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写在毕业之际

来源:文艺报 | 安宁  2018年08月13日14:43

再有几天,就要结束鲁院的生活。此刻,我的心里一片静寂,没有感伤,也无波澜。似乎,我早已将这段生活安静地收好,放入人生的某个角落,而后拉起行李,从容离去。

但我从不否认,这是一段独特的岁月。漫长的人生中,能有4个月,与一个集体一起度过,无论怎样,都将让人难以忘记。尤其在我已离开校园读书生活多年,习惯也无比珍视在边疆安于一隅的简单生活后,忽然间进入一个完全都是同类的集体,就像一粒隐匿在路边树丛中的孤独的石子,被人捡起,并丢进无数堆积的石子之中,那种碰撞所发出的疼痛,让我敏感,让我惶恐,也让我学会努力地调整、适应,并最终找到自己的位置,寻到自己的同类和重新前进的勇气及方向。

我始终觉得,一个真正的写作者,一定会警惕喧哗的生活,警惕过于亲密的集体生活,他(她)应该跟集体保有一定的距离,能够清晰地察觉在这个集体之中,作为个体的人的生存困境、矛盾困惑,及彼此关系。但同时,我也始终认为,一个优秀的写作者,应该心胸开阔,心存悲悯,体恤人类在世间的挣扎、努力、对抗,甚至悲伤、嫉妒与怨恨,并始终对此保有尊重,就像尊重世间一切的生命一样。

所以,即便在鲁院的4个月,因为这种不可避免的来自集体的碰撞,有过焦虑,有过困惑,也有过孤独,但我依然珍惜漫长的写作生涯中,在此结识的每一个人,以及他们身上所闪烁出的人性的光芒,及呈现出的人生的烦恼。当我而今离开,我发觉自己可以安静地回忆这所有的一切,并将点点滴滴像珍宝一样,存放进心底。我一直相信,历经更为长久的时间的酿造,它们终将弥漫出芬芳。

这4个月,因为课程及活动过频的缘故,我的写作大大减少,原定完成新书的计划也没有实现。起初有些焦灼,后来慢慢学会了调整,利用这段时间,读书、思考、行走、观察,收集素材,丰富生命。人生中难得有这样的一段时光,与文学现场如此近距离地接触,而写作是长达一生的事,所以学会放慢速度,学会更为严肃认真地对待写作,追求质量而非数量,将会是此后更为漫长的写作生涯中,应该持有的重要的创作准则。

关于文体,也曾经在这段时间,因为身边写作者多从事小说写作的缘故,而让我左右摇摆,产生困惑。在此之前,我从未有过究竟选择写作散文还是小说的困境。我热爱散文这种恣意空灵的文体,我也曾经尝试过长篇小说、短篇小说、评论、翻译及戏剧影视剧本的创作,但最终我还是发现,我更擅长散文这种可以自由抒发心性的方式。尽管,在严肃文学的创作中,相对于小说及诗歌,散文的写作,被当下评论家关注的程度不是太高,就像散文本身所散发出的幽微静寂的光芒一样,这种文体必然会与热闹的文学现场有一定的距离。虽然,在一段时间内,“非虚构”曾经成为一种写作的时尚,被热烈讨论和推崇。而此刻,在这段鲁院生活即将结束的时候,我终于又重新回到自己的轨道,看清了一个作家一定要找到自己明确的方向,找到自己的创作所长,他(她)尽可以尝试不同的文体,但也应该清楚地对自己的写作有所认知,并在一个领域,逐渐走向精深。我为这样曾经的困惑,及最终在困惑中,坚守住了自己的方向,坚守住了这一条远离喧哗、更为孤独的道路,而觉得内心沉静,似乎,这所有的困惑与反思,都是为了接近更好的自己。

此刻,我即将离去,却了无悲伤。就在片刻之前,我找到一辆单车,一个人听着歌,在小雨中沿着鲁院四周的大道慢慢骑行。我的心里异常地安静,我听到雨落大地的声音,蚂蚁穿越窸窣树叶的声音,那声音如此轻微,又那样动人。我要将周围每一条喧哗的街巷,每一个平凡的店主,每一株在坚硬水泥中向着天空无限伸展的大树,每一个擦肩而过的行人,都再深情地注视一次。我如此热爱他们,就像热爱鲁院校园里缤纷的落花、欢畅的游鱼、爬行的蜗牛、散落的桑葚。我知道鲁院会将我这样一个普通的写作者忘记,就像那些甜美的杏子,每年夏日都会在枝头闪烁光芒,却并不会记得,曾经有一个过客,那样细心地将它们捡起、洗净,并坐在窗前,一枚一枚地品尝它们的滋味。

再见,亲爱的鲁院。再见,亲爱的北京。再见,这热烈又惆怅的夏天。我曾经路过,也曾经爱过。

(作者系鲁迅文学院第三十四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