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助力文明对话”座谈会在京召开
来源:中国作家网 | 王杨 2019年05月18日17:40
5月16日,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隆重召开之际,中国作家协会特别举办以“文学助力文明对话”为主题的座谈会,邀请出席“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作家协会、文学院、文化协会及文化交流机构负责人,就中国与亚洲各国之间深化文学交流和作家交往沟通想法,探讨合作。
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鲁敏,摩洛哥作家协会主席阿卜杜拉赫曼•阿拉姆,尼泊尔学院院长耿加•普拉萨德•乌普雷蒂,越南作家协会副主席阮志勋、新加坡国家艺术理事会经理谢盛原、哈萨克斯坦作家协会主席乌卢克别克•叶斯道列特、日本中国文化交流协会专务理事中野晓、马来西亚华人文化协会名誉会长戴小华、柬埔寨作家协会主席布隆布拉尼、约旦作家协会主席阿拉扬•穆萨•穆斯塔法、印度文学院秘书克鲁蒂万提•斯瑞尼瓦萨洛、泰国作家协会主席卡诺瓦里•甘台勒、缅甸作家协会主席觉温以及中国香港作家联会会长潘耀明出席座谈会,座谈会由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吴义勤主持。
“文学交流之路通向心灵”
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在“文学助力文明对话”座谈会上发表主旨演讲
铁凝在座谈会上发表主旨演讲。她说,去年,我们刚刚庆祝了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今年又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中国作家协会与共和国同龄,今年也迎来了成立七十周年。铁凝还详细介绍了中国作协成立七十年来,为推动中国文学繁荣发展,团结、联络、服务广大作家所做的工作,并向各国代表介绍了中国作协主办的文学奖项以及中国文学对外译介和中外文学、作家交流的相关情况。
铁凝谈到,中国作协致力于推动对外文学交流与合作,本着“广泛联系、以文会友、互学互鉴、共同发展”的精神,积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中外文学交流。在对外交往中,中国作协特别重视同亚非国家文学界的联系,按照“亲诚惠容”“真实亲诚”的原则,加强同亚非各国作家的交往,紧紧围绕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努力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学交流交往,搭建“文学新丝路”国际文学交流平台,开拓性地发起组织了“中国•湄公河国家文学论坛”“中国•南亚国家文学论坛”“中国•阿拉伯国家文学论坛”等多边文学交流机制,继续保持和拓展了“汉学家文学翻译国际研讨会”“中日韩东亚文学论坛”等平台。同时中国作协还努力推动文学作品互译,加强相互阅读。在《人民文学》杂志相继推出了英、德、意、法、俄、日、阿等十种外文版本《路灯》,向世界推介当下最新的中国作家作品。
铁凝说,世界渴望进一步了解中国,中国有意愿把自己的经验和情感传递给世界;同时,中国也需要深入了解世界,吸收借鉴一切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亚非国家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多彩而独特的文化,彼此交相辉映、相得益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古老的言说,在今天依然被很多中国人视为自身应有的文化教养。中国作协关注和重视亚非国家文学的发展,希望更多了解和感知亚非国家活跃、生动的当代文学面貌,希望读到更多亚非国家作家的作品,增进学习互鉴,取长补短、寻找共鸣、共同进步。“民心相通是最基础、最坚实、最持久的互联互通,文学交流之路就是一条通向心灵之路,我们期待与亚非的诗人、作家朋友有动人心弦的交流,让文学的影响力超越时空,跨越国界,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中,拉近国家之间、民族之间的距离,增进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夯实各领域交流与合作的基础,从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创造人类美好的未来。”
铁凝表示,中国作协会继续办好区域性文学论坛,与各国各地区朋友一道,共同建设和发展好这些文学交流平台。为了深化亚洲各国、各地区间文学交流,铁凝建议各国各地区文学机构不断深化已有的双边文学交流和互访,加深作家间的了解和友谊;推动开展各国文学作品互译出版,增进相互阅读;共同致力于区域文学交流机制建设,使之成为各国作家间互学互鉴的平台;相互邀请参加彼此举办的国际文学活动和图书展览,交流经验。“中国作家期待着与各国各地区作家同行一道,用我们的智慧与创造,共同书写愿景与未来,收获友谊与合作的果实。”
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吴义勤主持座谈会
加强交流:重视翻译,完善机制
提到文学交流和文明互鉴,与会各国各地区的代表都在发言中提到翻译的重要性。
“在我们来到中国之前,已经通过文学了解了中国,了解了中国的文化传统和人民的生活,我们这次来就像回家了一样。”越南作家协会副主席阮志勋介绍说,中国的优秀文学作品有很多被翻译成了越南语,他甚至认为,有些越南读者可能会比一般的中国读者更了解中国文学作品。“《三国演义》传到泰国已经两百多年了,直至现在都很受欢迎”,泰国作家协会主席卡诺瓦里•甘台勒说,除此之外,泰国读者还喜欢阅读《白蛇传》《水浒传》等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如今,中国的文学作品仍然不断在泰国翻译出版,数量持续增加。“文学交流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翻译。”文学不仅让人了解另一个国家的社会历史,还会对本国文学产生作用。二战后,通过文学翻译,泰国读者认识了鲁迅先生,鲁迅的思想启发泰国作家写出了一批反映社会问题的作品,对泰国文学影响深远。尼泊尔学院院长耿加•普拉萨德•乌普雷蒂说,尼泊尔和中国历史背景不同,发展经历也不同,但人民的感受是相通的,要促进文明的交流和发展,应该更好地发展文学翻译,以此促进文化交流和价值观的相互理解,让文学助力文明对话。
各国各地区代表就深化文学交流和作家交往沟通想法
有效的文学交流离不开畅通的交流渠道和完善成熟的交流机制。近年来,在中国作协和各国作协及文学机构的合作推动下,多边或双边的区域性文学论坛逐渐成为亚洲各国文学交流的一项常规机制。今年,尼泊尔学院将主办第二届“中国•南亚国家文学论坛”;中国作协将主办“中国•东盟国家文学论坛”;中国作协和哈萨克斯坦作协将共同推动举办首届“中国•中亚国家文学论坛”;中国作协还将与阿拉伯国家作家组织合作,做好明年在中国举办的第二届“中国•阿拉伯国家文学论坛”的筹备工作……文学论坛将不同国家的作家聚集到一起,促进交流,增进互信。
座谈会上,各国各地区代表就完善文学交流机制沟通了看法。新加坡国家艺术理事会经理谢盛原认为,各国的作家、学者可以互相开展文学研究,或者拓展不同的交流平台。他希望在每年11月的新加坡作家节上能看到更多中国作家的面孔,也希望能够与鲁迅文学院在国际写作和作家培养方面实现合作。约旦作家协会主席阿拉扬•穆萨•穆斯塔法建议,除了重视文学翻译之外,还应该加强阿拉伯地区孔子学院的汉语教学;重视舞台艺术、电影等形式的交流;重视中阿学术界的交流,增强中阿文化互鉴。日本中国文化交流协会专务理事中野晓希望,能为中日两国青年作家创造周期性的交流机制。香港作家联会会长潘耀明提议,可以利用香港作为国际文化窗口的便利,积极组织国际性的作家论坛。
文学助力文明对话
戴小华生活在马来西亚,用中文写作。在她看来,马来西亚汇聚了中华文明、印度文明和伊斯兰文明,这种融汇应能促进文明的发展,但由于沟通不足,也经常造成民族之间的误解。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设想,而“一带一路”建设的人文基础是民心相通。戴小华认为,这是对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关注,能给文化发展和文明交流以启发。她认为,各国作家应该拓宽创作视野,借助文学作品来反映各国人民独特的民族传统和文化传承,并传达出文明交流的共同愿望。
座谈会现场
“在写作中,国际化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柬埔寨作家协会主席布隆布拉尼表示,各国各地区需要加强联系,在文学、语言、传统等方面加深理解,“我们要对世界的多样性保持敬畏之心,去接受世界各个国家不同的文化,这也是现代化的重要部分。”
印度文学院秘书克鲁蒂万提•斯瑞尼瓦萨洛认为,在地球上所有地区中,亚洲文明是最古老的文明,但这种古老的文明却经常被其他国家误解。文学的繁荣发展是衡量文明进步的一个标尺,从类别丰富的亚洲文学中,能看出亚洲文明的发展情况。文学令人获得知识并分享知识;它能加强人与人的联系,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彼此和接纳彼此。若非如此,人们可能只能看到误解和仇恨。文学在促进相互了解方面起着难以估量的作用,不仅局限在一国之内,文学也可以加强不同传统、区域和国家之间的联系,让不同文化的人相互交流。从这个角度看,文学不仅助力了文明的发展,同时也助力了文明的交流和对话。
参加座谈会的代表合影留念
中国作协外联部主任张涛,中国作协外联部副主任李锦琦、郑磊等列席座谈。在座谈之前,5月16日上午,各国各地区代表还在中国现代文学馆副馆长梁飞、李洱以及鲁迅文学院副院长邢春的陪同下参观了中国现代文学馆和鲁迅文学院,并详细了解了鲁迅文学院的作家培训机制。
与会代表参观现代文学馆
与会代表参观现代文学馆展览
各国各地区代表在现代文学馆合影留念
与会代表参观鲁院图书室
与会代表参观鲁院学员宿舍
与会代表参观鲁院图书室并亲切交谈
(摄影:王纪国 冯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