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与其说是用笔书写,毋宁说是以笔抒情 ——谈谈陈婷筠的隶书

来源:中国作家网 | 张瑞田  2018年06月27日14:23

迩来作家、诗人的书法学习兴趣越来越大,书法创作的欲望越来越强。这是鼓舞人心的好事。自古文墨不分家,作家、诗人能书,书法家能文,是一种常态。我们举办的首届中国作家书画展,向全国征稿,收到数以千计的当代作家、诗人、评论家的书画作品,让我们深深感受到,当代作家、诗人、评论家的书画之爱浓烈而深挚。

陈婷筠是投稿者之一,我也是通过这次展览看到这位女作家、诗人的隶书作品。

她的书法作品有格调,也有一定的技术含量,自然入选首届中国作家书画展,并得到观众的好评。女作家、诗人写隶书,也引起我的好奇。最近,集中拜读了她的一系列隶书作品,就想写几句话分析她的隶书的艺术特点,探讨她的艺术心态。

东汉是中国隶书集大成的历史时期,大师如云,名碑林立。本是书法载体的文字,终因文体的雷同,立意的浅显,思想的苍白,使人们不屑提及碑文,却把兴趣集中在文字的体式上,也就是我们所看到的隶书书体。于是,中国的艺术长河,中华民族的审美意识,就开始关注隶书,饶有兴趣地看着这种书体的演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在不同书法家的书写实践里,隶书的生命一次又一次被击活。

考察当代隶书创作,陈婷筠是一个有趣话题。她是诗人、散文家,又染翰墨,笔墨松弛,现代感强烈,与其说是用笔书写,毋宁说是以笔抒情。

当代毛笔书写,与民国、明清、唐宋、秦汉形成了巨大的分裂,我们手中的毛笔,失去了教化的功能,业已成为当代人精神的卡拉ok。

用笔抒情,是当代书法与传统书法的分野,是中国文化断裂后的理智选择。

陈婷筠是当代作家书法创作的新生力量,如此说,自然是指其有激情,再有就是其对书法艺术的执著。艺术需要真诚,需要对现实某种惯常价值观的扬弃。陈婷筠的诗人气质,体现在毛笔书写的“哗众取宠”和“激情性”的颠覆。

“哗众取宠”和“激情性”的颠覆我们有目共睹。第一,陈婷筠依据自己的生命体验,拓展书法艺术的审美途径,甚至这种拓展不无盲目性,但,一种决绝的精神却让她的书写有了神采。作为散文家、诗人,陈婷筠自然有其优势。思想解放和新的书法资源的发现,决定了书法欣赏标准的立体和扩大,此前的“党同伐异”没有立锥之地。基于这种背景,陈婷筠在丰富的书法史料面前,进行了大胆的抉择。于是,她的目光从汉碑到汉简,开始了新的寻找。她在这个迷离的如同诗歌的世界里,细致分析,艰难选择,汲取自己需要的艺术养分,以及与自己的审美心理相颉颃的历史表现。第二,陈婷筠的激情成全了她的书写。中国传统书法与诗意紧密相连,书法史中许许多多杰出的书法家,庶几为诗人。想象、激情,和超越现实的渴望,让笔底生花,字迹烂漫。陈婷筠的隶书,多有夸张韵致,结字或长或扁,笔划或粗或细,墨迹或浓或淡,一扫职业书法家的谨小慎微和画地为牢。陈婷筠的探索,让我们认识到,生命激情是书法创作的宽阔途径。没有激情的书写,是概念化的书写,是缺乏生命活力的书写,艺术感染力自然降低。

陈婷筠的隶书的确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以往的激情性书写,放纵有余,法度不足,漫漶的结体,粗糙的线条,难以建立宏阔、凝重的价值标准,也不可能形成普遍的审美共识。令我们欣然的是,新一代作家书法创作,逐步突破了这个“瓶颈”,以客观、公正的艺术立场和系统的书法史知识,以及没有历史负担的创作心态,崭新的艺术感觉,实现了当代作家书法创作的一种突破。

但是,我还是要建议,在适合的时间回到汉隶,重新感受传统隶书一言难尽的雍容。隶书的“蚕头雁尾”、“一波三折”的美型,据说在东汉时期已经达到顶峰,对后世书法有不可小觑的影响,因此有“汉隶唐楷”的说法。汉隶看似波澜不惊的笔画,看似沉闷寡言的风格,却藏着千言万语。那一种激情是有内涵的,那一种抒情是有思考的。对艺术品来讲,内涵是重要的开始,思考是重要的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