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军史诗的铿锵回声 ——《人民文学》等名刊关注军旅文学的背后
来源:解放军报 | 刘笑伟 2018年08月18日08:35
金色的八月,正值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九十一周年。全国多家著名文学杂志在八月号不约而同地集中推出一系列军事题材作品,生动展现新时代中国军人的精神风貌,引起了广泛社会反响,形成一道独特而壮丽的文学景观。
已连续5年将刊物第8期作为军旅文学特刊的《人民文学》,是全国最权威的综合性文学刊物。今年,他们推出了以“强军文化”为主题的专号,集中刊发精选的四部中篇和一部短篇小说、一部剧本,以及一组诗歌、散文作品。在文学作品的生动呈现中,一批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时代革命军人形象让人印象深刻。已创刊61年、在国内外拥有广泛读者和影响力的《诗刊》,推出了“新时代·军旅诗人特辑”。7位军旅诗人们以激越昂扬的诗句,记录了强军兴军的铿锵步伐,抒写了新时代军人的情怀。
被誉为“军事文学重镇”的《解放军文艺》,在今年第8期推出“诗颂强军新时代”诗歌专号,40多位军旅诗人的诗作,歌唱祖国、礼赞英雄、讴歌时代、抒写心灵,思想视野和艺术手法都呈现出崭新面貌。此外,《中国作家》纪实版第7期推出了军旅作家徐剑的长篇报告文学《大国重器——中国火箭军的前世今生》。《十月》杂志推出了军旅作家王昆的非虚构作品《UN步兵营战事》,全景再现了中国军人走出国门、执行维和任务的历史进程。《北京文学》等有影响的地方性文学杂志也加入了这壮观的“军旅文学大合唱”,于第8期推出了报告文学《接兵纪事》等军事题材作品……
名刊关注军旅文学的背后是广大读者对新时代军人形象的强烈关注。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人民军队建军91年来,军旅文学作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重要支脉,推出了众多文学名篇,创造了一大批光彩夺目的人物形象。进入新时代,红色基因在传承,英雄情怀在延续。人们渴望了解新时代军人的形象,渴望走进新时代军人的心灵。《人民文学》“强军文化”专号刊出的中篇小说《楼顶上的下士》《弹壳落地》《一艘军舰的意识》《风雪高原》和短篇小说《兵家列传》等,涉及陆军、海军、空军等多个兵种,通过军事训练、调整改革、出海巡航、戍守边关和日常生活等诸多角度,生动地塑造出新时代军人的人物群像。王凯的中篇小说《楼顶上的下士》,既写了工作有想法、有魄力、有韧劲的指导员,也写了一个低调却又较真的战士姜仆射。在小说里,“楼顶上”成为一种深沉的隐喻,指导员锁上了通往楼顶上的门,也开启了使小姜变成一个他理想中好兵的大门。《人民文学》主编、著名文艺评论家施战军说:“作家们需抵近改革强军大潮下的军旅生活现场,把握构建军旅文学的动态版图,创作出更多时代特色鲜明的新英雄人物形象。”这一期杂志的作品,对广大渴望了解新时代军人形象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种生动而及时的回应。
名刊关注军旅文学的背后是人民群众对强军兴军的热切期待。读者的关注点正是文学刊物的着力点。这些名刊之所以把珍贵的版面留给记录人民军队强军兴军伟大实践的作品,正是因为人民群众对军队实现强军目标的渴盼与希冀。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崛起,无不依赖于强大国防和军队的有力支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人民群众对军队能打仗、打胜仗的期待是必然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人们欣喜地看到,在习主席的坚强领导下,军队强力正风肃纪反腐,恢复和发扬我党我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重整行装再出发;人们欣喜地看到,人民军队组织架构和力量体系实现革命性重塑;人们欣喜地看到,军队聚焦能打仗、打胜仗,大抓练兵备战和军事能力建设,全力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这些强军兴军的伟大实践在文学创作中都有生动的反映。在第八期《人民文学》里,言九鼎的中篇小说《弹壳落地》,塑造了在改革强军进程中尽管面对进退去留,却又勇挑重担的新时代军人形象。在实弹射击训练中,读者从“铜黄的弹壳上反射着鱼鳞状的光芒”里,似乎看到了实战化军事训练的动人图景。李潇潇的中篇小说《一艘军舰的意识》,书写了茫茫大海里军舰上的军人们独特的时间体验,何尝不是一曲驾驭新型作战力量的官兵的奉献之歌。在谈到军旅诗歌对军旅现实生活的书写时,《解放军文艺》主编、诗人姜念光说:“今年第八期刊发的作品中,诗人们以各自不同的语言风格,面向改革强军和全军官兵备战打仗的现实,体验和发掘着明亮、纯正的激情。这些诗歌扎根于多彩的军事生活,出自当代军人的眼光与心灵,包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和时代信息,整体上呈现出从容、慷慨、严整、绚烂的风貌,洋溢着热烈劲健的生命力和宏阔的精神气息,生动记录了强军兴军的火热实践。”
名刊关注军旅文学的背后,是全社会对振奋民族精神的深情呼唤。第八期《人民文学》把弋阳高腔剧《方志敏》放在头条位置刊发,是极富文学意义和现实考量的。革命历史题材现代戏《方志敏》运用烈士家乡戏的形式,将时空线聚焦于1935年方志敏从被俘到牺牲的短短几个月,彰显了什么是共产党人的初心,什么是永不褪色变质的红色基因,什么是革命先烈的坚定信仰。
2014年10月15日,习主席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强调:“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毋庸讳言,在当前的某些文学作品中,缺乏的正是先进文化的引领和昂扬向上的精神。曾几何时,阴暗灰暗、日常庸常占据了小说的主色板,远离时代、喃喃自语成了诗歌的独角戏,“宫斗”“戏说”成了影视的潮流。更有甚者,打着各种各样的幌子,贩卖着历史虚无主义的货色,诋毁正义、诋毁英雄、诋毁党的领导,解构党史、解构军史、解构人民的共同记忆和心灵史。在物质化、多元化的时代,军旅文学为什么打动了人们?正是因为军旅文学有英雄主义的情怀,有光明正大的品格,有牺牲奉献的精神,有永不言败的斗志。而这些,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珍视的品质,是我们这个民族所需要的精神宝藏。
当今的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历史性巨变,作为有理想的作家,作为有社会责任的文学刊物,都应该勇敢地承担起引领时代风气的重要职责,努力创作、刊载反映时代生活、体现时代精神的作品。今天,当读者在军旅文学中找到精神的土壤,在名刊大刊中聆听强军兴军的铿锵足音,他们会深刻体会到:一个创造奇迹的时代必然是英雄辈出的时代,一支浴火重生的军队依然是英雄云集的军队。而历史终会发现,人民军队所创造的坚定信仰、爱国情怀、英雄气概、奉献品格等等已悄然融入读者的血脉,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宝贵精神财富。正因如此,我们有理由向《人民文学》《诗刊》等权威文学刊物为此付出的努力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