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写新时代文学的瑰丽篇章 ——第三届中国文学博鳌论坛综述
来源:文艺报 | 黄尚恩 2018年12月03日08:11
11月27日至29日,以“回顾与展望: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中国文学”为主题的第三届中国文学博鳌论坛在海南琼海举行。中国作协主席铁凝,中共海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肖莺子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出席论坛并讲话。来自全国各地的70余位作家、评论家参加论坛,围绕相关议题展开深入讨论。
新时代文学有着广阔的空间
李敬泽在讲话中说,各行各业都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而文学界的纪念和回顾有着特别的意义,因为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文学确实领风气之先,处于思想解放的前沿。文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与时代同行,敏锐感应时代变革,积极书写人民心声,不断拓展中国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供新的语言和新的感受方式。在那些优秀的文学作品中,作家们有力地反映了改革开放的巨大历史进程,表达了人民为幸福生活而不懈奋斗的时代精神,积极推动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进步。千千万万的读者在其中看到了历史的前进,也看到了自己的命运,找到了激励自己的精神力量。
李敬泽表示,回首改革开放40年的文学,我们对它所取得的成就充满骄傲和自豪,但我们绝对没有理由沾沾自喜、固步自封。恰恰相反,我们要与时俱进,不断回应伟大的变革时代,书写人民的心声,表达人民的经验。经过这40年的发展,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变化越来越快,人的经验越来越复杂,作家必须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向这个时代敞开,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更为宽阔的视野处理复杂的经验,在作品中给予它形式和结构,回应这个时代的重大生活和精神命题,体现一种总体性关怀。在新时代,伴随着新的巨大变革,中国文学一定会拥有新的更大、更为广阔的思想和艺术空间。但这个空间不会自动出现,它需要作家们跳出舒适区、跳出固化的思维和写作轨道,在广阔的时代背景中不断磨砺前行,不断探索拓展,以更多优秀的文学作品满足人民对美好精神生活的新期待。
充分肯定这四十年文学取得的巨大成就
李佩甫说,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像他这样的一批作家。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的写作方向,他的写作方向就是那片生他养他的土地——豫中平原。为了写作,他喜欢到处走一走,寻找创作的灵感和素材。河南有着辉煌的历史,也有着苦难的岁月。改革开放之后,河南在吃饭问题和治水问题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极大的提高。如今,走在河南的乡村,精准扶贫如火如荼地推进着,河南人凭借着自己的勤劳不断改变着自己的命运。文学应该积极反映农民的新变、乡村世界的巨变。
杜学文谈到,我们的文学与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同频共振。在改革开放到来之前,那些具有历史敏感性的作家们从现实生活的蛛丝马迹中发现了时代的新趋向,在作品中表达了对改革开放的深情呼唤。随着改革开放的开始和深入,作家们积极书写改革取得的巨大成就,并试图寻找更为丰富的思想、文化资源来推动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在这个过程中,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作家作品。这些作品题材各异、风格多样,但都积极回应时代的召唤、书写人民的心声,并形成了独特的审美特征。
阿成说,改革开放为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从衣食住行等方面都可以看出,我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一代代作家为了记录这40年的巨变,创作了一大批优秀的文学作品。他在《住房简史》《买车简史》《爱情简史》中试图完成对这一代人“生活简史”的书写。时代在发展,文学的书写不会停步,希望有更多作家书写改革开放,书写新时代涌现出来的新事物,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生活、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
谢有顺认为,我们要去掉“厚古薄今”的思维定势,敢于肯定最近40年来的文学成就,特别是在诗歌、长篇小说等领域涌现的优秀作品。在这40年中,作家们对固有的语言模式进行革新,建立起新的极具个性的语言表达。新的语言必然承载新的价值、新的观念。在当下,作家要提升对重大问题的发言能力。文学是关乎灵魂的事业,应该对人性的复杂性、精神的可能性提出探讨,使文学创作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精神劳作。
刘琼说,改革开放40年,中国社会发生了全方位的历史性转变,而我们的文学也从不同侧面书写了这一个独特的历史进程,与整个时代同频共振。从《芙蓉镇》《沉重的翅膀》《平凡的世界》《抉择》《秦腔》《蛙》《天行者》《生命册》等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中可以看出,优秀的作品大都具有在场感和问题意识,既书写和观照现实,又试图干预现实。它们也都坚持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本,体现了鲜明的人文性和关怀意识。
范稳谈到,改革开放40年来,是云南文学繁荣发展的40年。一代又一代的云南作家立足红土高原,不断书写出精彩的云南故事。他们注重对本民族历史与文化的全新阐释和再度书写,紧贴大地写作,让作品颇具原生态的山野之气。张浩文也介绍了海南文学近几十年来的发展情况。他认为,海南有着良好的文学氛围,文学的发表阵地、文学的配套鼓励机制都相对比较齐全,各种文学类型的创作都比较繁荣。伴随着海南自贸区自贸港的建设,必将给海南人民的生活带来深刻的影响,而文学要积极书写这些新变。
李春雷认为,报告文学、纪实文学在真实记录社会历史和现实生活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改革开放40年来,一大批报告文学佳作承担起为现实呐喊、为真理执火的时代重任。在波澜壮阔的新时代,各种社会的变化层出不穷,报告文学作家需要迈开自己的双脚,去走进更深层的生活,去思考更深层的问题,并把这一切都转化为鲜活的文学感觉,渗透到文字中,用艺术的形式,真实、冷峻地反映现实生活,写出对时代具有震撼和补救作用的作品,为新时代留下我们书写的“史记”。
更好地处理新时代的新经验
何向阳说,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全方位的变革,这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前所未有,在人类发展史上也绝无仅有。改革开放40年来的文学生态发生了很大变化,作家与评论家之间密切交流,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批评良性互动。作家与评论家在这40年里建立起来的团结和谐条件下的深层对话关系为新时代文学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中国文学博鳌论坛的举办,也正致力于进一步巩固这种深层对话关系和良性文学生态。深层对话不是一团和气,而是说真话、讲道理,是评论家与作家真诚地做诤友,是针对文学创作中的问题敢于发声、悉心总结、深入研讨,褒优贬劣、激浊扬清,从而有效引导创作、推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积极推动文学创作由“高原”向“高峰”不断迈进。
孔见谈到,在过去的岁月里,我们可能更多关注的是经济的建设,让物质资料尽可能的丰富。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精神的生活,追求优雅、高贵的灵魂,而文学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相信会有更多作家关注时代和社会的新变,积极书写人民精神面貌的改变。
徐则臣说,改革开放40年文学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是毋庸置疑的。但站在这个历史节点,我们还应该思考当下文学所存在的不足,以便推动它更好地发展。作为一个编辑,在阅读稿件的过程中,常常感受到一种审美的疲劳,很多作品显得陈旧,与这个世界错位、脱节,无法让人产生共鸣。因此,在这个巨变的时代,作家需要敞开自己的所有感觉,寻找那一些可能是“变”和“新”的蛛丝马迹,然后尽力地表达出来。新的时代和世界,必定有一个区别于过去的结构,作家需要不断寻找这个新的文学结构。
葛水平说,改革开放是从农村开始的,40年的乡村发展给人民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从乡村的人、事、物中,写作者可以纵观历史。面对日常化语境的今天,小说创作在经往山路崎岖的行程中正通往宽阔的道路,写作者应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写下此时的中国故事,让未来转身看时看得见历史风景。
陆梅谈到,在这个时代,无论新媒体、新科技怎么变,资讯信息如何爆炸性增长,一些基本的标准、一些坚持和守护,不太可能轻易改变。借用画家黄宾虹的一句话,就是“屡变者体貌,不变者精神”。这“精神”,也就是文学的常道。作家需要保持对经验世界的机警,保持一种内在的创造性活力和积极主动的探索精神。作家要从大量的碎片化信息中走出来,走到信息和故事的背面,探寻现实的复杂性,并以丰富的想象力重新建构起一个更有行动主体性的“内宇宙”。
张莉认为,改革开放40年来,文学批评与文学创作是同生共长的关系。伴随着文学创作的繁荣,文学批评也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但在当下,我们需要进一步重视文学批评的审美信任问题。现在作家的涉猎面非常宽广,相应地,对批评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批评家要有大量的阅读,有足够宽阔的眼光,有雅正的美学趣味,也要有审慎的态度。他应该成为作家和文学的“同时代人”,要与自己的虚荣心做斗争,要有职业的良知,不能辜负了读者与作家的审美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