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雅集汇聚戏曲展演、戏装展览、戏曲电影放映 周信芳“追韩信”蟒袍亮相世纪坛
来源: 北京日报 | 李洋 2019年01月08日08:43
刚刚过去的周末,一个集戏曲展演、戏装展览、戏曲电影放映于一体的非遗雅集在中华世纪坛拉开帷幕。首先登场的花雅霓裳——非遗戏曲服装服饰展上,京剧大师周信芳穿过的一件“改良蟒”亮相,让戏迷一睹真容。
制作精良的宫装、官衣、褶子、箭衣、马褂等30件京剧戏装,12幅戏曲人物画像以及多种类盔头在展览上一并亮相。其中,最吸引人的就是一件香色改良蟒。展览总策划人、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戏曲演艺委员会主任吕固亮介绍,所谓“改良蟒”指的是在京剧名家马连良等的推动下,形成的一种既保持形制又有所提炼的蟒袍设计。这种蟒袍上所绣龙纹在传统样式基础上有所简化,兼顾简洁明快和威严庄重的效果。
此次展出的周信芳所用的香色改良蟒,还有更特别之处。据拥有这件蟒袍的私人藏家介绍,上世纪五十年代,剧装设计大师谢杏生曾为周信芳设计了两件改良蟒,分别用于《徐策跑城》《萧何月下追韩信》两出戏。此次展出的便是“月下追韩信”所用的那件。周信芳先生艺名“麒麟童”,因此,这件蟒袍胸前绣麒麟而非通常使用的龙纹。
同时亮相展览的还有荷叶盔、驸马套、蝴蝶盔、王帽等多种盔头。脸谱画家苏永革绘制的《群英会》曹操、《将相和》廉颇等名戏角色画像也一同展出。
非遗雅集的剧目展演板块,则依托一年前原文化部发布的《全国地方戏曲剧种普查成果》,在京剧、越剧等剧种之外,选择了一些稀缺独特,并与北京有千丝万缕联系的地方剧种参加展演。其中,徽剧是清乾隆年间沿京杭大运河从扬州来到北京的,曾对京剧的诞生起到重要推动作用,也是大运河文化带所承载的丰硕文化成果之一。“祁阳子弟满天下”是京剧大师梅兰芳对祁剧的称赞。这个对北方观众来说非常陌生的剧种,起源于明代湖南祁阳,清代至民国传遍大江南北,建国后曾多次赴北京演出。扬剧是扬州及周边地区流传的小调,也曾是历史上戏曲繁盛时期的一个流行剧种。就在刚刚过去的元旦,扬剧还曾登上国家大剧院的舞台。
另有戏曲影片《野猪林》和《群英会》将于本周末在世纪坛放映。
非遗雅集由北京文化艺术基金支持,活动将持续至2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