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致广大而尽精微

来源:人民日报 | 宋彦军  2019年06月23日08:30

古人论画,有分神、妙、能、逸四品的,以逸品为最高。那么当代工笔画创作,何可称为逸品?画得具体生动、超级写实,只展现了创作者的基本功之高低,可谓能品。在此之外,保持敏锐的洞察力,通过锤炼笔墨内涵,致广大而尽精微,才可绘就逸品。

工笔创作者在创作中最易犯的问题就是画得呆板,作品不够润,缺乏写意性。欲解决这一问题,创作者需深入中国传统绘画之源,汲取写意精神,在似与不似之间寻找最佳临界点。比如,在描绘当代都市女性服饰时,其质地、材料与古代仕女服饰已大有不同,对于新衣物质感如牛仔布料,该如何用工笔技法呈现?此时,采用传统中国山水画中的皴、擦、点、染和积墨法作为表现手段,或许会使画面更有冲击力。在进行都市题材人物画创作时,以景托人是经典范式,画面背景具有点明主旨的作用。但有时,运用中国画的留白手法,虚化背景甚至不画背景,可使观者拥有更大的想象空间,以无声胜有声,达到意出象外的效果。

在掌控整体布局时,创作者应把握虚实有度、疏密有度之原则。非重点之处可寥寥两笔带过,但在细节处务必要精益求精,纹理、针脚、发丝等都应一一描绘,展现出工谨细腻之美。工笔人物画创作中,发丝的勾勒颇考验创作者的功力。每当我勾勒发丝时,都会屏息凝神,脑海中浮现女子长发飘逸的图像,然后一气呵成。这样发丝才有流畅、飘逸、松软之感,同时又柔中带刚,展现出线条的生命力和律动感。

稿子完成后的设色也考验着创作者功力。中国传统画论有“意足不求颜色似”之说,然而,在表现当代社会生活题材时,特别是少数民族题材时,离不开对现实色彩的捕捉与化用。因为,少数民族服饰大都艳丽繁复,如果再用传统文人画的色调表现,就会力不从心。怎样既体现出多民族文化的瑰丽辉煌,又使其兼具典雅气质?尊重艺术规律,选择一个主色调,继而降低真实的颜色纯度,使颜色呈现为弱对比,或许可作为破解这一难题的途径。在创作工笔人物画时,恰当运用色彩,也可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创作中,我常以人物肤色作为调和色,以人物佩戴的饰品颜色衬托周边色彩,力求达到和谐相生的效果。褐色作为调和色,往往能使墨与墨之间产生深浅对比,使整体画面和谐统一。当然,这些对色彩运用的探索实践,还有待不断丰富、探讨、总结。

优秀创作离不开对技法、布局、用色的权衡考量,更贵在创作者对艺术境界的用心体会、琢磨和感受。起稿阶段,再三推敲;构图布局,再三取舍。若画得疲倦了,没感觉了,就把稿子放到一边,过段时间再来看,便会有新发现。若对画稿整体都不满意,那就不要犹豫,推翻重来。只有在失败中反复琢磨、总结经验,才能不断提高,推陈出新。古今中外的杰出画家无不经历这一过程,其中的痛苦和快乐都是创作的魅力所在,每位创作者都应享受这一过程。

(作者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