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钱小芊:在“改革开放与路遥的创作道路”研讨会上的讲话 (2018年12月7日)

来源:文艺报 | 钱小芊  2018年12月10日08:20

钱小芊:在“改革开放与路遥的创作道路”研讨会上讲话

同志们、朋友们: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前不久,中央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表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了改革开放杰出贡献人物拟表彰对象的公示名单,作家路遥、蒋子龙名列其中。这显示了党中央对文学事业的高度重视,显示了人民群众对优秀文学工作者的积极评价,这个表彰既是作家个人的荣誉,也是文学界共享的荣耀。

路遥的创作道路,与改革开放伟大历史实践的时代背景不可分割。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人民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大到国家与民族的面貌、小到人民的日常生活,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这样一场震古烁今的历史巨变,推动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也为中国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与动力。改革开放的40年,中国文学重新起航、生机勃发,广大作家热情高昂、团结进取,文学环境日益向好,名篇佳作层出不穷。路遥文学创作的黄金时期,正是我国开启改革开放伟大历史进程的时候,这种文学收获与时代发展间的重合,不只路遥一人,沐浴着改革开放春风成长起来的新时期的作家们的作品,都在印证改革开放对我国文学事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古人云,“歌谣文理,与世推移,风动于上,而波震于下……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文学创作与时代风貌,从来不能孤立地进行讨论。具体到每位作家,他所体验着的生活、他所观察到的世界、他思索着的问题以及思考问题的方式,都一定带有特定时代的烙印。对以路遥为代表的新时期成长起来的一代作家来说,改革开放带来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一方面,党的文艺路线和方针政策使文学创作有了一个更好的环境,改革开放带来的理论和艺术创新拓宽了作家的视野、丰富了创作的手段;另一方面,历史的巨变将广大作家带到了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新鲜、更生动、更丰富、更复杂的现实生活面前。面对时代的丰饶馈赠,广大作家满怀激情地投入到广阔的时代生活之中,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记录时代变迁、反映人民心声,创作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文学精品力作,托举起了新时期的文学高原。

今天,中国作家协会和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共同在此召开“改革开放与路遥的创作道路”研讨会,为的是梳理和总结作家与时代的深刻关系,并从作家个体的创作道路中进一步认识和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学的时代品格,进一步坚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学的前进方向。

路遥自1949年12月出生到1992年11月去世,一生只有短短的42年。他的创作活跃期,正是中国人民经历艰辛探索开始走上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岁月,是中国文学与人民同心、与时代同行,广大作家、艺术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呕心沥血、潜心创造的岁月,路遥在这伟大的时代成长为一个作家并自觉将文学创作融入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用心用情抒写中国社会发展和进步,展示出令人感佩的创作激情,创作出了《人生》《平凡的世界》等一系列中国当代文学的经典之作,感染、影响也塑造了一代代读者,用他有限的生命点燃了一座散发出无限光与热的文学灯塔。

路遥的一生,是扎根中国大地,与人民共命运、与时代共前行的一生。他出生在陕北山区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在青年时代从事过许多不同的工作,在农村小学教过书、回故乡务过农、在延川县文艺宣传队里当过创作员。从青年时代起,路遥的胸中就燃烧着文学梦想,早在1970年他就在延川县的刊物《延川文化》上发表过诗歌。1973年, 路遥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进修,这成为路遥一生中重要的转折点之一。就读延安大学期间,路遥广泛而系统地阅读了大量中外文学名著,并在文学创作上崭露头角。1973年7月,《延河》发表了他的短篇小说《优胜红旗》,这是路遥公开发表的第一篇小说。随后, 路遥参加了《延河》编辑部召集的创作座谈会,接触到了柳青、杜鹏程、王汶石等一批优秀的人民作家。从延安大学毕业后, 路遥进入陕西省作家协会《延河》杂志工作。1980年,路遥创作发表了小说《惊心动魄的一幕》,这篇小说后来获得了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1982年,路遥发表中篇小说《人生》。这篇描写农村知青人生命运的小说,以改革时期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为背景,紧贴时代脉搏、情感力量强劲,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反响,获得了当代青年和广大读者的强烈共鸣。几年之中,路遥先后创作出了《在困难的日子里》《黄叶在秋风中飘落》《你怎么也想不到》等一系列优秀的小说作品,迎来了创作生涯中的一次高峰期,并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然而,这一系列的成绩并没有让路遥满足。在后来的回忆中,路遥说,“如果为微小的收获而沾沾自喜,本身就是一种无价值的表现。”路遥的目标,是创作出“一部真正的长篇作品,甚至是长卷作品”,他渴望去挑战这份“本属巨人完成的工作”。1984年,路遥开始筹备这项“巨人的工作”;到1988年,百万字的长篇巨著《平凡的世界》终于完成。这部小说在时间上跨越了我国从改革开放前到80年代中期这段急剧变化、波澜壮阔的改革岁月,用文学的笔触形象地描绘和呈现了近百位人物,史诗般地反映了改革开放过程中中国城乡社会生活的巨大历史性变迁,表现了一代青年人的内心世界与理想追求。1988年,《平凡的世界》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

多年来持续不断的辛劳写作,为中国文学留下了一部部经典之作,也严重透支了路遥的心力和体力。1992年11月17日,路遥因病医治无效在西安逝世。在路遥的追悼会上,陈忠实说过这样一句话:“一颗璀璨的星从中国文学的天宇陨落了,一颗智慧的头颅终止了异常活跃异常深刻也异常痛苦的思维。”20多年过去,当我们相聚在这里,回顾路遥一生的文学成就和创作道路,我们会意识到,那颗璀璨的星并没有真正陨落,它依然在文学的天空中绽放着光芒,标识并指引着后来人脚下的文学之路。今天,当我们纪念路遥,同时也是在纪念无数与路遥一样情系人民、书写时代的优秀作家;当我们体认和丈量路遥所抵达的文学高度,同时也是在勾勒和确证路遥所坚持的文学创作道路。

路遥的文学创作道路,就是紧跟时代、抒写时代的道路。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任何一个时代的经典文艺作品,都是那个时代社会生活和精神的写照,都具有那个时代的烙印和特征。任何一个时代的文艺,只有同国家和民族紧紧维系、休戚与共,才能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反映时代是文艺工作者的使命。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把握时代脉搏,承担时代使命,聆听时代声音,勇于回答时代课题。路遥的作品之所以广受欢迎,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的创作深深地扎根在时代生活的土壤里面,把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命运融入笔中,他的作品真切地反映了时代的进步。路遥以《平凡的世界》为代表的许多优秀作品,讲述的都是改革开放初期的故事。这段时期,正是中国社会的重大转型期,无数普通人的生活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这种时代之变,为文学提供了丰厚的矿藏,也对作家的创作提出了挑战。路遥敏锐而勇敢地迎接这一挑战。他的写作紧扣时代脉搏、展现了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方方面面的社会景观,深情书写不平凡的历史大潮中人民群众看似平凡的生活,让国家的命运与个体的人生在自己笔下水乳交融、不可分割。路遥的作品,因此显示出史诗性的色彩。这种把握时代的敏锐、书写时代的雄心,对于今天的写作者依然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

路遥的文学创作道路,就是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的道路。在路遥著名的随笔《早晨从中午开始》里面,他引用列夫·托尔斯泰的话:“在任何艺术作品中,作者对于生活所持的态度以及在作品中反映作者生活态度的种种描写,对于读者来说是至为重要、极有价值、最有说服力的……这种态度渗透整个作品。”路遥是一位认真对待生活、认真思考生活的作家。从他的作品中,我们能够清晰地触摸到丰富的生活细节、鲜活的经验质感,能够感受到一位作家面对生活时严肃认真而又充满热爱的态度。这种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也是对人民的热爱。路遥笔下的生活,乃是有血有肉的人民的生活。这生活绝不是空洞的想象或概念,而是能够真正反映人民的喜怒哀乐和命运起伏。路遥对自己作品中人物的命运是热爱而关切的,对人物背后站立着的现实生活中的无数普通人是有亲情和深情的。这一点,我们从路遥作品中强烈的情感力量和叙事中随处可见的抒情议论,都可以感受得到。习近平总书记说,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始终把人民的冷暖和幸福放在心中,把人民的喜怒哀乐倾注在自己的笔端。路遥做到了。也正因如此,路遥的作品引起了读者极大的情感共鸣,获得了人民群众广泛的认可和喜爱。《人生》发表后,路遥收到了全国各地寄来的无数读者来信,许多人向他请教人生问题,还有一些遭受挫折的青年希望从路遥这里得到鼓励,重新拾起奋斗的勇气。如此热烈的反响再一次证明,用爱书写人民的作家,人民也将用爱来回馈他。

路遥的文学创作道路,就是呕心沥血、潜心创作的道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那样,古往今来,文艺巨制无不是厚积薄发的结晶,文艺魅力无不是内在充实的显现。凡是传世之作、千古名篇,必然是笃定恒心、倾注心血的作品。“凡作传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传世之心”。路遥的成功,与他秉持传世之心、呕心沥血打磨精品的创作态度是分不开的。路遥后来回忆,他创作《人生》时,曾经每天工作十八个小时,分不清白天黑夜,浑身如同燃起大火,经常深夜在县招待所的院子里转圈行走,甚至引起了招待所所长的担心。动笔写作《平凡的世界》之前,路遥为了充分了解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和人民生活形态,专门找来十年间《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以及省报地区报的合订本,逐月逐日仔细翻阅,最后甚至磨破了手指、只能用手掌翻动纸张。为什么要做这样繁重而琐碎的工作?路遥自己给出过解释,他说:“生活可以故事化,但历史不能编造,不能有半点似是而非的东西。”《平凡的世界》写到第三卷时,路遥已经有了肝腹水症兆,开始大口吐血。即便如此,路遥依然坚持写作,最终抢在疾病把他击倒之前完成了整部作品。这种不草率、不浮躁,不遗余力、全身心投入的创作态度,令我们肃然起敬,这也是他的文学作品能够真正走入人民心中的重要原因。

路遥的文学创作道路,就是秉承现实主义文学精神、塑造时代新人的道路。路遥创作的高峰期在20世纪80年代,这在时间上与文学思潮风起云涌的时期大致重合。路遥认真地阅读、思考和学习过中外文学史上各种不同类型的文学理论和文学作品,但他本身并没有简单地被一时一地特定的文学风潮席卷了去,而是秉承着现实主义精神创作了《平凡的世界》等一系列优秀作品,在坚持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精神的同时也拓宽了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道路。以《平凡的世界》来说,双水村的变化,构成了中国城乡社会在改革开放过程中的变化缩影。典型人物所达到的高度,就是文艺作品的高度,也是时代的艺术高度。而孙少安、孙少平这对小说主人公,体现着时代的精神高度和深广的社会内容,他们所体现的时代精神至今感染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年轻人,已经成为中国当代文学记忆中深入人心的时代新人的典型形象。《平凡的世界》这部作品,是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小说,也是中国当代文学的经典之作。路遥说,作家的劳动,是要给历史一个深厚的交待。通过一种经典性的现实主义文学创作手法,《平凡的世界》这份交给历史的答卷无疑是令人满意的,同时也再一次印证了现实主义文学创作强大而坚韧的生命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坚忍不拔的伟大精神,也需要振奋人心的伟大作品。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作品和伟大的作家。作为一位与改革开放共同成长、倾心尽力书写改革开放伟大历史进程的优秀作家,路遥所坚持和开拓的文学创作道路,对于新时代中国作家的文学创作,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希望广大作家能够学习和继承路遥书写时代的雄心、热爱人民的心怀、忘我投入的创作态度和坚持现实主义道路的文学定力,把质量作为作品的生命线,潜心创作,勇攀高峰,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与人民的优秀文学作品,为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学的发展繁荣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