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曲艺作者要有“导演”意识 ——范杨谈少儿曲艺创作的“秘诀”
来源:中国艺术报 | 赵志伟 2018年08月17日11:16
从“东方朔杯”第四届全国少儿曲艺大赛,到今年在江苏省张家港市举办的第八届全国少儿曲艺展演,九年间,连续五届,每届都有范杨创作导演的少儿曲艺作品获奖或入选展演。“很多朋友看了我的作品均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说我的作品都是主旋律题材的,都是弘扬正能量紧跟时代步伐的。我开心地回答,因为这是少儿曲艺创作创新的方向,因为少儿是祖国的未来。 ”谈起少儿曲艺节目创作,四川扁月亮少儿语言表演影视培训基地校长、四川省小牡丹艺术团副团长范杨颇有心得。近日,就少儿曲艺人才的培养话题,范杨一吐自己的肺腑之言。
“要问这其中有什么秘诀,我会肯定地说,秘诀就在于我对少儿曲艺创作的坚持与勤奋,就在于创作中我把紧扣时代主题放在首位,把艺术性、思想性和价值取向作为创作的标准,把颂扬社会新风尚、弘扬正能量、寓教于乐视作自己的创作任务。 ”范杨举例说,去年4月,他随四川省文联赴雅安、阿坝开展调研创作采风活动,重走红军长征路。“我们一行重走了当年红军翻越的一座大雪山、海拔4114米的夹金山,亲身体验了翻越夹金山的艰辛。一路颠簸,到了山顶风雪弥漫,气温突降。我身临其境,感同身受、感慨万千。当年的红军之所以能穿着单衣、草鞋,在疾病困扰、严重缺粮的情况下,翻越海拔高、空气稀薄、终年积雪的夹金山,在壮丽的红军长征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是信念的支撑、是理想的召唤。 ”范杨由此觉得,作为一名曲艺工作者也应该有坚定的信念、崇高的理想,“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作品” 。
“根据这次采风中的所见所闻和亲身体验,回来后我以最短的时间,创作出了这次入选第八届全国少儿曲艺展演的相声《寻找祖爷爷的战斗足迹》。”范杨说,自己搞少儿曲艺创作近十年,“最大的心得就是生活是创作的依据,是创新的根本。”类似这样的曲艺创作体验,他还有不少。多年来,由他创作的重视环境保护、爱护城市卫生的四川谐剧《环保监督员》,讲述5·12汶川大地震后羌族小姑娘尔娜感恩、想念救命恩人的四川谐剧《采访时刻》 ,表现女大学生满腔热忱到四川大凉山地区当支教老师、决心为孩子们扎根山区一辈子的四川谐剧《远山在呼唤》 ,颂扬红军精神的伟大、鞭笞腐败现象的四川谐剧《一根红薯》 ,加强普法教育的儿童故事《张爷爷抓贼》等,均在全国多个曲艺大赛、展演中荣获奖项,获得专家高度赞扬。
“少儿曲艺是艺术作品,不是口号报告。少儿曲艺的创新在解决了创作导向问题后,更要重视其作品的艺术性和观赏性,不然作品就没有生命力,就会变成口号报告的孵化版。 ”从第四届全国少儿曲艺大赛到第八届全国少儿曲艺展演,连续五届,范杨说自己既是参与者,也是现场观摩者,“在赞扬声中我也看到个别节目的内容和题目缺乏深度,口号报告的痕迹比较重的问题。少儿曲艺怎样把时代主题和艺术手段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思想性、艺术性和价值取向完整结合的艺术作品,这是需要认真探讨和注意的事情。 ”
“孩子承载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表现孩子的艺术作品必须要有新思想、新理念、新观点、新的表现手法,并具有先进的文化引领。 ”范杨认为,这种创新不是说要丢掉曲艺艺术的特质和属性,而是在完整保留曲艺艺术本身元素特点的基础上,去适应当下社会发展和人们审美情趣、艺术欣赏标准的创新。“四川巴中作家秦渊写的四川清音《秋娃娃》 ,是表现留守儿童的作品,曾在参加第六届全国少儿曲艺大赛时荣获一等奖。 ”范杨以此举例说,“在作品中,秦渊用南瓜娃娃、丝瓜娃娃、玉米娃娃、辣椒娃娃、茄子娃娃等农作物,来意写大巴山区留守儿童的现实生活状态。当中有娃娃们想爸想妈盼他们早回家的呼唤和心酸,但更多的是表现这些南瓜娃娃、丝瓜娃娃、玉米娃娃、辣椒娃娃、茄子娃娃们在党的精准扶贫政策的落实中、在当地政府的关心下、在社会爱心人士的关爱和资助下,快乐生活、健康成长、努力学习、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同时,作曲家在音乐上严格把控,让《秋娃娃》既保留了传统清音曲牌的元素,又有音乐创新的优美。加之交响乐的配器,让四川清音这种传统的曲艺演唱形式,散发出现代旋律的活力。我个人认为,这就是曲艺创新,是在‘新’字上下功夫具有说服力的作品。 ”
“此外,任何一门艺术的形成,都离不开当时社会的文化发展背景,也离不开姊妹艺术对其的影响和借鉴。少儿曲艺题材内容和形式在保留传统、保持曲艺特性不变的情况下,应该大胆借用其他艺术形式,增强曲种感染力,丰满曲种表现效果。 ”范杨再次举例说,四川荷叶《娃娃闹春》将四川荷叶由传统的一人表演变为九个小男孩表演,传统的四川荷叶是演员站在台上叙事说唱,但《娃娃闹春》一改传统的表演模式,让九个小男孩在台上欢快地舞动起来,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观赏效果,“在表演中,小演员手持的打击乐荷叶(镲) ,一会儿配合音乐伴奏敲打,一会儿变成表演中的造型道具,跳进跳出,自如运用。在人物造型上,九个小演员全部剃成娃娃头,全身着绿色衣服,突出了闹春的特色。我认为,这是曲艺借用姊妹艺术做得较为典型的作品。 ”
随着当代很多少儿曲艺节目由以前的单人表演发展为多人表演,范杨与时俱进,提倡少儿曲艺作者要有导演意识。“有了导演意识,你唱词的故事叙述得会更有动作性,你相声包袱结构就会更加响亮,你的创作才会更加专业。 ”范杨表示,这是自己经过多年创作实践的深刻体会。“有了导演意识,就有了创作的主动权,就能考虑到剧本在舞台呈现时的方方面面,比如舞台调度、灯光造型、服装设置等等诸多因素,在剧情设定和人物台词语言上,也就会考虑到少儿演员表演出来是什么效果。所以,我认为作者在创作剧本时要为演员创造表现条件,要提供给演员在台上能充分发挥自己主观创造的一切有效手段。 ”
正是因为经年累积的丰富经验,使得范杨创办于2002年的这所少儿语言表演专业培训机构——四川扁月亮少儿语言表演影视培训基地,在2013年被四川省曲协授牌为“四川省曲艺学校” 。近十年来,该机构自觉坚持“出人、出书、走正路”的正确方向,培养了呼延婷、金琳玉、徐睿涵等一批少儿曲艺“明日之星” 。“他们和一夜成名的歌星、靠包装成名的笑星相比,虽名气不大,可我觉得是最真实的人,因为他们心纯无邪、年少可塑。 ”范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