闵行、嘉定等新区,市区的老工业要搬迁到市郊进行技术改造,大力开发由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两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还提出要大力开展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住房和交通设施,在黄浦江上建立两座越江桥梁。这份规划为上海的城市发展和浦东开发指明了方向,此后,浦东等相继开发建设,杨浦大桥、南浦大桥先后兴建,与百姓密切相关的菜篮子工程也制定了详细规划。

展览现场,1992年上海市商业二局关于鲜蛋、食糖取消凭票供应的通知引人关注,与其并排陈列的是上海最后一个年代的票证样张。票证是我国物资匮乏年代的产物,从上世纪50年代起发行,最多时曾对100多种粮食、油料、棉花等生活必需品实行凭证凭票供应,城镇居民凡吃穿用,均离不开各类票证。改革开放后,随着棉毛纺织资源的好转,从上世纪80年代起,布票的使用范围逐步缩小,民用线票也逐渐停止使用。上海从1979年起加快了农产品购销体制改革步伐,采取了多种措施调动农民的积极性,鲜蛋产量大幅上升,食糖货源充沛,价格下跌,市场也逐步发育。与此同时,居民消费水平提高,增强了对市场物价变动的承受能力。上世纪90年代,上海市政府相继取消对鲜蛋、食糖、猪肉、食用油和粮食等物品的凭票供应,这表明上海经济改革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为期一周的 “上海市档案日”系列活动中,全市各级各类档案馆和有关文博单位为市民带来了珍档发布、展览陈列、现场咨询、论坛讲座、档案故事汇等多种形式的档案文化传播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