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尚谊:永葆对艺术的赤子之心
来源:文艺报 | 吴为山 2019年04月23日09:13
靳尚谊在捐赠展现场 浦峰 摄
八大山人(布面油彩2006)
晚年黄宾虹(布面油彩1996)
快乐的小男孩 (纸本炭笔1976)
画廊经纪人(布面油彩2016)
靳尚谊:我觉得最大的收获是中国人也能够熟练地掌握西方油画的技法。在表达自己的追求时,兼顾中国的文化内涵与西方油画的精湛技巧,使自己的作品呈现出一种不同于西方状态的新的抽象美。我想,为这个目的付出毕生的努力也是值得的。
在中国,研究西方油画基础和画种的表现力比较深入透彻的画家,我勉强算一个。从对基础的了解,到对画种的了解,再到对西方文化的了解,越深入就越整体。作为油画家,我认识了油画原则的要求和魅力。另外,我清楚地知道什么是好画。好画不在内容,在于表现的高度,这个高度,古典和现代一脉相承。
我上世纪80年代才开始看到古典作品,觉得古典作品含蓄、有力量,欣赏的时候很舒服。几十年过去了,我的心情发生了变化,想回到一种写意的状态,因为写意容易激发人的感情,但是做起来很难。
回顾自己从早期学习印象派到深入研究古典艺术,再回到印象派的研究,我感觉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画家,对运用油画这种艺术形式表现自然、抒发人物内心感受随心所欲,可以说已经达到人类的极致。我作为有中国文人情怀的画家,要达到他们那个时代的高度是不可能的。这是我终身的遗憾。
过去,我对这个社会是熟悉的,技术问题解决之后,创造就应运而生。现在我不了解这个社会了,因为中国发展得太快。虽然如此,我仍然在努力追求,作为画家我能够不断地探索,不服老地继续画,因为我感受到研究的乐趣。
靳尚谊先生是一位在艺术创作上有卓越成就、在艺术教育上有杰出贡献的美术家、美术教育家。今年85岁高龄的靳尚谊,在美术创作与教学领域已耕耘70个春秋。他的成长发展与新中国同步。他和他的同代艺术家们的成就和贡献,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人民培养的结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靳尚谊再次将他的部分代表作品捐赠中国美术馆,这充分体现了艺术家的高尚品格和家国情怀。中国美术馆为靳尚谊举办作品展,并将其列入国家美术捐赠与收藏系列,这是对靳尚谊的敬仰与尊重。
靳尚谊在创作上是一位有着强烈意识自觉的艺术家:从上世纪50年代受苏联画家马克西莫夫影响开始油画创作,完成了一系列在新中国美术史上脍炙人口的历史画,到20世纪70年代末逐渐潜心于对艺术本体语言的探索,最终回归到中国人文历史,并在这深厚博大的传统中寻找新资源。
他完成于1983年的名作《塔吉克新娘》,生动展现了对古典主义视觉风格研究的努力,而完成于1984年的名作《青年女歌手》,则更多融入了中国传统艺术的视觉形式。这些画作意味着20世纪80年代艺术家孜孜以求的古典主义绘画语言风格的成熟。再到1994年创作的《画家黄宾虹》、1995年创作的《晚年黄宾虹》、1999年创作的《髡残》、2006年完成的《八大山人》,可以看到艺术家的油画在表现形式与人文精神相统一的中国意韵、中国风格。古典主义油画的典雅、单纯与东方诗境的神逸、旷远、幽深,在他的油色里、笔意里,精妙传神,意象万千。黄宾虹的墨韵、髡残上人的禅味、八大山人的冷逸,这些倾注在人与画、形式与意境、技法与审美中的诗性,以及在油画中渗透的水墨意象,实质上是艺术家长期以来的艺术心象。
大约20年前,我陪靳尚谊到南京郊区六朝石刻遗址考察,那巍然于大地上的辟邪、天禄、麒麟以其奇诡、神奇而宏大的造型叙说着我们祖先的异想天开,他为之感动。记得他在我南京的工作室,看到一本明人肖像画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明人造像中工致微妙的刻画,使人物形象真实可感,仿佛能与画中人对话。这与西方古典油画肖像画异曲同工,那人物形象中眼神、嘴角的描绘,尽显中国绘画之能。人物的表情于平和宁静中见心理世界。靳尚谊对这些都不由自主地欣赏。他的油画肖像,尤其是表现中国传统文人的肖像画,具有无与伦比的独特性,超越于一般人所理解的中西结合的油画民族化概念。他入神、入心、入魂,入文化之魂。这些脍炙人口的佳作具有文化的感召力,让我们赞叹中国与欧洲两种文化的异质同构;让我们在油画与水墨之间可以找到共同点,那就是诗意;更让我们认识到艺术感人之深处,是对人的真实感动,对文化深刻而生动的再表现。
习近平总书记谈到,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靳尚谊的创作通过表现温良、灵敏、坚毅的中国人形象,展现中国精神,这是因为他的内心始终保持着真善美的温度。靳尚谊生命意识深处对人民、对艺术的赤子之心,是其艺术深入人心的根本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