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风清韵满眼明 ——读陈奕纯画作《接天莲叶无穷碧》
来源:文艺报 | 任之 2018年12月04日15:09
接天莲叶无穷碧
夏天好吗?各人感觉不同。我是最厌夏天的,暑气逼人,昏头转向,有时想做什么事,都提不起兴趣来。那么,何妨读读画吧。
这回,我所读的是陈奕纯的一幅荷花图,曰《接天莲叶无穷碧》。“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是宋代诗人杨万里一首著名的诗中两句,诗是写夏日西湖的。但陈奕纯此画却是借古人之句,造自我心境,倒不一定要刻舟求剑,非认定是画西湖夏日的风景不可。
夏日生意盎然,虽是酷热,可是,汪汪的碧波上,一派的绿色的世界,却是令人有眼见绿意、心生清凉之致,仿佛间顿觉清风徐来,漪乎泠矣。然而,画中有清韵,画外则蕴含着更高远的寄托。画家乃是借荷花抒情寄意,有许多的画外之音,值得我们去寻绎;否则,这赏画又何得谓之读乎?其中,当然有它意蕴深长的耐人寻味者。
清人叶燮说过:“天地之大,风云雨雷是也。风云雨雷,变化莫测,不可端倪,天地之神也,即是至文也。”为文固要带风云雨雷之气,画亦必然。画到妙处,则可得天地之神,即变化莫测,不可端倪也。这是领会天机之后的神来之笔,可得其一岂能得其二者乎?故欲求复制而谈何容易哉?
然而,今观乎《接天莲叶无穷碧》者,其表现之佳趣,或可近此。挹得天趣,蕴无限的生机,烂烂漫漫,铺展开去,一路的悠远、浩荡,让人心静如水。这是对高远精神的礼赞。
似乎我们都读过那篇著名的《爱莲说》吧?自宋之后,荷花的指喻明显,都指向了道德的轨范,说是一种引导向清洁的道德的要求,却也未为不可。这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更是润物无声的一种激励。于是,画家笔下的千姿百态的荷花,就不只是物象而已,更是一种精神层面上的隐喻。因此,人们爱荷花,赏荷花,画荷花,读荷花图,都是一种藻雪精神的自我修身养性的过程。我读陈奕纯《接天莲叶无穷碧》,所读的是艺术上的高迈;然而,更深刻体会的却是其间所呈现的精神方面的朗月清风。
当然,这样的创作不是劈空而来的,我们于此读到了他对深厚的传统文化的顶礼虔诚。陈奕纯究竟融会贯通了多少古今人的妙笔理趣?终于,能够水到渠成地成就了他今天的这一番自家面目。
这里,有他的从容,一笔一笔地画着,熬过了岁月的春夏秋冬;然而,任由日月轮换,我想,难得的他却心不为所动,幡动而心不动,依然是心头的一派悠悠荷香。
周敦颐说,他“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故,荷花是花中君子。要如何才能在画面上,表现这种君子之美?当然不是那么容易的。
陈奕纯的爱莲,当然爱入骨髓,唯此方得知音,物理人情兼而融之,则笔下的荷花,有生命的蓬勃,有生命的丰饶,更有生命的美丽,而一脉碧盈盈的,却是生生不息的精神。一幅画的创作,尤其是大尺寸的画作,所最怕的是平铺直叙,笔笔都安稳,笔笔都没有毛病。这种平稳是可怕的魔怔,画如诗如文,诗有诗眼,文有文眼,而好画也必须有跳脱画面的画眼。一种越轨的笔触,可以突破平常,化平常为奇崛。这种舒张与酣畅,无羁的放浪,才是激动我们的兴奋点。因此,有了画眼,才可以说,满幅的画皆活,都可见光彩。
那么,《接天莲叶无穷碧》的画眼在哪儿?是莲叶上尽情开放的花吗?这些荷花风情万种,为满幅画增加了多少迷人的丰致,当然是不容忽视的美丽风华。可是我觉得,它们还不是画眼。然而,是那些飞鸟吗?或动或静的,这几匹鸟太可爱了,让人顿时有着无尽爱怜之感动。故画眼非它们莫属了啊?但到底是与否呢?我忽然发现,画家出人意表地在满满的一池荷花当中,却画出了几穗另类的植物。这几穗植物是如此之突出抢目,它们才是画家匠心之笔,是《接天莲叶无穷碧》的画眼所在了。
绘画要能独特,要善于破。破就是突出重围,不按规矩来,却又让人不能不惊叹其存在的必然。如陈奕纯笔下的这几穗植物,就破得很好,它们是不讲道理的,可是又是情理之中的。在偶然和必然之间,矛与盾之中,却是如此的和谐。
画画,要出奇,没有出奇则不能夺人眼球。但一味地追求奇怪,却也不好。于是,整个创作过程,就是在奇与正的不断解决、矛与盾的不断调和当中完成。至于问题如何解决?圆满的程度如何?就考验每一位画家了。
白石翁有题荷花诗曰:“清风也有轻狂意,经过莲花亦自香。”陈奕纯的《接天莲叶无穷碧》,虽是纸上经营,却分明芬芳袭人,好一个香清玉润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