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剪纸的艺术形态及其文化功能
来源:中国艺术报 | 张朝晖 2018年06月15日14:27
鸡驱五毒
一、端午剪纸历史考索
端午节在我国有着两千余年的历史,是我国重要的传统民俗节日之一,与春节、中秋节、清明节并称为中国传统四大节日。端午节在战国时期初步形成。农历五月,处在“日长至,阴阳争,死生分”之节点,因此,古人将其视为恶月,处处避忌。汉人王充的《论衡》 、应劭的《风俗通义》以及范晔的《后汉书》都有关于恶月恶日举行除瘟、驱邪、求吉祥等各种文化活动的记载。魏晋南北朝时,民间又将纪念屈原、伍子胥、介子推、孝女曹娥等圣贤历史人物及传说融入进来。西晋周处的《风土记》大概是目前最早关于“端午节”名称记载的文献。隋唐以后,沿用了“端午”之名,端午节风貌也发生了根本变化,节庆化和娱乐化趋势逐渐凸显,禁忌重重的恶日渐变为欢庆娱乐的节日。
剪纸作为我国民间喜闻乐见的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韵味的原始造型艺术,在传统端午节俗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着独特的涵义,是端午节习俗活动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历代典籍对此多有记载:
唐段成式的《酉阳杂俎》记载:“北朝妇人,五日进五时图、五时花,施帐之上。 ” “五时图”是五毒图的前身,指蛇、蝎、蜍、蜥蜴、蜈蚣五毒,“五时图”有画的,有用剪纸做的。唐代端午家家门上也贴纸绘或剪纸“钟馗图”以驱鬼避邪。
宋代,端午节俗内涵更为丰富,各式剪纸张贴更加丰富多彩。 《梦粱录》记载: “杭都风俗,自初一至端午日,家家买桃、柳、葵、榴、蒲叶、伏道,又并市茭、粽、五色米团、时果、五色瘟纸,对门供养。 ”陈元靓《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曰: “端午,京都士女簪戴,皆剪缯楮之类为艾,或以真艾,其上装以蜈蚣、蚰蜒、蛇蝎、草虫之类,及天师形象。 ”宋周密的《武林旧事·端午》叙述端午宫中习俗, “插食盘架,设天师艾虎,意思山子数十座,五色蒲丝百草霜,以大合三层,饰以珠翠葵榴艾花。蜈蚣、蛇、蝎、蜥蜴等,谓之‘毒虫’ 。 ”以上文献中所言之“五色瘟纸”“缯楮艾花”“天师”“艾虎”等皆为剪纸形态,可谓形式多样,主题繁富。
明清时期,沿袭唐宋端午习俗,民间盛行剪“吸毒葫芦” 、 “辟邪艾虎” 、五雷符、五毒符、五瑞符、纸符、天师符等来避恶、泄毒、镇病。明代《帝京景物略》载曰: “家各悬五雷符,簪佩各小纸符,簪或五毒、五瑞花草。 ”“门窗贴红纸葫芦,曰收瘟鬼。 ”清代《帝京岁时纪胜·端阳条》载曰: “幼女剪彩叠福,用软帛缉缝老健人、角黍、蒜头、五毒、老虎等式,抽作大红硃雄葫芦,小儿佩之,宜夏避恶” 。清代端午时节庙庵、王府也盛行剪纸辟邪习俗, 《清嘉录》记载: “尼庵剪五色彩笺,状蟾蜍、蜥蜴、蜘蛛、蛇、蚿之形,分贻檀越,贴门楣寝次,能厌毒虫,谓之五毒符。 ”溥杰在《回忆醇亲王府的生活》中曾说:端午节时, “在住房门的上方正中,还须斜贴着一张‘五毒’的剪纸” 。
吸毒葫芦
二、端午剪纸的艺术形态
端午剪纸是依托端午民俗而存在,其题材类型丰富多样,具有特殊的涵义和式样。每一个题材类型的背后都蕴含着特殊的民间文化诉求和审美趋向,举其大略有以下几种:
1 .驱五毒剪纸
端午剪纸最常见的是驱五毒剪纸,与端午避邪驱毒活动相关。古时人们将蝎子、蜈蚣、蛇、壁虎、蟾蜍称为“五毒” 。端午时节正值炎热暑夏、毒虫滋生之时,民间剪纸艺人于是把“五毒”的形象惟妙惟肖地剪出来,并与其天敌公鸡、宝剑、葫芦等一起呈现,寓意驱毒,这一风俗在我国北方较为盛行。河南、山东、山西一带剪的公鸡腹中有五毒,表示五毒已被公鸡吃掉。
2 .剪纸公鸡
公鸡为五毒之天敌,端午节民间多将剪好的公鸡贴在门窗上驱毒。山西晋北地区端午时节流行家家户户门窗粘贴五色纸符和剪纸公鸡习俗。这些公鸡剪纸多是在正方黄纸上贴以红色剪纸公鸡,一般是以双鸡相向对称而立,嘴里啄食着蝎子,惟妙惟肖,形象生动有趣。公鸡剪纸有时会与“福” “端午吉祥” “恭喜发财”“四季平安”等字样和鱼、灯笼、元宝、铜钱、喜鹊、梅花、艾草、太阳、如意、青蛙等形象一同呈现。甘肃庆阳一带所剪的公鸡嘴上叼着蝎子,而且鸡爪下还踩着鬼头,反映了农民驱毒除恶的心愿。
3 .剪彩为葫芦
葫芦也是端午剪纸中常见的题材,尤以《吸毒葫芦》剪纸最为盛行。《燕京岁时记》载: “又端阳日用彩纸剪成各样葫芦,倒粘于门阑之上,以洩毒气。至初五午后,则取而弃之。 ”用红纸及其它彩纸剪成葫芦模样,口朝下、底朝上于初一小端午倒贴于院门及外屋门上,以吸邪毒之气,初五大端午晚取下丢弃或烧毁,谓一切邪毒皆随此消灭。吸毒葫芦剪纸是把蝎子、蛇、蟾蜍、蜈蚣、壁虎五种毒虫剪在葫芦之内,意为“葫芦收五毒” 。有的是葫芦上剪有“天下太平”的字样并且后面配有宝剑。
4 .“剪铰蝎”剪纸
端午节除了贴“葫芦收五毒”剪纸外,还贴“剪铰蝎” ,这是“除五毒”的另外一种形式。蝎子作为五毒之一,剪一只用剪刀铰住的蝎子同样也具有驱除五毒之意。“剪铰蝎”一般多贴在屋门或是窗户上,表达了人们对于驱毒、祈求平安的美好愿望,同时也是在提醒人们在夏季时节要时刻注意提防毒虫伤人。清代端午节,山西、山东、陕西、河南、河北、江苏等地区民间还流行在门扇窗户上贴《镇邪剪锥》 《火钳夹蛇》 《金钟扣蛤蟆》等民俗剪纸,人们期盼用剪刀、锥子、火钳、剪锥等神物钳死五毒,驱鬼退蛊,保佑全家人平安幸福。
5 .艾虎剪纸
端午时节一些地方流行将艾叶剪成老虎的形状(俗名“艾虎” )佩戴于头上或是悬挂在门上的习俗。陈元靓《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云: “端午以艾为虎形,至有如黑豆大者,或剪彩为小虎,粘艾叶以戴之。 ”老虎是吉祥之物,具有吃鬼辟邪之功能。因此民俗剪纸《辟邪艾虎》极为盛行,艾虎剪纸形象流传百代。
6 .蒲牛剪纸
牛形剪纸一般用黄纸剪成,成对张贴在门上,有的牛背上驮着金元宝,有的在牛身上剪有“天下太平”的字样,有的大牛身上剪有小牛等。清代端午节陕西同官县、延长县等地流行以蒲艾、纸牛贴门,且称之为“镇病” 。牛在十二生肖中体积最大、排名靠前,是“大属相”之一,人们相信“大属相”拥有神力,能够震慑鬼怪,有辟邪的功效,能够给家庭带来财富与好运。
除此之外,端午节剪纸题材中还有钟馗及天师剪纸、宝剑形剪纸、金蟾剪纸、桃符剪纸和生肖剪纸等。宝剑剪纸,一般贴在庭院大门两侧的墙壁或门框上,祈示斩妖除魔、镇宅避凶。金蟾剪纸的形象多为口衔钱币、元宝,向内头对头贴在窗户上,寓意招财进宝、镇宅驱邪。桃符是专治鬼祟的法物。民间多认为张贴生肖剪纸也能够起到辟邪保平安的功效,按年份贴对应的生肖剪纸,多贴于葫芦剪纸的下方。
吉祥富贵
三、端午剪纸的文化功能及现代传承
美学家朱光潜说过:任何一种艺术形态都是一种文化的表征。端午剪纸不仅有着多样化的艺术形态,还具有特殊的功能和含义。作为一种民间造型艺术,端午剪纸之所以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就在于它作为文化符号背后的精神价值和文化功能。
端午剪纸具有祈福避邪的文化象征功能。端午在古人心目中是毒日、恶日,正如《荆楚岁时记》所记载:“五月,俗称恶月,多禁。 ”由于端午所在仲夏之月天气燥热,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加上蛇虫繁殖,易咬伤人,于是民间才有种种求平安、禳解灾异的习俗。 “驱五毒”剪纸、 “剪铰蝎”剪纸、葫芦剪纸等都是依托端午除“五毒”之习俗发展而来的。端午剪纸的色彩也体现了这一功能。与传统节日喜庆的红色剪纸不同,端午剪纸多用黄色,民间相信用黄表纸剪出的作品其辟邪驱毒的功效更强。《燕京岁时记》记载:“每至端阳,市肆间用尺幅黄纸,盖以朱印,或绘画天师、钟馗之像,或绘画五毒符咒之形,悬而售之。都人争相购买,粘之中门,以避祟恶。 ”时至今日,山东胶东长岛端午剪纸还总以黄色纸为主,尤其是当地端午剪纸题材中的牛形剪纸和虎形剪纸必用黄表纸或金色纸张剪裁。
端午剪纸具有民间宗教信仰的文化表征,其中诸多题材就是民间宗教信仰的象征物。比如,葫芦之所以能够成为端午剪纸题材的重要符号,就是基于民间对葫芦的种种信仰与崇拜。人们将葫芦视为吉祥之物,主要源于葫芦多籽又是藤本植物,民间将其视为子孙繁衍、人丁兴旺、万代绵长的象征。而且葫芦还有“福禄”之意,有收集福气的作用。再者,葫芦在道教传说中多与灵药有关,作为神仙法器,葫芦具有驱毒避瘟、降妖除魔的神力。端午时节门上所贴艾虎剪纸也是源于古代民间对于虎的崇拜,应劭《风俗通义》中记载: “虎者,阳物,百兽之长也,能执抟挫锐,噬食鬼魅, ……亦能辟恶。 ”
端午剪纸具有提示节令、警示保健的信息功能。端午节是季节转换之际一个重要的时令,是时序中的重要关节点。这一时期自然与生态所产生的各种变化对人们的心理影响很大,也正因为此,造成了端午起源的避疫祈福的价值向度。祛毒辟邪的节令衍生出各地丰富多彩的祭祀、游艺、保健等民间活动,尤其是流行于南方水乡的龙舟竞赛活动最具有纪念和健身意义。端午节节庆化和娱乐化发展趋向,也使“恶月恶日”的本源为人们所淡忘,卫生保健的功能得以强化。
端午剪纸具有教化审美的人文化育功能。流传于各地的精美的端午剪纸作品,表现了民族集体心理素质,倾注了民间艺人的创作智慧和审美感情。对称均衡的构图、粗细流动的线条、夸张变形的造型、绚丽鲜明的色彩、精湛娴熟的技艺都包含创作者的艺术感悟和对审美情趣的追求。虽然南北各地端午节俗活动不同,端午剪纸形态各异、区域特色明显,但“邪” “毒”的本源内涵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贯穿端午节发展的始终,并与民俗生活息息相关。
端午剪纸的现代传承。基于古代民间原始信仰的丰富多样的端午节避邪祈福习俗,在科技文化发达的今天,由于其生存环境的巨变,使这些民间信仰在现代人的头脑中基本已消失殆尽,但是许多避邪习俗仍作为遗俗留存着,成为这一古老节日的象征符号和纪念性事物。作为承载和传承端午礼俗的重要载体之一的端午剪纸,在今天其所传达的意义实际上也发生了转变,主要不再是基于原始信仰的辟邪防毒,转而表示现代民众对传统文化的怀念、继承和对幸福美满生活的希冀、追求。因此,在端午剪纸艺术的传承问题上,我们既要摒弃基于“恶月恶日”禁忌而兴起的不合时宜的行为,又要尊重民俗发展的规律,在把握和洞悉其历史渊源和客观演变状况的基础上,挖掘其古老习俗中的合理或进步的要素,维护端午节传承的本真性,还要创新端午节俗的题材内涵,以适应新时代的价值和精神需求。端午剪纸及其所蕴含的文化意义,既是我们的民族记忆,又是民族文化绵延的资源和前进的动力。保存节日传统,传承古老的精神文明,保存文化之根,融入现代民族精神和民众生活,发挥社会文化功能,凝聚民族情感和满足民众审美需求,是现代端午剪纸发展的关键和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