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新时代文学的新内涵

来源:文艺报 | 石一宁  2019年03月13日06:52

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文艺界社科界委员时的讲话,是继文艺工作座谈会、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和党的十九大之后,关于文艺的又一次重要论述,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是我国当前和今后很长一个时期文学艺术发展的方向和指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新时代也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面临着新的挑战的时代。文学是时代的晴雨表,跟随着时代的步伐,感应着时代的悲欢,因此一时代有一时代的文学。对于中国当代文学来说,新时代并不仅仅是一个时间概念,它还是一个空间概念。习总书记指出,新时代文艺创作、学术创新拥有无比广阔的空间。我理解,这是因为在新时代的空间里,正在发生着历史的巨变,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坚毅奋斗,正在中华大地上谱写壮丽的史诗。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和近14亿中国人民的磅礴力量,正在这个空间里淋漓尽致地演绎发挥。当代文学要注视新时代这个时间,更要把握新时代这个空间。

新时代是新的时间和新的空间,对文学来说,这意味着新的历史内容、新的人物、新的情感。习总书记指出,文艺工作者要从当代中国的伟大创造中发现创作的主题、捕捉创新的灵感。要立足中国现实,植根中国大地,把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和当代中国人精彩生活表现好展示好,把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阐释好。我理解,这些话语实际上指出了新时代文学所应具有的内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及其伟大成就,是当代中国的伟大创造和发展进步,这一伟大创造和发展进步和经历着、体验着这一切的当代中国人的精彩生活,以及其中所喷薄、所涌流的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和中国力量,是新时代文学应该关切、凝注和含纳的历史内容。新时代是一个中华民族前所未有的更加接近实现伟大复兴梦想的时代,新时代中国人的生活,是走向富强、更加自信、满怀希望的时代,新时代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和中国力量的张扬,正是来自这种富强、自信和希望。新的现实、新的生活,既为文学提供了新的主题、新的灵感,也必然涌现新的人物、新的情感。新时代文学工作者面临着更新观念、调整心态去寻找、去发现、去捕捉、去表现新的人物和情感的新课题、新挑战。

新时代的生活必然对文学创作的现实题材提出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繁荣文艺要加强现实题材创作,而在看望政协文艺界社科界委员的这次讲话中,习总书记对此更有针对性地加以强调,明确提出了文艺创作者要承担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使命,勇于回答时代课题,深刻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巨变,描绘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图谱,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讲话对加强现实题材创作的内涵、外延和意义进行了界定和阐述,值得文学界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深思、领会进而实践、探索。

当前文学创作存在着两个误区,一是一些作家对现实题材创作缺乏重视,缺少自觉性,更缺少紧迫性,有的甚至对表现现实生活完全不感兴趣;二是一些作家虽然从事现实题材创作,但对现实生活的反映缺少热情、态度消极,作品充斥着灰色的生活、灰色的人物和灰色的情感,作品缺乏生气和创新。这其中的一大原因,我觉得是文学观念的问题。一些作家刻意与现实生活保持距离,认为现实题材作品无法成为经典,把表现现实生活等同于图解政策因而不屑一顾;一些作家则认为只有灰色生活、灰色人物与灰色情感才是真实的人性,灰色的文学才是真正的文学。我认为这样的文学观念实际上已经陈旧,已经成为一种刻板和僵化的观念。它对现实的变化不是视而不见就是一无所知,它只以一种尺度或者说只以一种陈旧的尺度去衡量生活、衡量人性,它的视角是单一的,眼界是狭窄的,思维是缺少辩证的。这种文学观念没有时代性,也没有历史感,落伍于时代的步履,也无法把握历史的变迁。

现实是历史的前进与发展。新时代的生活、人与情感,脱胎于历史,又与历史相区别。新时代的现实生活,已与历史拉开距离,呈现出新的面貌和新的特征。当代文学、当代作家理应敏感于这一点。同时,文学既面对历史,也面对现实,文学对历史与现实的表现是辩证统一的。学习习总书记的这次讲话,我想文学界应产生一种共识,即反映现实、观照现实,希望解决现实问题、回答现实课题的文学,也是可以具有精神高度、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