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北京文学》2019年第7期|乔叶:头条故事(节选)

来源:《北京文学》2019年第7期 | 乔叶  2019年06月26日07:46

1

空气质量是优。万里无云的蓝天,就是为这个优颁发的巨大证书。入冬以来,这样的天,掰着手指头都能数得出个一二三四。对这难得的好脸色,人们也很是知道领情,出门散步的人比平时多了好几成,且没有一个戴口罩,人人似乎都是一副且行且珍惜的模样,走得面庞红润,喜笑颜开。

半下午苏紫就翘了班,混在街上的行人里,不疾不徐地走了很久。先是去超市买了一点苹果和酸奶,路过商城遗址公园,又进去溜达了一圈。从公园出来,站了片刻,瞧见马路对面的文庙敞开着大门,大成殿的琉璃瓦在蓝天映照下如锦缎一般绚丽,心中不由得一动。除了前年女儿中考,她特地来了一次为小棉袄祈福,这一晃已经隔两年多没进了。文庙离家不过几步路,却整日里庸庸碌碌地不知道忙些什么。还真是用人朝前用不着人朝后的势利眼呢,自己都替自己不好意思。

便掸了掸衣裳,进去,上了一把吉祥香。把刚买的苹果用湿纸巾挨个儿擦了擦,上了个果品供。然后,规规矩矩地拜了拜孔子。大殿里没有什么人,拜完了,她干脆在蒲团上坐了一会儿。仰视着孔子的塑像,忽然觉得有些惶惑。她一直很喜欢孔子,觉得他既坚定又柔软,既正经又调皮,既倔强又通达,既睿智又单纯,既慈祥又天真……是一个似乎可以用“既”“又”无休无止地形容下去的可爱的老头儿。可这个塑像,说到底,跟《论语》里那个血肉丰满的孔子有什么关系呢?孔子在世的时候,会想到有一天自己会被后人供奉成这个样子么?

妈妈,孔子的庙为什么又叫文庙?进来了一对母女,小女孩问。

因为孔子有文化嘛。妈妈说。

唐朝有个皇帝叫唐玄宗,他曾经封孔子为文宣王。老百姓也把孔子尊称为文圣人,所以孔庙也叫文庙。苏紫说,摸了摸小女孩子的脑袋。

出了文庙,继续去往家的方向。却还是想再延宕一会儿,便东瞧西看,迤逦而行。零食铺子、蛋糕房、茶叶店……都会驻足流连,像个无所事事的人一样——当然不是真的无所事事。她一直没让手机闲着,找个好点儿的角度就拍上两张照片。不管水平如何,这些个照片总归是自己亲手拍的,涉及不到版权问题。再配上几句闲话,兴许就能图文并茂地用到自己的今日头条号上。

前面有个精瘦的年轻男人正在刷树干,穿着深蓝色的工装,背上印着一家物业公司的LOGO,身边搁着一个白灰桶。这种场景每年冬天都会重现,她却从没有特别留意过。于是上前。

师傅,您这是在做什么呢?

刷白。男人说。头也没抬。

刷白的作用是什么呢?

杀菌,防冻。

哦。

男人显然懒得搭理自己,不过这也没关系。既是冒昧搭讪,必然就会有人不爱搭理。苏紫一点儿也不觉得扫兴,远出去两步,悄悄拍了两张照片。没走几步,又见到一个粗壮的中年男人也在刷白,刷的对象却是电线杆。杀菌防冻对树干还说得通,对电线杆是什么道理?

师傅,您为啥要给电线杆刷白呢?看了一会儿,苏紫方才问道。

男人停下来,看了她一眼。想要回答什么,似乎又无从答起的样子,便继续埋头干活儿。

刚才看见有师傅给树干刷白,说是杀菌防冻,这电线杆也得杀菌防冻啊?苏紫也知道自己这么追着问显得很讨人嫌,有着中年妇女的饶舌和唠叨,可既是问了,就索性问下去,大不了还是落个不搭理呗。

这个呀,为了美观。一个老太太拎着一袋子青菜走过去的时候,搭话说。

是为了美观么?苏紫朝着男人再问。

咱也不知道,上头叫刷咱就刷。男人终于说。

苏紫默默一笑。“上头让刷咱就刷”,这句话说的,耐琢磨。“上头”有意思,“咱”也有意思。于是又悄悄拍了两张照片。今儿的头条号,就发这个吧。

2

负责对接苏紫的今日头条小编姓岳,昵称悦悦。对于她的入驻邀请,苏紫起初的态度就是礼貌性拒绝。《中原腔调》不过是一本订阅量羞于出口的戏剧杂志,即便是作为主编,开个头条号又有多大意义?悦悦却很执着,天天到她微信上打卡献花,耐心游说,说头条从不缺人气,缺的是文化,说咱们《中原腔调》这么有文化内涵,您的身份就是当仁不让的文化符号,我们太需要您来送文化啦。苏紫敷衍了一阵子,苦于应酬,干脆就把悦悦的微信号设置了个免打扰。

敬爱的小主,开了吧开了吧,您一开就是V,一般人哪有这待遇呀。编辑部主任豆子说。以她为首的几个小编辑不是80后就是90后,也你一言我一语地撺掇着,说,您要是不想打理,我们来帮您打理,就是把咱们杂志每期的目录和内容提要放一放也是好的嘛。平日里他们都称苏紫为小主,原因么,《中原腔调》太小众了。

架不住他们鼓动,苏紫终于妥协,答应了开。

小主圣明!

在这种事情上,她很在意这些小年轻们的意见。不能不在意。杂志再小众,总也是对外的,多少总要吸纳一些当下的新鲜信息,而身边这些小年轻就是最便捷的信息来源。别的不说,单是一两日不好好和这些小编辑们聊天,再听他们说话,她就会觉得有些磕绊。既不明白“撩”“套路”“洪荒之力”之类的老词有什么新用,也不好懂“人艰不拆”“喜大普奔”“细思恐极”之类的新词是如何诞生,更不清楚“小目标”“友谊的小船”之类的段子笑点在哪里。这些半生不熟的词就像一堵堵或厚或薄的墙,会把她和他们高高低低地隔开,想要迈过去总是会显而易见地费力。每次逢她发问,小编们都是默契对视,乐不可支。

小主,您可真萌。一听您问这些,小的们就像看见了碳酸饮料。豆子说。

这是什么坑?

开心得冒泡呀。

在苏紫的意识里,今日头条这种自媒体号就是一块地——她承认,自己的本质,就是一个农民,无论是杂志还是家务还是这种自媒体号,地,没有便罢,一旦有了,她都会尽自己的最大能力去耕种,不管种点儿什么,都绝不容许让地撂荒。既如此,肯定累。这也是她起初推拒悦悦的缘由之一。

第一条内容例行是问候诸位网友。网友这种存在,明知道每个账号后面都是一个活色生香的人,可真要在网上去面对时,还是觉得空茫茫的。拟好了稿子,她先给悦悦审,悦悦说,好的呀,只要是原创的就OK呀。苏紫问,对内容没有什么具体要求吗?悦悦说,请您自主就好呀。只要和文化相关,符合公序良俗,不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就OK呀。又体贴道,其实您不用那么紧张,读书、旅游、电影电视的观感,这些个都行的,您怎么发都有文化含量的,哈哈!

一听见这甜甜蜜蜜的官话,苏紫便知道了,这悦悦明着是在宽自己的心,实则是在暗示自己文责自负。不是么?给你的边界越是辽阔你就越需要小心脚下,从高处说,是自由,也是权力。从低处说,是人家越不管你,你就越该严管自己。

第一条的阅读量不到一千,是意料之中的可怜。第二条好了一些。苏紫发的是桂花,那几天桂花正开。她在网上找了一张图,配了一段有点儿文艺腔的话:

“桂花是用鼻子看见的花,这酒一样馥郁的浓厚的黏稠的香味,慢慢悠悠,从从容容,筋筋道道。曾听过一个词,叫‘桂花引’,有人说该是‘桂花饮’,我觉得如此这花香如此勾人,当然是引。”

半天时间,阅读量破了万。有人评论道:图不错。

整天和版权打交道,苏紫蓦然一激灵:这图不会有什么问题吧?连忙问悦悦,悦悦说,这图如果不是您原创,那就不太好说得清楚。按要求您得保证对图片享有合法使用权。不过只要没人说,那就没问题。要是不放心,您可以注明一下:图片来自网络。

苏紫赶紧在评论里注明了一下。

隔三岔五的,悦悦就会发给她一些话题,邀请她参与。话题各式各样,摩肩接踵:中秋、国庆、重阳、二十四节气、改革开放四十年、明星结婚、名人去世、考研……“会有流量福利”,每次,悦悦都会这么提醒。什么是流量福利呢?悦悦说,头条推送的机制是:机器识别了内容后,觉得哎呀不错,就会推给比如一百个人先看看,假如有五十个人看完了,机器就会觉得,哦哦真不错,我再给一千个人看看,然后再计算打开人数,假如又有四五百人打开了,机器就会再给比如一万人看看,就这样一直螺旋扩大,直到过了时效性,或者传播疲软了方罢。所谓的福利,就是平台会让机器把她发的内容在首页上多推送几次,在首页上停留的时间也要长一些,努力让更多人看到,这样她的粉丝就有可能增加得比较快,阅读量就有可能会高起来,在不远的将来,就有可能会有广告收益……

如此陌生、遥远且间接的福利,不要也罢。这么想着,苏紫便对话题一直很消极。迄今为止,她参与过的唯一一次话题就是“我爱家乡戏”,也还是因为多少和工作有关。《中原腔调》如今的面儿虽然比原来有所拓宽,可戏剧毕竟还是原始根本。她发的内容是自己收藏的油印戏本:

“十几年前,在一个县城的小店,我买下了这些成摞的油印戏本。这个刻写人,至今是个神秘的名字。我推测他多半很平凡,只是无数戏迷中的一个,像我一样。

“在郑州街头巷尾——当然也不止郑州,不经意的,就能看见这样的民间剧团在活动。演者动情,观者专注。

“这是最小的舞台,方寸就已够用。

“也是最大的舞台,随处皆可唱响。”

配了六张图,一张是她拍的路边小剧团演出场景,一张是最新一期的《中原腔调》封面,还有四张是她早年存的油墨戏本封面。上午发布,她下午去看,阅读量居然已经过了十万,粉丝也增加了两百。最让她惊讶的是那一百多条评论,有人问她哪里能买到这些本子,有人问她可不可以转卖,有人告诉她刻写者的身份,和自己有什么转弯抹角的关系,有人则说油印这种方式属于侵权……苏紫感慨不已。她忽然觉得,自己这块小小的地,其实更像是一个开放式公园,无门无墙,无障无碍,任凭是谁,想进就进,想出就出,想说就说,且全可潜隐。唯有她,宛若站在公园中心的小广场上任人观瞧。既是众目睽睽之下,就得小心翼翼,不能出乖露丑。

对网友的厉害,她从此心悦诚服。自此,她决定一周发两次,内容也更上心了些。耗时费神是必需的,不过能长见识,也有意外收获,为了这些见识和收获,耗时费神也值得。她也开始对阅读量和粉丝数在意起来,慢慢发现,却原来,这两样的增多确实也是会让人上瘾的,会让人有些甜丝丝的成就感——这也让她有了警惕。她告诫自己要有意疏离,不要让自己被话题蛊惑着去发一些什么内容。我的内容我做主,哪怕只有一个人读呢。她这么反复提醒自己。等到再一次出现超十万的阅读量且那条内容没有得力于平台的任何话题流量福利时,她更确信了自己应该坚守这个原则。

那天,郑州下了初雪,她发的就是雪:

“今天下午的郑州,飘了一会儿大大的雪花。看到雪花,就想起一些以雪花命名的事物——雪花膏,有一种化妆品的名字就是这么叫的吧,很有年代感的。这个名字一出口,仿佛就闻到了那种香味儿。还有一种冷饮,叫雪花酪。还有一种甜点,叫雪花饼。对了,还有一种衣料,叫雪花呢……还有雪花啥呢?”

最后一句提问,自然是有意投饵,勾引网友讨论。网友们果然没有辜负她的用心,热火朝天地议了起来。什么雪花酥、雪花粉、雪花肥牛,雪花啤酒……抢答接龙似的,几分钟之内就都有了。看到有人说到雪花银,苏紫忍不住上线回复:嗯,这个东西最强悍。还有人说,应该把“雪花呢”的“呢”注上“泥”的拼音,不然很多年轻人都读不准这个字。苏紫也回复:您说得甚是。还有网友提到了雪花汤,苏紫回复说,这个是第一次听说。那网友便细解:就是用鸡蛋清打碎做的汤,撒上白糖。另有一网友说了雪花酒,苏紫简直怀疑这是他杜撰的,再问,对方说是来自眼下正热播的古装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剧中华兰和明兰两姊妹在一场戏中喝的就是这种酒,应该是宋朝就有了的。

那个下午,苏紫一会儿刷一次手机,每次看,阅读量都是噌噌噌地涨着。她这才发现:阅读量在万以下的时候是精确到个位数的,一旦过了万,就是精确到千。等过了十万,就只精确到万了。怎么说呢,就好像在说存款,穷人得抠着一块一块地报数,中产阶级就可以抹去零头,富豪人家就必须要留更大的整数,那才能叫体面。

3

这么好的阳光,随便坐在哪里静静地晒着,都是一种享受。苏紫仰靠在街边的长木椅上,选好了两张图,又网搜了给树刷白的一些资料确认了一下基本常识,便拟出了稿子:

“看到图一师傅正在路边给树刷白,跟他聊,他说刷石灰水可以杀菌防冻。嗯,这个我是知道的。又见图二师傅在给电线杆刷白,难道电线杆也需要杀菌防冻?请教他,他沉默。我不耻下问,他终于答:上头说了,路边跟树干长得差不多的,都得刷。仔细一看,果然。”

照片发的都是背影,避免涉及肖像权。也把刷电线杆师傅的话小改了一下,想要多点儿幽默感。至于“不耻下问”……打出这个词时,苏紫有些犹豫。这个词,是今天中午所得。中午的工作餐里,有一道是红烧猪蹄,做得鲜香微辣,苏紫一向对猪蹄没兴致的,却不知怎的开了胃口,啃了一整只。

大猪蹄子,真香!苏紫感叹。

小编们立时爆笑。

小主,这一句话里有两个新典,您知道不?豆子问。

苏紫摇头:请赐教。

他们先说的是真香定律。说是芒果台有一档叫《变形记》的真人秀节目,主要内容是清贫的农村家庭和优裕的城市家庭的孩子们互换生活环境的故事。其中有一期,是一个城市男孩初到一个农村家庭,觉得环境差,难以忍受,就撂下了狠话,号称自己“就是饿死,死外边,从这里跳下去,也不会吃你们一点东西”。但几小时后,饿极了的他只能在这里吃饭,他边吃边感叹说:“真香。”节目播出后,“真香”这个词被网友们单摘了出来,泛指一个人信誓旦旦如何如何却马上就被打脸的状况,很有喜感。

至于大猪蹄子,就是指男人。各种言情剧或绯闻事件里不是都有男主角么,主角谐音为猪脚,猪脚不就是大猪蹄子嘛。

适用于所有男人么?

多适用于渣男。

为什么?

您的为什么可真多。

我这叫不耻下问。

小编们又轰然而笑。

不耻下问,我用错了么?这有什么好笑的?

很少见您不谦虚的样子,觉得好可爱。豆子说:而且,按照字面意思,也可以释义为“不觉得羞耻,一直往下追问”,挺有趣的。

好吧,那我就继续不耻下问:为什么大猪蹄子多适用于渣男?

就像咱们骂小孩子是熊孩子一样,这是女人对男人又爱又恨又调侃的一种称谓,用来骂渣男当然是最合适啦。

……

好吧,那就不耻下问吧,或许能因此再添一点儿幽默感。有网友评论过,说她的腔调是端庄有余幽默不足。而且,这个词也合文庙的景,是出自《论语》,和孔子有关系呢。

完成,稍改,定稿,发布,回家。到了小区门口,看见右手边那家肉夹饼店,苏紫便又拐了进去,买了一个。回到家,上了个卫生间,吃了半个肉夹饼,又泡了一壶正山小种,喝了一口,苏紫方才打开手机。在这个过程中,她不时压抑着想看手机的念头。总是嘲笑小编们让手机长在了手上,其实自己看手机的欲念也无时无刻不在,她常常暗自惭愧,有意克制。

其实,以这一段时日的经验,不看也知道,这个刷白的头条,阅读量不可能多高。前些时,她发过一条齐白石的,自认为写得十分精彩,配图是齐白石的画,美得也是无可挑剔,她想着怎么也得有三五万的阅读量,不料还没有过万。她有些不大甘心,便婉转地问悦悦,这条机器是否没有推送?悦悦回复说,肯定是推送了,不然阅读量不会超过粉丝量。如果阅读量低,那就是内容不受欢迎。对于绝大多数头条用户来说,齐白石有点儿冷,哈哈哈。又说,从大数据来看,最受欢迎的头条内容就是美食和流量明星,其次就是乡村,什么农家故事啦,美丽乡村啦……因为头条用户嘛,下沉比较多,也就是说三四线城市基数大,程度参差不齐。要是不想蹭现成的热点,那您就得往各方面都试试看,找找画风。

费劲巴力地去找什么画风?还是老老实实种地吧。

——可是,这是什么情况?苏紫的头嗡了一下。到一个小时,刚刚发的这个刷白,阅读量已经超过五十一万,评论过了两百条。

她心慌意乱地把评论粗粗溜了一遍,大致可以确定,惹祸的,正是那个“不耻下问”。从头条的界面仓皇退出,她略定了定神,便给豆子打了个电话。在豆子到家之前,她都没有敢再看手机。

餐桌上摆着剩下的半个肉夹饼。她呆若木鸡地盯着,盯了许久。忽然想起来,她第一次在头条上被喷,发的内容就是肉夹饼。阅读量也超了十万。她写的是:

“说起来,肉夹饼虽然名头叫肉夹饼,可搭眼一看就知道,明明是饼里面夹着肉好么?就字面意思而言,肉夹饼简直是明目张胆地不尊重事实。可有意思的是,汉语就是有这么一种奇怪的魅力。首先,一看到肉夹饼这个词,谁都不会误解,都明白它指的就是饼夹肉。其次,你若真叫成饼夹肉试试?反而会让人觉得暗淡了、平庸了,更重要的是,显得不痛快了。这时候再回过头琢磨肉夹饼——肉字当前,主题就是这么鲜明,这么响亮,这么夺目,这么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一分钟后,就有陕西网友的评论来了:

肉夹馍,西安人叫了几百年,您非得整出个肉夹饼?

苏紫忙回复:郑州有这么个叫法。额到西安就赶快叫肉夹馍了。

郑州网友发言:郑州也叫肉夹馍。

另一位郑州网友迎上去:我这个郑州人偏叫肉夹饼犯法了吗?

然后是一位大学生赐教:肉夹之于馍,宾语前置表示强调!

接着,一大波好为人师者前仆后继地诲人不倦,有举例句的,有传授古汉语知识的,有分享关中文化的……眼看着应接不暇,苏紫只好讨饶道:作为一个语文还可以的人,肉夹馍是“肉夹之于馍”的简化句式,我还是知道的。正因为觉得知道的人太多,就不想再提,想从一个普通吃货的角度来解析一下……谢谢各位,谢谢!

4

小主,阅读量已经八十万了,您莫不是从此就成红得发紫的网红了?您闺名又是紫,这可真是实至名归啦。一进门,豆子就吊着嗓子阴阳怪气地戏谑,她明亮的笑容让苏紫紧绷的神经有效地松弛了一些,一瞬间却也有了下垮之势。她忙振了振精神,也以少有的夸张热情拉着豆子在沙发上坐下,肉麻撒娇道:别贫了,赶快支招救命吧,我要死啦。

没事儿。豆子洒脱地甩甩头发:有一句鸡汤很好用,所有杀不死你的,都会让你更强大。小主,您一定会更强大哒。

站着说话不腰疼!

哪里哪里,我和您主仆一体,您疼我就疼呢。

一打开手机,豆子顿时正色起来,说她刚才在出租车上已经把评论全看了一遍,理了个大概,网友的注意力主要是在三个点上,第一点就是“不耻下问”,第二点是“上头”,第三点才是刷白的作用。你看……

苏紫微斜着身子,贴偎着豆子小小的肩膀,似乎这是世界上最坚实的依靠。刚才那些评论,她没敢细看。此时,挨着这小肩膀,她方才有勇气逐条过目。

豆子分析说,这些评论看似泱泱,其实全都可以简化为一个字:怼。若要强行划分,可分为轻怼、中怼和重怼这几个层级:

恕我没文化,你这个不耻下问用得不对吧?

我不耻下问一下,现在主编门槛这么低了?

我不耻下问请教下,你是怎么当上主编的?

这个不耻下问用得好,表达了主编高高在上,看不起劳动人民的心态。

苏主编,你是有多高级?

苏大主编,请出来走两步呗。

……

苏紫终于理解了什么叫眼睛里有针、有刺、有木梁。

说“上头”的也不少,连带着说到刷白:

年底了,单位的经费没花完。这么花着快。

无论刷树干还是刷电线杆,都是按照根来收费的。

会花钱,才能捞嘛。

不刷电线杆怎么会有回扣?这是为了拉动第三产业!

唉,猪一般的领导。广告牌要搞成统一风格的,美丽乡村要搞成统一风格的,什么都要搞成统一风格的……

我农村老家那里也是,所谓的美丽乡村,就是把所有路边的房子和墙都刷成白色,树也要栽成一个品种。下来检查的领导只走大路,他们沿着路开车而过,会点头说,嗯,这新农村建得真漂亮呀。他们哪里会知道,这只是一个表皮儿?里面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

电线杆刷石灰就是为了好看。每个国家的市容管理都有非实用性规定,比如欧美国家规定,私人草坪必须得按时修剪,不然就会收到高额罚单。

刷电线杆好看?这是什么审美?

肯定不是为了好看,不然为什么其他季节不刷?

刷白是为了让领导看着喜庆!

喜庆应该刷红的!

没听说过白喜事吗?

对啊,白喜事请去了解一下!

领导怕虫子没树吃,会去啃电线杆!

领导有强迫症!

给电线杆刷白可以防触电,领导的用意是让你晕的时候扶电线杆更安全,哈哈哈!

刷电线杆防触电?这是什么依据?

这位朋友,幽默感是个好东西,祝福你有!

你们真啰唆。给树刷白,是为了防虫。给非树刷白,是为了美容。鉴定完毕!

我来强调一下,这刷的不是石灰水,是涂料!只是涂料!过去的人刷石灰水,现在刷的都是涂料,为了省事,反正看着都差不多!

我觉得刷电线杆子是很可以理解的。领导检查都不下车的,在车上一眼瞄过去,看到有几根没刷,追责下来,你是去质疑领导眼神不好呢,是去科普解释呢,还是干脆刷白了事?

……

他们真喜欢用问号和感叹号啊。

豆子说,咱们一定要分清主次。主次很清晰:这三个点里,最核心的自然就是“不耻下问”,冲着这个靶心的箭射得最为密集,需要赶快把这个点消化掉。至于消化之术,豆子说,常用的做法是雇佣传说中的水军,可是像咱们这种,一般也用不着水军,用完了还留下另一种把柄,犯不着的。最简便的是找信得过的熟人号来引导一下。苏紫问,咱们杂志社谁有头条号?豆子刚想清点一番,寻思了一下,又说,几个小编头条号的身份认证都是《中原腔调》的编辑,以往发的内容也跟《中原腔调》有关,一看就是自己人,现改恐怕也不妥当。如果被网友查出来,一定会被诟病,那也是另一番麻烦。

左不中右不行的,两人这边商议着,那边的阅读量已经过了九十万,评论刷过了四百。苏紫眼看着数字像洪水一样不可遏制地往上涨着,与此同时,窗外的阳光一寸寸地灰暗了下去。

还是先表个态吧。豆子说,反正咱们有错,就先认错。若是一直不认错,这个情绪就会像是地震形成的堰塞湖,越积越险,因此还是疏泄为要。怎么认错,自然也有讲究。肯定不能认领说看不起劳动人民,只能说是误解。比误解更高级一点的是带点儿幽默感的歪解。那就歪解吧,尽量用萌萌哒的语气:

“抱歉用错了成语。还自认为有点儿幽默感呢。自认为幽默的地方在于把‘不耻下问’歪解成了‘不觉得羞耻一直往下追问’,见笑了各位。”

发出去了一会儿,如石沉大海,似乎没有一个人看得到。评论区里,依然是层出不穷的怼:

佩服师傅,这么耐心回答多管闲事又没境界的人。

你比师傅尊贵?卑劣的等级思想。

“不耻下问”的使用直截了当地显示了你的水平。

……

真是让人憋闷。和豆子简单商议了一下,苏紫便又发了一条:

“请教”一词不知道是否有人看到,在下的本意确实是礼敬的。谢谢大家批评指正。

这条也毫无反应,似乎还是没人看到。

小主,你懂的,网络舆论的特点之一,就是大家根本不了解也不想去了解事情的全部,他们只看自己想看的,只说自己想说的。如此而已。豆子说,以目前的态势而言,最适宜的就是等,等高潮变低,等强音变弱,等热度变冷。

苏紫沉默。是的,实在没有什么办法的时候,时间就是最后的办法。毕竟,一切都会过去的。

对了,头条的平台有没有办法?豆子突然问。苏紫拍了拍脑袋,懊怨着自己的智商,连忙给悦悦发了微信,似乎永远在线的悦悦很快回复:哈哈,网友们确实有些杠了。没事儿的,您忽略就好。

这丫头,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不,她是站着卖瓜不腰疼。悦悦说过,自己是个专业卖瓜的。

其实也该恭喜,您的阅读量新高了呢。网络铁律是,越红越会被喷,看来以后您得去适应这个节奏啦。悦悦又说。

明知悦悦是在巧言相慰,苏紫却也气得呼呼冒火,撂了手机。真是卖瓜的不嫌瓜大,还恭喜呢。突然,她想起自己发的一个头条:

“作为一枚吃瓜群众,我还蛮喜欢看娱乐圈爆料的,总能集人性丰富之大成。这是在高强度聚光灯下的无剧本演出——当事人双方以及亲友团反应,狗仔队耐心细致的梳理挖掘,深层人脉关系的暴露,各色人等的三观展示……吃瓜群众们的热烈评论最是有趣,常常闪烁着真知灼见。瓜有大小美丑,也有酸甜苦辣,总的来说,好瓜惹人爱,赖瓜必有渣。”

原来,她一直自认为的吃瓜群众的身份,竟然是一种错觉。她这个吃瓜群众,居然也可以转换成为一个种瓜人,眼看着这些不知姓名的其他群众吃得津津有味,吐得一地渣子,忧思如焚,却束手无策。真是讽刺。当然,跟流量明星的那些瓜相比,自己贡献的这一枚瓜自然算不得什么。可是产于自己这块薄地,还真是不堪忍受。如此这般折腾了一番,也还是没灭掉。还不知道接下来会狼狈成什么样呢。

小主,您这是什么好茶?能不能赏一杯呀?

握着早已经凉透的茶杯,她这才想起来给豆子泡茶。这个故事,不,应该说是这个事故,老公孩子还都不知道,单位里也只有豆子知道——平日里,杂志社的小编们也都顾不上看她发的东西,都忙着呢。这挺好。知道的人越少越好。不知道接下来会怎么样。暂且不管。先喝茶吧,喝茶。

……

作者简介

乔叶,女,河南省修武县人。河南省作协副主席,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出版小说《最慢的是活着》《认罪书》《藏珠记》,散文集《深夜醒来》《走神》等作品多部。曾获鲁迅文学奖、庄重文文学奖、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北京文学》奖、《人民文学》奖等多个文学奖项。