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要敢为时代做艺术代言 ——记第六届全国青年美展
来源:中国艺术报 | 丁薇 2018年06月14日09:47
6月8日,“第六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览”在中国美术馆开幕,这不仅是美术界的一次综合性大展,也是青年美术工作者的一次群英会,是对我国青年美术创作成果的一次检阅。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览从1957年创办,已成功举办了五届,时间跨越60余年。“第六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览”适逢改革开放40周年,参展青年几乎都出生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他们的成长也伴随着中华民族迈向伟大复兴的新时代。正如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徐里在开幕式上所言,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览的举办让每个历史时期的青年美术家获得了崭露头角的机遇,他们脱颖而出,不仅使他们成为每个历史时期的艺术代言人,他们的作品也构成了新中国美术史最有先锋色彩的时代经典。
根植于现实社会
本届展览的入展作品从12030件投稿中经组委会评委遴选而出,包含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水彩·粉画、漆画、插图·连环画、综合材料绘画8个类别,共计387件,其中46件作品为“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展区直送作品,获得参评资格。
从参展作品中可以看出,青年美术家的创作主题很广泛——工业、农业、科技、军事,以及新农村建设等均有涉猎。比如张众的中国画《北京新机场·筑梦英雄志》对建设者的歌颂,作者在传统绘画表现语言的基础上大量借鉴雕塑手法,在空间与均衡、质感与量感的对比中烘托出了筑梦英雄的崇高之感。观者还可以在沈晓明的中国画《曦风》中,看到消防官兵们为保护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所做出的努力;在张静的中国画《中国速度》中,动车组列车带来的是作者对国家科技腾飞的礼赞。还有很多作品是青年美术家深入基层采风所得,比如陈留的水彩粉画《礼赞·大地》 、周涛的中国画《婚礼》 、马建茂的油画《古镇余晖》等,青年人走进藏族聚居区、彝族聚居区等少数民族地区体会当地风貌,走进田间地头体验农桑,在他们的作品中都能看到青年人对现实的积极态度。
还有一些作品在绘画语言上的大胆创新也颇受关注,比如,李朋帮的中国画《陌上花开》 ,魏惠东的综合材料《当庄子遇见卡夫卡》 。而雕塑《冰上飞翔》表现两位花样滑冰运动员,犹如一个舒展身姿的舞者,作者王衍达采用不锈钢材质结合雕塑的人体曲线及空间环境产生细腻而又丰富的变化,独具形式美感。
他们的创作根植于民族文化的深厚土壤,他们的创新也深扎于改革开放40年来的现实社会,真切地传递出思想的深度和情感的温度。在一些作品中,青年美术家表达了对当代社会的思考——共享单车的无序、地铁里的上班族对手机的过分关注,都成为画家关注的对象。在参展作品中,观众能感受到年轻画家积极的一面,也同样可以看到他们对未来的不确定,对当下生活的无奈。
徐里在观展后表示,这一批青年艺术家的作品开放、包容、有朝气、视野开阔,且对传统文化进行了学习、研究、探索,在作品当中呈现出来的中国精神、中国境界,以及独特的审美追求令人耳目一新。无论是主题内容还是形式语言探索都有一定的拓展,年轻人的创新意识很强,每一个画家都不一样,都有自己的思考和想法。
年轻人要敢想敢干
在此次展览举办之前, 2017年11月中国美协组织了“第六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览”创作培训班,邀请全国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创作实力的青年美术家集中进行创作研讨和草图观摩学习,聘请专家进行创作指导,并组织学员到北京新机场航站楼、京张高铁工程官厅水库特大桥和八达岭隧道等施工现场采风收集素材。林立的高楼、快速的高铁无不彰显着改革开放40年来祖国的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