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新思想 奋斗新征程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时的重要讲话体会
来源:中国艺术报 | 董耀鹏 2019年03月08日16:40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时代文艺工作和文艺事业高度重视,把它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并纳入全局、着眼长远,作出一系列战略决策和重大部署。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亲自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是一篇闪烁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辉的纲领性文献。2016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并发表重要讲话,这是与新时代广大文艺工作者又一次的面对面谈心,是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的姊妹篇,论述深刻、思想深邃、意蕴深远,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2019年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并发表重要讲话。这篇情真意切、语重心长的讲话结合新的历史条件和变化的社会实践,对新时代的广大文艺工作者和社会科学工作者提出了殷切期望,具有极强的思想性、理论性和指导性,是我们广大文艺工作者和文联工作者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首次下团组就来看望文化艺术界政协委员,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文艺工作和文艺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对文艺工作者的亲切关怀。现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如沐春风、如饮甘露,倍感振奋、备受鼓舞,更觉肩负的责任和担当重大。我们应当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坚守艺术理想、勇于创新创造,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用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奋力书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兴盛的新篇章。
从“根”和“魂”的高度,更加明确文艺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的重要地位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文化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就属于培根铸魂的工作,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广大文艺工作者应当站在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样的历史高度,深刻认识文艺在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充分认识文艺工作者在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中大有可为的重要作用,勇于担当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神圣使命,厚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扬爱国主义旗帜,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用坚忍不拔的伟大精神和振奋人心的伟大作品,激励和鼓舞全国各族人民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心共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从“时”与“势”的高度,更加明确文艺要为伟大时代画像立传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希望大家承担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使命,勇于回答时代课题,从当代中国的伟大创造中发现创作的主题、捕捉创新的灵感,深刻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巨变,描绘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图谱,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任何一个时代的经典文艺作品,都是那个时代社会生活和精神的写照,都具有那个时代的烙印和特征。任何一个时代的文艺,只有同国家和民族紧紧维系、休戚与共,才能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都具有重大而特殊的意义和价值。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树立创作中华民族新史诗的雄心壮志,因时而兴,乘势而变,把握时代脉搏,承担时代使命,聆听时代声音,勇于回答时代课题,积极投身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实践当中,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创作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时代、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国家、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的优秀文艺作品。
从“本”和“源”的高度,更加明确文艺要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抒情放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一切成就都归功于人民,一切荣耀都归属于人民。要战胜前进道路上的种种风险挑战,顺利实现中共十九大描绘的宏伟蓝图,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汇集和激发近14亿人民的磅礴力量。文学艺术创造、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首先要搞清楚为谁创作、为谁立言的问题,这是一个根本问题。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文化文艺工作者要走进实践深处,观照人民生活,表达人民心声,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人民、描绘人民、歌唱人民。
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人民的需要是文艺存在的根本价值所在。能不能推出优秀作品,最根本的决定于是否能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这就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认真履行为人民服务的天职,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始终把人民的冷暖、人民的幸福放在心中,以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人民的生活、命运、情感,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不断进行生活和艺术的积累,把人民的喜怒哀乐倾注在自己的笔端,表达人民的心愿、心情、心声,讴歌奋斗人生,刻画最美人物,引导人们找到思想的源泉、力量的源泉、快乐的源泉,让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
从“创”和“精”的高度,更加明确文艺要为人民奉献更多更好的优秀作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一切有价值、有意义的文艺创作和学术研究,都应该反映现实、观照现实,都应该有利于解决现实问题、回答现实课题。希望大家立足中国现实,植根中国大地,把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和当代中国人精彩生活表现好展示好,把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阐释好。文艺创作要以扎根本土、深植时代为基础,提高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
创作生产优秀文艺作品是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创新是文艺的生命。广大文艺工作者必须牢记创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务,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克服浮躁这个顽疾,精益求精搞创作,在提高原创力上下功夫,在拓展题材、内容、形式、手法上下功夫,推动观念和手段相结合、内容和形式相融合、各种艺术要素和技术要素相辉映,在直面当下中国人民的生存现实的同时,向着人类最先进的方面注目,向着人类精神世界的最深处探寻,努力创作生产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的优秀作品,不断把更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满足人民对多方面多层次多样性精神文化生活的美好需求。
从“修”和“德”的高度,更加明确文艺工作者要用品行和操守引领社会风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文化文艺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肩负着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温润心灵的重要职责,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使命。大家理应以高远志向、良好品德、高尚情操为社会作出表率。要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树立高远的理想追求和深沉的家国情怀,努力做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有贡献的艺术家和学问家。要坚守高尚职业道德,多下苦功、多练真功,做到勤业精业。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尊自重、自珍自爱,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
伟大的文艺展现伟大的灵魂,伟大的文艺来自伟大的灵魂。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是给人以价值引导、精神引领、审美启迪的,艺术家自身的思想水平、业务水平、道德水平是根本。文艺要塑造社会的人心和良心,文艺从业者首先要塑造好自己。养德和修艺是分不开的。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把崇德尚艺作为一生的功课,把为人、做事、从艺统一起来,自觉坚守艺术理想,追求真才学、好德行、高品位,加强思想积累、知识储备、文化修养、艺术训练,不断提高学养、涵养、修养,自觉抵制不分是非、颠倒黑白的错误倾向,自觉摒弃低俗、庸俗、媚俗的低级趣味,自觉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腐朽思想,做到修身与创作共进、人品与艺品齐升,真正成为真善美的追求者和传播者、先进文化的践行者、社会风尚的引领者。
旗帜引领前进方向,共识凝聚奋斗动力。新时代呼唤新作为,新挑战蕴含新机遇。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切实担当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在正本清源上展现新担当,在守正创新上实现新作为,用人品、艺品和作品,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贡献应有的才情、智慧和力量。
(董耀鹏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曲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