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界追忆表演艺术家朱旭—— 不会演戏的演戏,会演戏的演人
来源:文艺报 | 徐 健 2018年10月26日09:02
他在北京人艺的舞台上,先后塑造过数十个性格独特、色彩鲜明的人物形象,其风趣幽默、细腻传神的表演,在观众心中留下深刻烙印;他是儒雅的君子、慈爱的长者、可爱的老头儿,不留痕迹的表演,被评论为“完全不是在演戏,而是在生活”;他始终坚持读书,刻苦研究理论,更是勤于写文章总结提高,为后来的戏剧工作者留下了宝贵的理论素材和研究资料;他谈自己很少,谈创作很多,他常说自己很幸运,他取得的成就都受益于北京人艺,他始终与他最爱的北京人艺同在……他就是北京人艺表演艺术家朱旭。10月17日,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一如这一节日所蕴含的感恩敬老的主旨,朱旭的亲人,与朱旭合作过的挚友,北京人艺的老领导、老艺术家、演职人员齐聚北京人艺,以一场特殊的追思会,纪念、缅怀这位为北京人艺戏剧表演事业作出卓越贡献的艺术家。
北京人艺演剧风格的优秀的体现者
1952年6月,22岁的朱旭进入刚刚成立的北京人艺,自此,演员这一身份伴随他60余载,是他一生最珍视和看重的身份。60多年来,朱旭在北京人艺的舞台上塑造了数十个性格独特、色彩鲜明的人物形象,并通过长期的艺术实践,形成和确立了自己的表演风格。他是一个有着独特个人魅力和风格的演员,他风趣幽默、准确丰富、细腻传神的表演,不仅赢得了观众的喜爱,也为话剧舞台留下了无数的经典形象。北京人艺院长任鸣表示,“朱旭老师是北京人艺演剧风格的优秀的体现者,真正做到了焦菊隐先生所倡导的深厚的生活基础、深刻的内心体验、鲜明的人物形象。朱旭老师的艺术追求和做人的品格是高尚的,他为北京人艺的话剧事业增添了光彩和荣誉。”
北京人艺表演艺术家吕中曾在《请君入瓮》《咸亨酒店》《屠夫》《北街南院》等多部话剧作品中和朱旭合作演出。在她眼中,朱旭是老师、兄长和朋友。吕中回忆道:有一段时间她曾背着很重的负担,觉得自己不是一个漂亮的演员。她把这种想法跟朱旭老师谈了,朱旭老师跟她说:“你看我漂亮吗?我就是一个丑演员,开始时候没有导演看上我,但是我通过先做舞台工作,后来慢慢地演小角色,一点一点在这个过程当中看到老艺术家们怎么去创作人物,我学到了他们身上的精神。演戏不是演你自己,是演你对生活的理解,是把生活背后的精神传承出来,在舞台上观众看到的不是你的个人,是你通过你的形象所要表达出来的意义。漂亮不是本钱。”谈及演员如何才能“出名”的问题,吕中谈到朱旭老师也有自己的准则:认认真真的演戏、清清白白的做人。所谓“认认真真的演戏”,在朱旭看来,不仅仅是专心的演戏就行了,而是在这个过程中,演员要分析很多很多:这个戏是怎么形成的?这个人物在这个戏里头起什么作用?他又是怎么在特定的生活环境、特定的历史当中成长起来的?演员要有深厚的生活基础,要认识生活,在这个过程中还要不断的学习,学习各种各样的理论。“你要成为一个学者,你要学哲学、社会学、心理学,才能把你体验到的生活逐渐地上升到理论去认识它,然后化到你的身上,再通过表演去表现出来。”朱旭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我们看到了一位热爱舞台的表演艺术家是怎么实践的。“话剧表演是研究人、琢磨人的。朱旭老师非常深刻地把这一点体现出来了。”吕中说。
朱旭老师是我心目中的戏神
“我父亲评价朱旭老师,说的最多的就是‘这老爷子松快,演戏怎么就那么松弛?’”北京人艺演员濮存昕谈到。朱旭老师就是那么本本分分,不演戏了,在家里头跟孩子相处,他喜欢孩子,喜欢家庭生活,喜欢那点生活情趣,就是这个本分,让他如此松弛,如此快乐,如此在生命最后阶段还那么松快。濮存昕说,朱旭老师对北京人艺的影响一直浸润、渗透在他们这些后辈年轻演员身上,像他一样演戏,像他一样做人。“他真的是了不起的一个人,他甚至不只是我们剧院的楷模,更是所有演员界的楷模。”
“朱旭老师是我心目中的戏神”。北京人艺演员杨立新表示,朱旭老师常年的舞台实践和积累,造就了他在舞台上的那种松弛,使他的表演出神入化、游刃有余、挥洒自如,不管是大角色小角色,他都没有失败过。不管在一部戏中是演主角还是配角,他总能为这个戏加分添彩,有了他,舞台上就有光彩。杨立新说,因为朱旭老师的人物有根,因为他个人有魅力,我们大家习惯了他的那种松弛、自然、幽默诙谐的表演,但是大家不知道他曾经在舞台上演过《蔡文姬》里的左贤王、《茶馆》中的秦二爷,看了这些戏,你会知道塑造人物是多途径的、是多方面的。杨立新谈到他进北京人艺还是学员的时候,演的第一个小戏《送菜》就是朱旭老师创作并且导演的。我们做学员还没有毕业时,剧院演出话剧《万水千山》,在“四渡赤水”一幕中,朱旭老师演军长,我演副官,后来看他和林连昆老师主演的《左邻右舍》,看他主演的《三块钱国币》,看他在《骆驼祥子》里的表演,乃至跟他在《哗变》里的演出。“我是沿着他们的脚印走过来的,是看着他们演戏成长的。他没有手把手教过我,但是他是我的老师,他那一辈人都是我们的老师,我怀念朱旭老师和他们那一辈所有的老师们,有了他们才有人艺,是他们塑造了人艺。”
非常懂得用脑筋,懂得怎么创造人物
戏剧评论家钟艺兵计算了一下,66年来,朱旭在北京人艺一共演了47出戏,塑造了47个角色。而这些角色在观众看来,并非都是主演,并非都是主要的角色。他演了很多的小人物、配角,甚至跑龙套,但是在朱旭的眼中没有小角色,每一个都认真对待。“他演戏是高端的,做人是低调的。”钟艺兵用“戏剧人生,大器晚成,斯人已去,留有恒温”16个字概括了朱旭的艺术人生。北京人艺表演艺术家覃赞耀从上世纪50年代就与朱旭一块工作、生活。在他看来,朱旭干什么事情都非常从容,一点都不着急。“他有丰富的艺术经验,非常懂得用脑筋,非常懂得怎么创造人物,演的人物既有丰富的内心体验,又有人物鲜明性格和特点。洪深有一句话,‘不会演戏的人演戏,会演戏的人演人’。我感觉朱旭就是在演人。”
在话剧《甲子园》之前,剧作家何冀平并没有与朱旭合作过。后来,朱旭接了《甲子园》中姚半仙这个角色,他告诉何冀平自己“喜欢这个人物”,“觉得你像是给我写的”。何冀平说,听到朱旭老师的话,她“这心里咚的一下就掉下来了,但是我知道这是朱旭老师在鼓励我,在安慰我”。后来为这个角色,朱旭研究易经,找风水先生体验生活,自己还设计了服装:戴着小帽子,穿一个中式的粗布衣服。舞台上,他把一个孤寂的,但心中对生活有向往,肚子里面有心事的老人,以他特有的幽默、轻松、含蓄,准确地演绎出来。特别是剧中跟他儿子的那场戏,朱旭老师的爆发力非常震撼,台下所有的观众都流下了眼泪。在何冀平看来,艺术是以回味定输赢的,而朱旭老师有太多的人物艺术的造诣让我们回味。“艺术和做人是一样的,就是追求真善美。艺术真实来自真诚,善良是本色,也是艺术的倾向,美是美好、完美、完成,真善美就是一个三角,各自可以是一个顶点。这三者的结合、这三边的结合,我想就是朱旭老师。”
发现并把自己带到舞台上的伟大的艺术家
北京人艺演员何冰说,朱旭老师温文尔雅,具有学者风范,而且他有一颗坚强的灵魂。排练《北街南院》时,朱旭老师给自己写的独白,何冰到现在都记得很清楚,“别信那个邪,就信自个儿”,这是他自己写的,也是朱旭老师内心的声音。他可能一生都在坚持这句话,相信自我,他是最向自我靠拢的一个演员,恰恰通过这条道路,他塑造了那么多人物。“我认为朱旭老师是发现自己并把自己带到舞台上的伟大的艺术家。”何冰表示,“要想去接近朱旭老师,就是他那句话,‘不要相信什么,要相信你自己’,我会用今后的时间不断地去讲朱旭老师的故事。”北京人艺演员冯远征谈到,他们这一代演员很幸运,可以和朱旭老师同台演出,在生活中近距离接触他,和他聊天,和他开玩笑。“我非常喜欢朱旭老师那种散淡和幽默的精神状态。我们今天不仅追思朱旭老师,更重要的是如何承担起现在北京人艺的重任。”
北京人艺表演艺术家李源认为,朱旭是一个少有的天才。比如说,有一次《蔡文姬》的演出,1000多张票都卖出去了,主要角色却找不着了;等到找到这个演员,戏马上就开幕了,不能让观众等着啊。这时朱旭顶上去了,饰演左贤王,全场一句词都没落,这是多难演的角色啊。朱旭有这么一句话:“我永远忘不了北京人艺。”他在国外也是这么说的,每次领奖的时候,最后一句话老是离不开北京人艺,他说的都是实话。他是北京人艺造就出来的,没有北京人艺就没有朱旭。“他是我心目中崇敬、永远忘不掉的一个人艺人,我相信人艺还会不断出现这样的人。北京人艺有一个传统,就是只要你认认真真地演戏、老老实实地做人,你就能成为朱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