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上博与斯里兰卡中央文化基金会联合考古取得阶段性成果 北宋晚期外销瓷见证中斯交流

来源:解放日报 | 钟菡  2018年09月30日08:28

陈杰介绍考古成果。本报记者 蒋迪雯 摄

8月6日至9月14日,上海博物馆(简称“上博”)与斯里兰卡中央文化基金会联合考古队,对斯里兰卡北方重要港口城市贾夫纳进行全面调查与重点发掘,取得阶段性成果。记者从昨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此次在阿莱皮蒂出土的北宋晚期外销瓷组合,对研究当时的贸易航线、转运网络以及中斯文化交流,具有重要学术意义。

对凯茨堡遗址小面积试掘

上博考古研究部主任陈杰介绍,本次工作时间为40天,主要对北方港口城市贾夫纳及周边进行全面调查,对阿莱皮蒂、凯茨堡遗址进行发掘。阿莱皮蒂遗址共发掘92.4平方米,遗址出土陶瓷器总计650多片,来自中国的瓷片超过600片。中国陶瓷的年代在11世纪后半至12世纪初期,相当于北宋后期。这些瓷器主要产自中国东南沿海的广东及福建地区,目前可辨识的器物以广州西村、潮州窑为大宗,器形有碗、盘、盆、碟、壶等,另有部分青釉罐、盆。数量较多的还有一类青白瓷唇口碗,可能为福建产品。此外还发现有9片耀州窑青瓷碗残片,根据碗底的不同,至少属于三件器物。另有少量精美的刻划花青白瓷,产地尚不明朗,需进一步调查研究。

北宋后期,广州是当时最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而临近广州港的西村、潮州等窑亦借此发展成重要的外销瓷窑。目前在海外发现的北宋晚期外销瓷材料非常少,阿莱皮蒂出土的外销瓷组合是非常重要的材料。

此次还对贾夫纳地区进行较全面的调查,共调查了20余个遗址点,对各个遗址点的文化面貌有了初步了解,在部分遗址点发现来自中国的元代枢府瓷、明清时期的青花瓷等遗物。据当地文献记载,凯茨堡遗址可能是整个斯里兰卡较早的港口。在调查的基础上,考古队对凯茨堡遗址进行了小面积试掘,建立了年代标尺。

带来一连串人文外交成果

贾夫纳是离斯里兰卡首都最远的地方,九年前还处于战乱状态,很多建筑物上都有弹孔,还有一些古代遗迹被战火炸毁尚未修复。凯茨堡很热,烈日当空,考古队只好临时搭帐篷遮阳。考古调查比发掘工作更辛苦,很多地方非常荒僻,考古队员中午吃不上饭,只能爬上椰子树摘椰子吃,或者吃棕榈树的果实充饥。

陈杰坦言,8月考古队出征时对于能否有成果没有任何心理预期。“好在运气还不错,历史给我们留下了非常好的遗存。”在斯里兰卡工作期间,上博考古队还做了两场讲座,对斯方考古队员进行全站仪、航空摄影、多视角三维重建等硬件与软件的使用培训及中国陶瓷介绍。

当地时间9月10日,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率代表团抵达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与斯里兰卡中央文化基金会主席签署合作备忘录。他说,此次和斯里兰卡签署的合作备忘录以考古为中介,拓展到博物馆工作的多个方面,包括科学研究和人员培训等。

本次中斯联合考古项目,是上博在海外的首个合作考古项目,也是上博迈出丝路考古的第一步。在斯里兰卡的发掘中发现双方交流与贸易的重要材料,为认识海上丝绸之路、贸易文化交流提供了翔实的实物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