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中国当代文学“走出去”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 孙美娟 2019年03月25日13:27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以及当代文学创作的繁荣,中国当代文学“走出去”,融入世界文学之中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推动当代文学的海外传播,提升文化软实力,不仅有利于宣传国家形象,更有助于扩大中国当代文学的国际影响力。
“走出去”的必要性
在寻求平等开放的全球语境中,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理应是双向对等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周瓒表示,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作为文化交流重要组成部分的当代文学,“走出去”不仅有助于促进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社会与文化交流,还是我国友善、积极交流态度的体现。
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李萌羽认为,受我国文化、哲学及思维观的影响,当代文学观物、体察、感悟、想象与表现人生、现实及社会的视点与西方文学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有助于拓展世界文学的多样性。
文学的传播是“润物细无声”的渗透,是让中国的文化和故事深入人心的有效手段之一。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马红旗提出,当代文学“走出去”是让世界更真切地了解中国,是主动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
客观看待“走出去”的挑战
在西方文化处于全球文化强势主导的背景下,我国当代文学的海外传播面临诸多挑战。李萌羽认为,其中最大的挑战是中西文学与话语传播存在着较大的不平衡和不平等的态势,由此导致我国当代文学在世界文学中被边缘化。在西方中心主义仍旧盛行的世界文化语境下,中国当代文学真正被国外读者所接受将会是一个长期、艰难的过程。就读者接受的角度而言,由于当代文学的语言表达、文学观念和文学审美的独特性,造成了国外读者理解、接受我国当代文学的困难和障碍,这也是我国文学对外译介、传播与接受必然会遇到的挑战。
“量”的突破及如何获取有效的宣传推广渠道也是当代文学“走出去”面临的主要挑战。马红旗认为,翻译质量的好坏会影响到当代文学能否有效地“走出去”,高质量的外翻作品固然会助推当代文学的“走出去”。但在当前,好的外翻作品在国外的受关注度和影响力还是很低,这与当代文学外翻作品量的不足有一定的关系。此外,我们还没有找到并利用好优秀的宣传平台和推广渠道。文学需要的是读者,将中国当代文学送出国门,这不是“走出去”的终极目的,而是要为中国当代文学在世界范围内争取最广大的读者。周瓒谈到,中国当代文学“走出去”最大的挑战,可能是由于缺乏对于文学和文化接受群体以及“世界文学市场”的了解而导致的盲目投入。
积极谋划多项策略
在谈到如何有效推动当代文学“走出去”时,马红旗表示,相关部门不仅要有宏观的战略规划,还要有意识地扶持国内高水平的翻译人才队伍,采取有效措施让更多的国内翻译人才乐于从事当代文学“走出去”这项事业。同时,要利用好国外母语为译入语的翻译人才队伍,鼓励他们申领当代文学“走出去”的项目任务。此外,要让已经“走出去”的当代文学作品积极参与各国的文学奖项评比,借此提升我国当代文学在国外的知名度,扩大影响力。
在周瓒看来,当代文学“走出去”需要对“走出去”的目的地国家的社会文化有深入了解,要找到可以进行交流的话题,并制定目标长远、交流步步深入的规划,避免文化交流流于空洞的形式。组织交流的方式要简易、直接,以操作性较强的部门对接,交流项目要有总体设计,有持续性,避免“走出去”项目变成搞政绩的“一锤子买卖”。在“走出去”的同时,也要能激发“走进来”的契机,使得文学交流成为不同国家和文化之间发展友谊的见证,这样才能真正使越来越多的世界人民了解我国的文化。
当代文学“走出去”离不开国家力量的助推。李萌羽认为,我国政府采取了诸多推动中国文化与文学“走出去”的策略,如“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中国当代文学百部精品译介工程”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华学术外译”等项目。当代文学的国际传播应成为国家层面重点、持续推进的领域。同时,政府和国内外出版社可以联合设立对外翻译出版基金,或成立翻译工作坊,由中外翻译家联袂合作,从而使译作既保持中国当代文学的独特审美意蕴,又采用恰当、准确的外语语言,为国外读者所接受。鼓励、推动当代文学研究者在国内、国外学术期刊上发表当代作家作品评论文章,在文学批评层面展开与国外学者的对话,定期召开当代文学研究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从而使我国当代文学在国际学术界产生一定的影响。另外,还要培养熟悉国内当代文学及国外文学图书营销、出版制度的职业经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