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心灵与魂魄

来源:文艺报 | 孙晶岩  2019年06月21日10:25

伟大的友谊——马克思和恩格斯

超越时空的对话——意大利 艺术大师达芬奇与中国画家齐白石

费孝通

民族魂——鲁迅

吴为山有澎湃的诗情,激昂的诗心。他的雕塑作品给人以诗的联想。

这是我第三次观看吴为山的雕塑作品,第一次是到中国雕塑院他的工作室,我们在一起座谈后,我仔细地观看起来。第二次是2019年5月26日上午,应吴为山之邀前去观展。那天由于我有活动,比约定时间晚到了一会儿,冒着倾盆大雨赶到国家博物馆时,大家已经参观了一半,我站在吴为山身后,默默地倾听着他的讲解。第三次是在开展4天之后,考虑到他的雕塑展马上要撤展,我冒着炎热再赴国家博物馆,从一楼大厅到二楼,把170尊雕塑逐个看完,才敢拿起手中的笔。

这次展出的170多件作品,是从吴为山创作的500多件作品中精选出来的,像老子、孔子这些雕塑高达六七米,可谓巨制;像笑童等雕塑只有几公分,小巧精致。

一楼大厅最引人注目的是卡尔·马克思的青铜雕像,马克思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这尊雕像于2018年5月5日在马克思的家乡德国特里尔市落成,特里尔市市长莱博说:“马克思雕像重新变得栩栩如生,他的思想理念得以在21世纪以视觉文化的方式呈现出来。”

去年春天,我到石家庄某工厂参观时,看到了他们从马克思故乡特里尔市带回的蒲公英种子,如今它们在石家庄尽情绽放;今年春天,我到英国游学,专门来到伦敦海德公园寻找马克思演讲处。

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名著永远不会过时。我父亲曾经写过多部关于英国的书籍,其中《革命导师在伦敦》等文章,详细地记载了马克思在伦敦大英图书馆搜集资料写作《资本论》的情况,所以我对吴为山创作的这尊马克思雕像格外有感觉。

这尊雕像后面是石膏像《伟大的友谊——马克思和恩格斯》,恩格斯是马克思的挚友,也是名副其实的“第二小提琴手”,他的父亲是位富商,家境殷实,马克思一家在伦敦穷途潦倒时,恩格斯为马克思的事业提供了很多无私的经济支持。

1843年,在英国纺织工业大城曼彻斯特,一位身材魁伟的德国青年在工人聚居的贫民窟里访问工人。这位青年还常到工厂去访问,在阴暗潮湿、机声轰响、纤维飞舞的车间里,亲眼观察工人们在恶劣的条件下被繁重的劳动折磨的情景。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曾经到伦敦大英图书馆搜集资料、著书立说,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

马克思坐在椅子上,右手靠在椅子扶手上,左手放在胸前,仿佛在沉思;恩格斯身穿大衣,右手插在兜里,左手自然下垂,似乎刚刚赶来。马克思的坐姿和恩格斯的站姿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象征着他们坚定的信念和深厚坚不可摧的友谊。马克思深邃的目光带着古典哲学家的风范,那目光流露出的智慧可以穿越历史,恩格斯站在马克思的身后,他的聪慧忠诚为世人称道。

第三尊引起我注意的雕像是费孝通,这尊雕像的位置在大厅左手第一位。这尊雕像真是太传神了,费老左脚在前右脚在后站立着,双手鼓掌。费老曾经说过:“得其神胜于得其貌”。什么是神,费老的诠释是一代知识分子的风貌。

我认识费孝通有30年了,他曾经教导我如何进行田野调查和监狱调查,并且为我的长篇报告文学《中国女子监狱调查手记》写序。我为费孝通写过报告文学《田野清风》,发表在《十月》杂志上。我在很多地方讲课都会讲到费孝通,他点燃了我的心灯。我曾经写过这样的诗句:

五律·题吴为山塑费孝通像

春风传雅韵,谈吐送温馨。

田野调查路,乡村鱼水亲。

大美兼中外,高才汇古今。

胸怀天下事,壮志在酬民。

第四尊引起我关注的是大厅里的青铜雕像《超越时空的对话——达·芬奇与齐白石》,达·芬奇与齐白石并不是同时代的人,雕塑以超现实主义手法虚构意大利文艺复兴巨匠达·芬奇和中国现代绘画大师齐白石的对话,寓意中意两国跨越时空的文化艺术交流。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巨匠达·芬奇以其科学与艺术最完美的结合在人类文明史上耸立起一座丰碑。中国绘画大师齐白石主张艺术贵在似与不似之间,追求心灵的真实。在东方、西方不同的空间,在古代、现代不同的时间,两位艺术家仿佛在进行穿越时空的对话。

这尊雕塑收藏陈列于罗马意大利国家博物馆。达·芬奇右手食指指向天空,似乎在问天;齐白石右手扶着一根拐棍,这拐棍出奇的长。原来,在雕塑这尊雕像时,有人建议吴为山,不能让齐白石比达·芬奇个子高。吴为山巧妙地将一根长拐棍放在齐白石的手中,要表达的意思不言而喻。

第五尊打动我的雕塑是杜甫草堂组雕,由《游学壮歌》《夔门抒怀》《洞庭余响》《流寓秦州》《长安沉吟》《草堂岁月》组成,杜甫19岁到山东、江浙、河南出游,充满活力和精神。他曾经在夔门暂住,写下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千古绝唱;后来,他晚年登岳阳楼,写《登岳阳楼》,留下“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的词句,孤独凄凉之情跃然纸上。

吴为山的雕塑很注重人物形象的刻画和动物动作的渲染,比如青年游学时,他挥舞手臂,衣袖在空中飘荡,一派少年英姿。马的姿态也是动感的,跨出前蹄,似乎在催促主人快点赶路;中年,他对污浊的时政痛心疾首,少年的义气逐渐消退,随行的马也疲惫乏力,消瘦不堪,反映着现实社会和精神世界的双重压迫。虽然马的目光低垂,但杜甫似乎还在远方寻找前途和希望;而到了暮年,他的胳膊是下垂的,胡子是长的,马似乎也没有了力气。雕塑将杜甫忧国忧民的一生体现得淋漓尽致,观看雕像,我仿佛听到了他对现实社会发出的最强烈的情感诉说。

走上二楼,看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群雕,感到十分震撼。青铜雕塑《家破人亡》中,一个怀抱死去孩子的母亲,无助地仰望天空。被杀害的孩子永不再生,被活埋的丈夫永不再生,悲苦留给了被鬼子强暴了的妻子……

青铜雕塑《最后一滴奶》中,母亲已经被鬼子枪杀,一个婴儿趴在妈妈的怀里吮吸最后一滴奶水。寒冷、惊恐将这哭僵的孩子凝冻。可怜的宝宝怎么知道母亲已经被捅死,血水、奶水和泪水,结成永不融化的冰。

青铜雕塑《抚魂》,一个僧人路遇被杀害的少年,他弯腰抚摸逝去孩子的脸庞。闭上眼睛,安息吧,冤魂,可怜的少年。

青铜雕塑《挣扎》反映了一个无奈的知识分子临终前的挣扎,这些雕塑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灵。

吴为山的作品有思想、有灵魂、有情感、有温度,有魂魄,需要细细品味,每一尊雕塑都有一段历史。他机敏、聪慧、博学,有中国情怀和国际视野,将传承中国精神,守护文化灵魂,积极参与国际雕塑艺术的对话交流,纳入自己的创作中。他的雕塑是用丹心铸造的灵魂,深深地叩击着人们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