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文学教育

来源:文学报 | 许民彤  2018年07月19日09:05

不久前,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举办成立五周年纪念仪式,围绕“世界视野、人文传统与当代中国的文学教育”主题,探索文学创作与文学教育的共同发展。

一些作家、批评家在这个精神物化越发严重的时代,重提文学教育,强调文学教育的意义和价值,廓清时下人们对文学精神和价值的模糊认识,廓清人们在文学本质上对于时尚化、流行化、功利化、商业化的认识。正如在纪念仪式上,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所说的那样,文学教育的目的,在于“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对于“文学教育”,我们一直存在着比较狭窄、片面、简单甚至功利的认识和理解。要么把文学教育等同于大学生多读几本书,要么把文学教育看做是大学开设了多少作家班、创意写作班,或者将文学教育等同于“文学选秀”和炒作,倡议一种“文学市场化”的写作,将商业财富作为一种文学价值的追求标准……所以,如果要重提文学教育,必须要把文学从功利化、实利化、消费化中剥离和解放出来。

在论坛上,作家毕飞宇毫不掩饰对如今流行的文学教育的厌恶。“文学不需要教育这样的蠢话,今天到此为止”,“我一直主张文学要去巫,文学是人类精神最宝贵的向度之一,是精神就离不开成长,就离不开哺育,就离不开表达的路径,就离不开自身的升华,即使精神不完全依赖于教育,我敢说教育最起码也有益于精神。”毕飞宇为什么要说“文学要去巫”?笔者以为,文学教育就是要真实、去除虚假、回归本真,就像毕飞宇所说,我们 “忽视了合理、有效的文学教育,我们对于文学创作的认识过于‘神秘化’”,我们的文学教育应该去功利化、实利化,更应注重文学教育的文学性、精神性。

文学是什么?文学教育是什么?“文学的教育更重要的是人性的教育、人类的教育。”文学阅读、文学创作最根本的目的是美善人性,让人更像一个真正的人、真实的人和可爱的人,培养我们的悲悯情怀,获得正确的历史认知,提升审美境界。这就是文学的本质精神,是文学教育的主要任务。这要求我们必须重视文学的力量、文学的影响、文学对生命和心灵感染、教化的作用。而我们长期以来忽视了审美教育,面对作品直接进入社会价值的判断,不注重感受力的培养。

在论坛上,一些作家、文学批评家提到:“人类性的主题是中国文学相对欠缺的一个主题。”面对技术日益发展的未来世界,我们应该拥有世界性、人类性和当代性的人格价值。当然,越是民族的才越是世界的,我们的文学教育、文学创作,要为人类思想扩大容量,这已经成为亟须的一课。对“文学教育”命题的拓展和深入,会使我们对文学本质和内涵,尤其在文学的当代性、世界性和人类性等维度上,产生新的领悟。

这样的具有“人类性的主题”的文学,能够引导我们从一种新的广度和深度上揭示生活,真实地表现人类的命运、人类的伟大,激发我们的担当意识和责任。与此同时,我们也希望文学能帮助人们感受到人类痛苦的种种心境,把它们统统装进自己的心灵里面,融入自己的生命;帮助人们认识到人类在宇宙中奇特和短暂的地位,正视人类的困境和人性的极限,并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这也许是我们真正希望从文学教育中获得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